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 Z17 手機體驗:取雙攝之光,成無邊之影
如今的手機發展趨勢是什麼?
縱觀目前的手機市場,相信尾巴們也不難發現“全面屏”和“雙攝”是現在的手機主旋律,其中的“全面屏”或許還沒有普及到每一台旗艦機型中,但隨著小米 MIX、三星 S8、和 Essential Phone 等全面屏手機的推出,這必然會成為一個設計的指向標,而“雙攝”如今已經十分普遍,就別說高端機型了,就連中端機型裡也有不少搭載雙攝的例子,我們且不去討論雙攝是否真的起到了提升手機成像的作用,我們只需要知道的是,雙攝是目前手機設計的風潮就夠了。
也就是在這麼一個大環境下,努比亞推出了旗下的新款旗艦機型 — Z17。自然,它使用了雙攝的技術,但並沒有具備全面屏,這點我個人是覺得比較可惜的。努比亞的“無邊框”設計從 Z9 開始就一直成為他家的標誌性特色,原本看 Z17 發佈會的宣傳海報時還以為這次會升級成為無邊框全面屏,但略有些失望的是努比亞 Z17 依舊選擇了保守。
“保守”,這個詞其實用來評價努比亞 Z17 完全可行,這也是我重度使用它的這幾天所得出來的結論。努比亞 Z17 是一款具有努比亞自家特色但又並沒有做出特別大突破的旗艦機型,你說它均衡也好,中庸也罷,終歸努比亞 Z17 在目前眾多國產旗艦裡並不是激進的那一個。
機身做工扎實,無邊框效果提升微弱
努比亞 Z17 的機身尺寸相較於上一代 Z11 來說並沒有變化太多,但機身重量卻比 Z11 重了 11g,這也使得 Z17 的握持感很有份量,個人其實比較喜歡便攜產品能在合適的範圍內增加一些重量,因為這會使得這件東西能在拿取的時候,直接傳遞給用戶“我很有質感”這樣的資訊,不過也同時增加了一些攜帶時候的負擔,看用戶如何取捨吧。
整體設計語言上,Z17 是有所延續 Z11 的風格,但也在一些細節方面進一步做了改動,譬如 Z17 的天線做了隱藏式的設計,機身上方天線直接設計在頂部,從而簡化了機身背面的視覺效果。我手上的這台黑色版 Z17 天線顏色近乎於機身顏色,所以基本上在使用時並不會留意到天線的存在。
論顏值,個人更為喜歡 Z17 的設計,機身方正,背部一體性較強,黑色的機身配上鏡頭處紅圈的點綴也更顯自然。努比亞還給予了 Z17 戶外防水防塵的能力,不過官方並沒有明確 Z17 的防水防塵等級,所以這裡不建議大家真的拿著 Z17 去沖洗。
努比亞的“無邊框”設計從 Z9 開始已經經歷了三代的完善,但以我此前使用 Z11 的經歷來看,Z17 和 Z11 在“無邊框”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可能也就在彩虹紋問題上有所改善,但從 0.2 到 0.1 的改進遠不如從 0.1 到 0 那麼值得宣揚。努比亞官方對於“無邊框”的看法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視覺效果上,交互層面同樣是很重要的一環。
其實就如同三星的曲面屏,努比亞也給予了“無邊框”很多快捷手勢操作,像什麼快速切換應用、按兩下邊框返回等等,實際使用時這些手勢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戶體驗,我個人就很喜歡邊框按兩下返回的設定,在你握持手機時,大拇指可以不需要艱難移動到機身下側即可返回,過程自然迅速。
雖然這些快捷手勢確實好用,但我並不建議大家將 Z17 的邊框快捷功能都選擇開啟,原因很簡單,快捷手勢開的越多,誤觸幾率也就越大。其中最容易觸發誤觸的手勢應該是邊緣上滑/下滑切換應用,在我的使用過程中絕大多數的誤觸都是因為這個,有時候你正開心地刷著微博,一不小心就觸發了該手勢,心情必然十分鬱悶。
除了這些此前努比亞手機已經具備了的邊緣功能,這次的 Z17 還加入了一個名為 FIT Card 的資訊模組。在該功能內,用戶可以添加“我的提醒”、“最近檔”、“系統狀態”和“智慧出行”四個模組,通過邊緣內滑呼出,可以快捷的查看相關資訊,其作用有些類似於目前 iOS 上的 Widget,但又沒有 Widget 的自由度那麼高,使用者可選的資訊模組也僅有四個,希望努比亞後續可以完善這方面吧。
初次上手努比亞 Z17 時,我對其的評價還是不錯的,扎實的機身設計和方便的快捷手勢都是它的加分項之一,“好用”是我一開始對 Z17 的評價,但隨著使用的深度,我也開始發現了 Z17 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上面所說的誤觸算是其中之一吧。
