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喝一壺功夫茶,需要下哪些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興盛於廣東潮汕,經過多年的承襲與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茶藝的代表。 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顧名思義,那就是喝茶的時候得費點兒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如何泡好功夫茶?

第一步,需溫茶器。 泡茶之前,先將沸水澆洗壺身,一來清潔茶具,而來提高茶具的溫度,使得茶葉的色、香、味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第二步,需置茶葉。功夫茶用烏龍茶,如鐵觀音、武夷岩茶、鳳凰茶等,泡出來的口感最為醇厚。 工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置茶之時需將茶壺放滿,並用手指壓實,壓得越實茶越醇香。

第三步,洗茶。將茶葉清洗一遍,洗去茶葉表面殘留的農藥和灰塵,初帶出茶香。洗茶的水往往也用來洗杯。清洗之後,再行注水,將茶葉完全泡開。水用沸騰之時,滾水聲音突然小下去那一瞬的“魚眼水”最為上乘。

沖茶之時,講究“高沖”, 就是沿茶壺口內緣沖入沸水。。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水柱不能從壺心直沖而入,因為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

第四步,斟茶。茶葉經過清洗再沖泡,此時的色、香、味都達到最佳,正適合斟茶。斟茶講究“低斟”, 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關公巡城”,指的是把茶湯依次輪轉灑入茶杯,如此反復二、三次,把各個茶杯漸漸斟滿,這樣能使各杯裡的茶湯湯色均勻。 到最後每一滴倒下時也要平均滴下,保持茶色、茶味濃度的平均,這就叫“韓信點兵”。

傳統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 每喝完一杯茶,便需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遞給下一位品茶之人。 茶道面前無上下,這使得每個人都能在品茶之時,享受平等的禮遇。

品茶之時,先聞茶香,再觀茶色,最後品茶味。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因此功夫茶的茶杯往往與酒盅差不多大小。茶的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便是工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淩霄漢”。 能夠品出一杯茶多少禪機,便全憑喝茶者個人了。

功夫茶需花功夫品,這名字是不錯的。泡茶的過程,便是一顆心沉澱下來、審視自我的過程。品茶品的,往往不只是茶的香氣和甘甜,入口之後回蕩在喉舌之間的微澀,才是人生褪盡浮華後的真諦。許多人或許會覺功夫茶步驟繁瑣、過程做作,但沖泡之時的香飄沉浮,品茶之時的沖淡平和,懂茶之人,自然會懂得。

好茶具配好茶葉,若是講究茶的品質,一套好的茶具必不可少。品質上乘的茶具,能夠給茶水增添更獨特的風味,讓香味、口感更上一層樓。一套好的茶具,從配土、養土開始,到注模、成型、上釉、窯燒、出窯,都凝聚了陶藝匠人的虔誠匠心,將中國傳統的內斂精神,轉化成品質卓越的藝術產品。

來自臺灣的陶土加上進口的高嶺土,在1250℃以上的高溫燒制,讓這套一壺二杯功夫茶具擁有更堅硬、更透氣的質地和更高濃度的負離子含量。簡潔的茶具套裝,適宜居家,也適合旅行。都說真愛喝茶的人,走到哪裡都會隨身攜帶一套茶具。而傳統的功夫茶具,未免過於繁瑣而沉重,可擕式的功夫茶具,無疑在解放旅途負擔的同時,又為茶湯增色。

日式的茶具套裝,在造型上較國內更為質樸。低調的黑色和褐色,不禁讓人聯想到枯山水的日式禪意風格。

全套的茶具,更能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茶道之中,獲得儀式感的同時,讓心也跟著虔誠下來。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周作人的這句話,大概是對品茶之時,悟得心境最好的解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