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個夏天不能錯過的成都風景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成都人自古以來都喜歡花花草草

現在的成都,花不僅僅屬於住宅陽臺

更是出現在城區高樓之間……

近日成都出臺“增綠十條”

提出到2022年,綠化覆蓋率達到45%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綠滿蓉城”盛景初現

現在的成都,已經有不少美景讓人驚歎了

高升橋·紫薇花

昨日上午細雨綿綿

高升橋路兩側的大紅色紫薇花被雨霧蓋上薄紗

人行道上的綠樹更顯得生機盎然

高升橋道路綠化於今年1月份開始提升改造,3月份完成。武侯區城管局園林綠化科科長鐘渝峰告訴記者,高升橋路的分車帶(一環路至中環路)長2500米,雙向共栽植紅花紫薇367株,三角梅樁頭18株。

與其接駁的成雙大道中段(金花段),也于分車帶種植紅花紫薇572株。鐘渝峰稱,為了結合美麗川藏線起點的地域文化特點,融合“花重錦官城”和“花開武侯”的設計理念,該路段整體綠化景觀以打造疏林花徑風格為主基調,營造色彩繽紛的畫面。

市民方素瓊住在高升橋片區已經數十年,現在家門前道路景色的變化讓她每天都能注視很久,“跟我去過的那些歐洲城市相比絲毫不差,就像在旅遊”。她說,高升橋路的紫薇花景尤其到了晚上更迷人,“打造後路燈從亮白變成了溫暖的黃色”,燈光映襯著紫薇花,更加美好。

龍騰東路

“海棠園”

位於龍騰東路的“海棠園”本是一處多年前打造的小遊園,由於景觀陳舊雜亂,於今年初開始提升打造。如今的這處小遊園,已是一處小巧精緻的園林,占地4630平方米,園中栽滿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北美海棠、白海棠……更有川西風格的牌坊,和別致的假山、茅廬。

住在附近的舒阿姨經常在浣花溪公園練合唱,但是“海棠園”打造過後,她開始張羅大家在此練歌,“家門口就有這樣的美景,不能辜負”。她很期待,依照“增綠十條”,當“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實現後,“我們就可以每天換一個園子遊玩、練唱”。在她看來,這樣的政策帶給老百姓的,不僅是期待,更是“感受到切實關心後的溫暖”。

新都·新桂湖

開放式的新桂湖公園自然是新都市民最親近的場所。“這兩年湖水變得越來越好,公園管理也跟上了,環境非常巴適,我們愛到這裡來。”家住西街的新都老居民黃仁瓊說。

據瞭解,新桂湖公園過去因為養魚和管理問題,公園裡的湖水較為混濁,甚至有時還有點“熏人”。黃阿姨說的改變,來源於新都推行的“科學生態治理”。

從南門河的抽水點開始,延伸到湖區的是一大片各種植物錯落有致的濕地。剛抽上來的河水,流入一片種滿低矮水草的淺灘區,這裡的水都還有點混濁,再往前,就是一大片紫的、紅的、綠色西伯利亞鳶尾、草傘等植物,這裡的地表看不到水流,“管道埋在下面,這一區域主要是植物吸收水中的富養分。”經過這一區域的水通過管道,採用滲透法進入湖區,整個湖水清澈無一絲異味。據新都水務局有關人士介紹,新桂湖公園水質淨化採用的是表面流濕地、垂直流人工濕地、反硝化濕地,三重淨化,最後進入湖區生態修復。

“現在有外地朋友來我家做客,我肯定要帶到新桂湖公園來轉一轉,這就是我們新都的一張新名片。”黃阿姨對這裡環境的滿意寫在她的笑意裡。

新都·九道堰

“九道堰現在簡直變得太漂亮了。”家住龍伏社區的白貴倫顯得有點激動,他不僅是這裡土生土長的老居民,而且現在還參與著河道的整治工作。石材鋪砌的濱河步道,標準的觀景欄杆,親水的生態河堤,如果你看過九道堰整治前的照片,就能理解他的激動了。

