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什麼"我的耐克球鞋對勾比你小"

作為鞋迷,時常購入喜愛的“尖貨”:一個月一雙!我想一個月幾雙也是大有人在。

作為一個十足的“耐克”迷,TK不僅對鞋款感冒,就連那個美如畫的“鉤子”Swoosh,我也有著濃厚的興趣。畢竟那些年還沒有“呂布”、“趙雲”的時代,只要有這道“鉤子”,就代表了一切。

耐克的標誌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多人認得的標誌之一。

“鉤子”的來歷 

作為如今運動品牌的絕對龍頭,不僅體現在其產品的更新換代與技術革新方面,它的標誌也是經歷了不斷演進變化的過程才確定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簡潔有力又醒目的“鉤子”造型。

Swoosh變化史

“BRS”(Blue Ribbon Sports)是Nike最早的一個標記,

當時Nike的始創人裡特往日本與運動大牌子Onitsuka Tiger商討合作生產運動鞋的事宜,當裡特被問到是代表什麼公司時,他才忽發奇想,說出Blue Ribbon Sports這名字,結果便成了Nike的第一個標識。

1972年,一名叫做卡洛琳·大衛森的學生設計了第一個Swoosh標誌,其創意靈感來源於名叫耐克的勝利女神的舞動的翅膀。當時的耐克Swoosh 標誌中,耐克用小寫的斜體字表示,代表勝利舞動的翅膀的小勾子則是一圈輪廓線的式樣作為耐克小寫字體的背景。次年,耐克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現任耐克 總裁菲爾·耐特以及比爾·鮑爾曼教練投資的藍帶體育公司。

1978年,耐克的Swoosh標誌由框線變為實形,出現在標準字的下方,更加醒目突出。同年,耐克國際公司成立。耐克運動鞋開始進入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場。

1985年,標誌組合在方形中,形成正負效果。1984年飛人喬丹與耐克簽約,從此喬丹和耐克一起坐飛機似的在事業發展中一路上行。喬丹開始建立他的公牛王朝,而乃兒科開始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如今,Swoosh標誌依據需要被單獨使用,使標識更加簡單和抽象,更具視覺衝擊力,也更易於不同語言的人們識別,更加國際化,也更利於品牌的宣傳和推廣。

Nike通常把它叫做“Swoosh標識”,形容跑步速度像飛行速度,“嗖”的一聲,運動員已飛了出去,標識就像是聲音留下的痕跡,同時也是運動鞋的抽象表現。標識還是英語單詞“victory(勝利)”的第一個字母,也是由於國家的人用來表示“勝利”的手勢,寓意勝利女神(Nike of Samothrace)。上世紀80年代,Nike產品開始從田徑場和體育館進入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十幾歲的少年)。Nike公司必須在不失去正規體育傳統市場情況下,盡力擴大Nike廣告的吸引力,為此Nike必須像Levi's品牌一樣,成為青年文化的組成部分和身份象徵。

其實和很多潮流品牌一樣,NIke不僅是一個專業的運動品牌,更是一個希望根植於年輕市場,走在潮流前端的文化載體,於是Swoosh設計以及圖案設計就成為重中之重,我們都知道火爆街頭的那些品牌大多早期都是靠Logo取勝,而近幾年高街以及日系風格的盛行,人們追本溯源,對於簡潔大氣的Logo使用更加傾心,小Logo甚至無Logo都是Nike一直以來都有嘗試的。

大Logo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設計方案。醒目的圖案與極強的辨識度讓大Logo單品成為不少少年的最愛。Nike也經常將大Logo,也就是各種角度放大版的Swoosh作為設計的元素,從早期的籃球鞋到現在服飾系列,Nike一直將Big Swoosh作為保留節目,充斥在各類產品之中。

官人,關注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