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膽小,不能怪寶寶
丁丁三歲了,爸爸媽媽帶他出去公園和戶外玩的時候發現丁丁寶貝性格開朗,和碰到的大小朋友都能玩到一起。但是有一次出去的時候,有只小壁虎嚇爬到丁丁旁邊,嚇得丁丁大哭了一場。之後丁丁媽媽發現,不只是小壁虎,小蟲小鳥丁丁都害怕不敢接近。就連一開始蝴蝶和蜻蜓丁丁都不敢接近。
丁丁媽從小在農村長大,雖然工作以後一直在城市生活。但是很喜歡戶外生活,在生丁丁前還經常去徒步。但生丁丁後,同時兼顧工作和丁丁,很少有機會出去。但是森林,樹木,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在她眼裡都是那麼美好。小時候騎牛,捉蝦撈魚的生活是那麼美好。
丁丁媽媽不由疑惑,這麼美好的戶外,丁丁為什麼不喜歡還害怕。是寶寶太嬌氣,還是寶寶見識少?其實都不是。丁丁媽媽發現問題出現在丁丁媽媽身上。
現在的寶寶,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很少接觸戶外,對戶外的花花草草,蟲蟲鳥鳥見的少,所以感到陌生和害怕。 對孩子來說,沒見過的東西嚇人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爸爸媽媽帶出去的機會少,見的少,自然會害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恐懼感也會慢慢消除。想要寶寶更貼近自然,爸爸媽媽要多帶寶寶出去戶外,並指引他們認識無害的花草蟲鳥。這樣寶寶就能慢慢貼近自然。
孩子的恐懼往往是從別人那裡感受來得。有些媽媽特別不喜歡小蟲子,見到蟲子大喊大叫。於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影響。對這些小動物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恐懼心理。在寶寶還小的時候,天性喜歡探索和自由,坐坐這裡,爬爬那裡,或是扣扣這裡,挖挖那裡。不少家長會恐嚇寶寶,蟲蟲會咬屁股很痛的。 有的爸爸媽媽會對寶寶說:“如果你不聽話,狗狗就會來咬你!”,“不乖乖吃飯就會被隔壁的狗狗叼走”之類的話,久而久之,在寶寶的心目中,狗是一種兇惡的動物,愛咬人,從而對狗產生恐懼情緒。 就這樣,寶寶對這些小動物就產生了害怕心理。
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煉。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麼玩。 放手磨練孩子。
隨著電視、電影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孩子接觸電視、電影的年齡越來越早。小孩還處於發育階段,對身邊的事物、聲音、畫面都比較敏感,因此,電視、電影、書籍等一些恐怖的畫面,會影響孩子對動物的看法。蝙蝠都是吸血鬼、狐狸都是反面角色的故事情節影響了幾代人,對於不辨是非的孩子,這些恐怖的情節根深蒂固刻在心裡。例如,有的家長在家裡播放《動物世界》的電視片,畫面裡的動物在廝打,老虎、獅子等攻擊性較強的動物在吃小動物,這些畫面,會導致孩子覺得動物是會攻擊自己。因此,當小朋友看到動物時,會產生懼心理,從而遠離。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正確教導。
寶寶膽小,爸爸媽媽要正確指引,那寶寶逐漸貼近我們生存的大自然,愛上我們生存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