絕對旗艦級別的硬體設定
作為一款旗艦機型,努比亞 Z17 的硬體設定並沒有什麼問題,高通驍龍 835、最高 8GB 的運行記憶體和 128GB 的存儲容量、3200mAh 的電池容量並且支援快充,這些參數使得努比亞 Z17 是目前在售 Android 手機中配置最強機型之一,但這些始終都是資料上的領先,如何去完全發揮這些硬體設定的實力才是手機廠商要去思考的。
我們收到的這台努比亞 Z17 為標準配置,並非旗艦版,所以體驗部分也都是基於努比亞 Z17 標準版得出的,Z17 的旗艦版本與標準版本主要差別在於運行記憶體和存儲容量上的差距,標準版的運行記憶體為 6GB,存儲容量為 64GB,其餘方面並沒有變動。
6GB 的運行記憶體使得我可以迅速切換常用應用,這點深得我心。
續航方面,努比亞 Z17 可以滿足我一天的重度使用。我從早上 10 點左右開始,直到晚上 6 點回家,電池還剩餘 20% 左右,期間我不僅玩了 5 盤《王者榮耀》並且 5 次 MVP,下午還全程開熱點提供網路,再算上刷微博、刷淘寶等等已經算是十分重度的使用了,即使是這樣還可以讓我在回到家時剩餘 20% 的電量,對此我表示十分滿意。
光從配置上來看,努比亞 Z17 放在旗艦機陣容裡怎麼說也是第一梯隊的一員,但其在自家系統優化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如果可以充分發揮其硬體的性能水準,相信也可以為用戶打造十分順滑的流暢體驗。
在我使用 Z17 的這一段時間裡,努比亞 Z17 在應用開啟和後臺呼出的回應速度上並不遲緩,應用運行的流暢度也十分不錯。對比小米 6 來看,在後臺清空的情況下,努比亞 Z17 開啟微博的速度要優於小米 6,而且在數字尾巴用戶端載入文章的速度也要略快一些,而 Z17 定位於旗艦機,在系統體驗上也應該以更高標準來要求,我們發現,這一代 nubia UI 5.0 的優化略好於以往的版本,此前在 nubia UI 上發現的一些不流暢的情況在 5.0 版本上得到了改進,但極偶然發生的反應卡頓依然讓人稍感遺憾,也說明在完善優化 ROM 的這條路上,努比亞還要繼續多下功夫。
依舊玩法多樣的相機,虛化效果表現出色
相機一直以來都是努比亞的主打賣點,從努比亞手機推出之時,他們就沒有停止過對手機攝影的創新,像早期的對焦測光分離的功能就讓不少人對其表示讚歎。此次的 Z17 也憑藉著雙攝技術進一步提升了成像水準和玩法,譬如新加入的時光相機和立體相機,其中的立體相機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不同角度的拍攝從而生成一張全景環繞式的圖片,查看時其實還蠻像一段小視頻的。
至於時光相機就是實現了“拉焦”的視覺效果,突出了拍攝物體的本身。
硬體方面,努比亞 Z17 選擇了 1200 萬圖元(f/1.8 光圈)+ 2300 萬圖元(f/2.0 光圈)的配置組合,不僅可以實現兩倍的雙攝變焦(對光線有著一定的需求),人像模式也得以實現,虛化效果個人比較滿意。雙攝手機目前市場上也不少了,個人覺得演算法上的虛化必然不能和光學成像相媲美,但達到一定的可用度就基本合格了,我認為雙攝虛化的可用度就是在於一眼過去會不會太假,其次則是主體邊緣的細節處理。
努比亞 Z17 在這兩點上做得都還算不錯,整體虛化模式下可用度較高,有意思的是,努比亞 Z17 在拍照時的即時虛化效果並不理想,但等你按下快門鍵後,Z17 會自動對圖片進行優化處理,這樣出來的成品照片虛化效果比較出色。通過對比其他雙攝手機的樣張發現,Z17 在虛化模式下對於物品邊緣的細節處理較為得當,基本不會發生模糊物體邊緣的情況,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譬如下面的那張玻璃杯。
單單來說,努比亞 Z17 的成像水準是保持在優秀水準之內的,弱光情況下,畫面的噪點保持的很好,白平衡也很少會出現偏移的情況,只是開啟 2 倍變焦使用長焦端攝像頭時,整體畫面塗抹感較重,沒有廣角端來的出色。
以下為 2 倍雙攝變焦拍攝:
具有努比亞特色的均衡型旗艦
努比亞 Z17 根據不同配置分為 2799 元、3399 元和 3999 元三個價位段,旗艦版本直接上到了近 4000 元,可見努比亞對於 Z17 的市場表現信心十足。努比亞 Z17 給我的印象開篇也早已說明,它就是一款具有努比亞特色的均衡性旗艦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