淘新聞

穿過這雙鞋的人,都已經長大了

現在的孩子,穿塑膠涼鞋的很少了,尤其在城市,更是難得一見。

可在80年代,就是貫穿自己小學、初中、高中的時期,塑膠涼鞋卻風靡一時,至今讓我難於忘記。已經不記得第一雙塑膠涼鞋是在幾年級時買的,也不記得總共穿壞過多少雙了。總之,小學四五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階段,每到夏天,自己都穿塑膠涼鞋。

那時的花色品種並不豐富,自己做為“男子漢”,也不能穿得太花裡胡哨,所以一般主要穿黑色,也穿過暗紅色的。記得最初買的幾雙涼鞋,前面腳尖和後面腳跟處,都用塑膠包著,留著一些通孔,只在腳的中間部位塑膠較少,腳體向外裸☆禁☆露較多。這是當時典型的男式涼鞋。

而前面沒有腳尖、後面沒有後跟的涼鞋,多被認為是女同志穿的,自己要穿,一定會被別的同學笑話。

後來,這一情況逐漸發展變化,男同學也開始穿那種所謂的“女式”塑膠涼鞋。夏天,天本來就熱,再加上小男孩火力都壯,經常四處瘋跑,汗腳問題就比較嚴重,那種包裹相對嚴實的“男式”涼鞋,本來就不如 “女式”涼鞋通透性好,再加上有時鞋裡進個小石子之類,“男式”涼鞋必須脫下來才能倒出來,而“女式”涼鞋只要抬起腳,腳尖朝下或朝上磕兩下就能解決問題,方便之極,後來“男式”被“女式”所代替,也就成為勢所必然。

上小學、初中,從來沒有感覺到學習緊張,作業也沒有現在孩子們這麼多,夏天放學後到地裡幫大人幹活,是家常便飯。這時往往穿著塑膠涼鞋——幹拉土拉糞之類腳上用力的重體力活,才穿別的鞋——即使幹完活弄得滿鞋土、滿鞋泥,也不大要緊,回去只要從水甕舀瓢涼水,沖一沖,洗一洗,立即乾淨如新。當然這時候,農村無論大人也好,孩子也好,也都百分之一百一的不穿襪子,誰穿襪子,倒可能成為眾矢之的,被說成是“白脖子老鴰”。

下雨天,涼鞋的優勢更是凸現出來,上學也好,到街裡跑著玩也好,既不怕淋濕,也不怕被弄髒。雨鞋自己從來沒有穿過,總覺得太笨重,跑起來不方便,穿上象電影明星卓別林似的,腳也捂得難受。當然家裡也捨不得給買,因為雨鞋比塑膠涼鞋貴多了。

涼鞋穿得一久,有的地方難免開裂,起初是父親給粘,後來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把裂開的地方重新粘好。方法也很簡單,找一根細鋼筋棍兒,用錘子在石頭上將一頭砸成薄薄的扁狀,做飯時,放在煤火裡燒紅,再找穿壞的舊涼鞋,把較薄處的塑膠剪成大小合適的小塊,然後利用燒紅的鋼筋的高溫,將小塊塑膠粘在涼鞋裂開的地方,就一切OK了。因為整個鞋都是塑膠的,即便涼鞋上面與底子斷開,也可用同樣的方法粘接到一起。塑膠涼鞋穿壞了,都不肯扔掉,把上面的塑膠剪下來,做為粘鞋補鞋的原料;底子則攢著,等攢得多了,一同賣給收破爛的,雖是廢品,價格相對還不低,幾雙舊鞋賣的錢,足可以再買一雙新的。

再看看現在的皮鞋,還有泡沫拖鞋,廢品再利用的價值,遠不及那時的塑膠涼鞋。可惜時代不同了,自己也不可能再穿塑膠涼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