“九道堰,原來是沒人願意靠近的,老遠就是一股臭味。”白貴倫說,甚至一些居住在河道附近的人,搬離了這裡。

九道堰全長4公里多,附近居住著近1.5萬人的三個村社,從來沒有人認為,依水而居是件美麗的事。但是,新都對毗河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拉開了序幕,九道堰首當其衝,納入第一批治理。九道堰的“臭名”正在逐漸變成“美名”。

“現在很多人開始選擇九道堰居住,站在自家陽臺,就能俯瞰蜿蜒的河水,還是挺愜意的。”白貴倫認為水環境發生本質提升的九道堰,將是新都最宜居的地方之一。

今年,新都區河渠(湖、庫、塘、堰)將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到2020年,新都區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構建出“一帶、二河、五湖、五濕地”的水生態格局。

溫江·江安省光華段

放線、打圍……昨日,在溫江長安橋處的江安省邊,藍色圍板已將河邊綠化帶和人行道圍上。“下周就將啟動300米示範景觀工程打造,提升濱河風光。”專案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景觀打造包括管網埋設,分設綠道、人行道,綠化改造等工程。

溫江位於成都上風上水,是千年都江堰的首澤之區,在溫江區境內流程長42.1公里,是滋養溫江人民繁衍生息的“母親河”。溫江區於2月啟動了江安省光華段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投資5.98億元,通過實施“兩截一環境”工程,對溫江城區段12.7千米河道進行綜合治理。

“‘兩截一環境’是指全域截汙、截流、河岸環境提升。”溫江區水務局副局長羅仕洪介紹,具體包括新建、整治加高堤防,建設攔河閘7座,新建進水閘1座,在支流二道河新建防洪閘1座;清淤疏浚河道8.67公里;同時對該段濱河景觀帶進行提升打造。目前,已經重點實施了江安省錦泉閘、畫雲閘兩處示範段建設。

都江堰·鄉鎮河渠

“你要多少魚?我馬上到田裡給你撈!”昨日一早,都江堰市崇義鎮新華社區的高長清就開始忙開了。最近每天他都會接到許多買魚顧客的預訂電話。“我現在大蝦能賣30元1斤,魚能賣15元1斤,生態大米也能賣到12元1斤,能有今天的收成,全靠相關部門將灌渠清淤治水。”

讓高長清稻田裡養的魚有個好收成,得益於都江堰的一項民生工程。今年3月,該市在全市16個鄉鎮拉開了河渠水環境整治,總投資225萬元,重點對環山渠、柏木河等各主要河渠進行垃圾、淤泥清掏和河渠護坡及其附屬工程維修維護,共計整治渠系85處;管道疏浚總長度24.7公里;管道整治長度4.2公里;維修其他附屬設施41處。經努力,現在工程全部完工了。

據介紹,現在每天都有五六十名水務工作人員對都江堰全市五大片區的河道、溝渠進行水環境的巡查,並將巡查情況即時上傳至都江堰市水務局,及時發現問題,然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河渠整治後,極大程度地方便群眾灌溉。”崇義鎮人民政府事業中心主任李春表示,“通過全鎮範圍清淤整治這項工作,讓崇義鎮的生態農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崇州·泉水河

“如今的泉水河,和3個月前相比好多了。”崇州市濟協鄉文昌村16組村民張經強感歎道,“僅僅3個月時間,簡直有了大變樣。”

張經強口中的泉水河,最終河水要流入千功堰一支渠,今年3月,崇州市將千功堰一支渠及其關聯渠系作為全面貫徹"河長制"管理工作的試點,按照控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配套齊的“標美”河道標準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經過為期2個月集中排查攻堅,千功堰一支渠及其關聯渠系流域沿線8個鄉鎮(街道)共治理完成畜禽養殖污染源104個(其中關閉33家)、工業企業污染源9個、生活污染源53個,治理完成率83.4%。立案查處偷排、漏排情節嚴重的養殖場、工業企業13家,其中移送司法機關3家。出動挖掘機40餘台、轉運車50餘輛,清淤治理千功堰一支渠和關聯河渠60餘公里,消除河渠內源污染。糞汙淤積嚴重的蜀河、中溝等管道得到了徹底整治,獲得沿線群眾點贊。

千功堰的河道清理工作,只是崇州市啟動“河長制”工作以來的一個縮影。崇州市設定的工作目標是到2025年底,全市“宜居水岸”水生態體系基本建成。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