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很多行為習慣,最後買單的都是孩子
最近英國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他們抽取的研究物件為900名6個月至2歲的孩子。研究目的是玩手機與孩子的語言能力之間的關係。研究者一方面是通過孩子的父母觀察他們每天接觸螢幕的時間並把時間提供給研究人員。另一方面,研究人員每天監測孩子們的語言能力的發展情況。
研究結果發現,有1/5的孩子每天接觸螢幕的時間平均為28分鐘,而且每增加30分鐘,言語表達遲緩率就會增長49%。
案例
重慶的夏女士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苦惱,孩子轉眼三歲多了,卻還不怎麼會說話,只能簡單的蹦出幾個詞彙,甚是連不成完整的句子。一直不敢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萬一查出了什麼先天性的疾病或者語言障礙,自己真的是承受不住。最近說服自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測試發現,她三歲的孩子實際上只有一歲孩子的語言能力。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孩子每天接觸螢幕的時間過長。
的確,夏女士的孩子不怎麼說話,但是玩pad倒是玩的挺溜,像個“小天才”。這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電子娃娃。
孩子之所以能夠沉迷手機、pad這些電子產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我們成年人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智慧手機、電子產品成為每個人生活工作中的必備,多大年齡的人都會沉迷其中,包括做父母的人。孩子的模仿能力決定了他會很快學會你的動作。而相比之前所謂的視力影響,接觸螢幕時間太長帶來的危害已經延伸到了語言能力障礙。
這不是危言聳聽,是事實。
父母這樣做,孩子不再沉迷手機:
1、不要為了制止一時的哭鬧,主動拿手機給孩子玩。
2、自己用平常心看待和使用手機(自己不沉迷),也教會孩子用平常心看待手機。
3、小學不建議配手機,想讓孩子安全現在都有智慧手錶也可以通話。中學不建議配智能機。
4、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多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讓他知道很多事情比玩手機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