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關於母乳餵養,這3個問題的關注度最高!

文/朱秀(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副教授) 編輯/柳佳

護理學院的學生們常常會在產科病房完成她們的畢業實習。她們發現,自己除了要面對新媽媽和小寶寶,還會跟家屬有交集,特別是在母乳餵養之初,經常會在下面3個問題上,與以婆婆為代表的經驗派之間產生分歧。

1.初乳少,要不要喂?

實習護士小王去查房,新媽媽靜靜見了她就問:“護士讓他在我身上趴了將近一個小時,也沒見他怎麼吸,是不是我沒有奶啊?”小王說:“沒關係,寶寶剛出生要和媽媽親密接觸一下,慢慢他就會找你的奶了。”這時,一旁的婆婆說:“沒奶讓他趴著幹嘛呀?還不趕緊讓媽媽和孩子都休息休息!”小王說:“來,讓我看看你有沒有泌乳,我來擠一下。”小王洗完手,在靜靜的乳暈周邊進行了一下按摩,然後食指和拇指相對往下按壓,只見一滴清亮的乳汁就被擠出來了。靜靜激動地說:“咦,剛才我自己擠還沒有呢!”婆婆在旁邊說:“這奶清湯寡水,先喂點奶粉,攢一攢奶吧。”

專家點評:

初乳,雖然質地清涼,可營養豐富,有免疫功能

剛分娩後2~3天左右的乳汁叫初乳,顏色透明,質地清亮,看起來和通常所見的乳汁不一樣,很多人誤以為是水。其實,這個時期的乳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無機質,比成熟乳含有更豐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生長因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這些物質都有防止感染和增強免疫的功能。初乳中含大量的生長因數,尤其是上皮生長因數,可以促進新生兒胃腸道上皮細胞生長,促進肝臟及其他組織的上皮細胞迅速發育,還參與調節胃液的酸鹼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乳汁中蛋白質的含量逐漸減少,乳糖含量逐日增加,酪蛋白比例逐日上升,經過6~15天的時間轉變為常乳,也稱成熟乳。

嬰兒吸吮能夠促進乳汁分泌,不存在攢乳汁的說法

此外,乳汁分泌受多種激素的聯合作用影響,而嬰兒的吸吮,則可以刺激乳☆禁☆頭內的感覺神經末梢,從而誘發動作電位,並沿脊髓上行達下丘腦,使垂體分泌催乳素及催產素,反復的吸吮刺激可使上述激素分泌持續發生。因此,可以說嬰兒吸吮是刺激乳☆禁☆房持續分泌乳汁的重要條件,不存在“攢一攢”乳汁量更多的說法,而是“越吸越多”。

一般剛分娩後的幾天內,每天要讓孩子吸吮至少8次以上,有時可以讓孩子吸吮10~12次左右,以利於乳汁分泌。尤其在頭幾天,由於嬰兒多處於睡眠狀態,要注意及時叫醒,進行哺乳。等到建立良好的哺乳規律後,可以根據嬰兒和母親兩方面的情況,進行“按需哺乳”,則不需要再叫醒孩子進行哺乳了。

2.配方粉,要不要加?

實習護士小李按慣例早上查房,看見菁菁的床頭櫃上放著一個奶瓶,裡面還殘留著約2毫升配方奶。根據愛嬰醫院的標準,病房是不允許有奶瓶和奶粉的,於是小李馬上詢問緣由。婆婆見狀立即把奶瓶收了,邊收邊說:“菁菁的奶不夠,就加了一點點奶粉。”菁菁一臉沮喪地說:“你看我的奶水這麼少,肯定孩子吃不飽。”小李耐心地問:“你怎麼判斷奶水不夠的呢?”這時,婆婆得意地說:“你看孩子吃完之後又喝了30毫升的奶粉呢,這就說明她奶不夠,必須要加奶粉啊。”到底誰對誰錯呢?

專家點評:

在這個關於配方粉是否要添加的問題裡,其實有兩個地方需要關注。

乳☆禁☆房小,是不是就不能產生足夠的奶?

奶量的產生和乳☆禁☆房大小沒有關係。乳☆禁☆房的結構是由腺體、導管、脂肪和結締組織等構成的,乳☆禁☆房的大小主要靠脂肪組織的多少決定,而乳汁的產生主要靠腺體的多少決定,所以乳☆禁☆房大小與泌乳量沒有必然的聯繫,乳☆禁☆房小也能產生足夠的乳汁。

另外,經過孩子多吸吮、多刺激,能促進泌乳素的生成,從而能產生更多的乳汁。所以乳汁的分泌量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有效吸吮的次數越來越多,分泌越來越多,從而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

如何判斷媽媽的奶是否足夠?

判斷奶量是否足夠的主要依據是看孩子的表現:吃完奶是否有滿足的表現?每天是否有6次以上的小便?每天是否都有大便?體重是否有增長?而不是看吃完母乳後是否還能再吃得下奶粉。如果吃完母乳再增加奶粉,會導致孩子有更長時間的飽腹感,就不能在適當的時間醒來再次吸吮母乳,從而會導致吸吮次數下降,因而造成惡性循環,導致母親產奶量會越來越跟不上孩子的需求。此時,需要堅持讓孩子吸媽媽的乳☆禁☆房,2~3小時一次。孩子吸完後用吸奶器再吸。

一般來說,在開奶過程中,不用太擔心新生兒饑餓。此時不妨密切關注嬰兒體重,每天測量嬰兒體重,只要新生兒體重下降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該堅持純母乳餵養。

3.哺乳,該不該疼?

實習護士小齊下午到病房看麗麗,發現她正在餵奶,表情看起來感覺很疼痛的樣子。小齊忙著詢問情況,麗麗忍著痛說:“沒辦法,誰讓我是媽媽了呢。寶寶一吸,我乳☆禁☆頭就疼。”這時,一旁照顧的婆婆也說:“是呀,做媽媽,可不得多忍著點。為了孩子,忍忍就過去了。”小齊仔細看了看正在吸吮的孩子,只見孩子歪著頭,嘴裡發出“啪嗒啪嗒”,吸的可帶勁了,小臉也憋得通紅。而隨著孩子的每次吸吮,麗麗臉上都一陣抽搐,看來是真疼。小齊心裡也打鼓,難道喂孩子真的這麼費勁嗎?

專家點評:

哺乳姿勢不對,容易導致疼痛

哺乳時,媽媽和孩子都最幸福的,不應該出現疼痛感。一旦出現疼痛感,說明哺乳的姿勢不對,孩子不舒服,媽媽也不舒服。

正確的哺乳姿勢應該是在媽媽取一個舒服姿勢的情況下,孩子的頭和身子保持一條直線,孩子嘴張大,含住媽媽的整個乳暈,嘴唇呈魚唇狀,能聽到“咕嘟”吞咽的聲音,而不是像故事中描述的那樣,歪著頭,發出“啪嗒啪嗒”的聲音。而且餵奶的時候,媽媽應該感覺到很幸福、很舒服,沒有勞累感,更不應該有疼痛感。

如果有疼痛感,要及時調整,不能因為“母愛”偉大而堅持。因為姿勢不對,孩子既吃不到足夠的奶,還會導致乳☆禁☆頭皸裂,母親更加疼痛難忍,甚至無法堅持母乳餵養,後果就更為嚴重了。如果出現皸裂,要在皸裂的乳☆禁☆頭上塗上自己的乳汁,以促進恢復。下次再哺乳的時候先喂沒有破裂的一側,然後再喂已破的這一側,以減少損傷。

*本文版權歸我方《父母必讀》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轉載問題請旺旺聯繫後臺:孕育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