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蕨菜到底抗癌還是致癌!

蕨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幾種植物之一,在幾個大洲都有,在我國分佈較廣,種類很多,許多地方把它的嫩芽當作蔬菜。一些地區居民習慣以蕨菜為蔬菜。明代羅永恭曾這樣描寫蕨菜“堆盤炊熟紫瑪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飴,但覺餒腹回春熙。”說的正是蕨菜的色香味俱全,事實上,現代研究表明,這個“山菜之王”,確有致癌的風險。

蕨菜到底含有什麼物質有這麼強的致癌性呢?

有害物質:

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八十年代初,日本科學家成功分離出一種叫“原蕨苷”的物質,“原蕨苷”在厥的根、莖、葉中均存在,以嫩芽部分含量最高。隨後,人們又用“原蕨苷”作動物實驗,發現確能夠誘發前面說的症狀和疾病。

經過科研證明,蕨菜含有與癌症相關物質包括苯草酸、蕨內醯胺、黃堿醇類化合物、橡黃素以及與橡黃素類似的一些物質,這些物質與消化道癌腫有關。

在英國的北威爾士地區,胃癌發生率一直很高。1990年進行過一項“病例-對照”研究也顯示,幼年時代吃蕨菜會增加後來胃癌發生的風險。類似的研究在世界其他地方還做過一些,結果也基本一致。

科學家們用牛乳做實驗,發現食用蕨菜的牛的乳汁中也有致癌物,因此,用牛乳飼養的小動物能誘發腸、腎、膀胱的癌症,倘若人類直接飲用這種牛奶,也有致癌的危險。

當然,蕨菜吃了一兩次也不會立刻就得癌症,這與攝入致癌物質的量有關,但長期吃蕨菜,會對健康產生危害。若是以前經常食用的看官也不必驚慌,因為我們在加工蕨菜的過程中,一般會用水焯後再食用,這樣的處理,會大大降低原蕨菜苷的含量。不過,這樣的處理只是降低,而不是消除,若長期食用,原厥苷在體內還是會產生蓄積作用的。因此,蕨菜雖美,遠離為妙。

主要功效:

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於發熱不退、腸風熱毒、濕疹、瘡瘍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之功效。

下氣降壓。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下氣通便的作用。蕨菜能清腸排毒,民間常用蕨菜治療泄瀉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蕨菜可製成粉皮、粉長代糧充饑,有補脾益氣,強健機體,增強抗病能力。

蕨菜只有少數可食用,莢果蕨、鹿角蕨菜與肉桂蕨都可食用。鳳尾蕨長有羽狀複葉,比莢果蕨味道苦,還有一種鴕鳥蕨菜,每株上可採摘3~5棵。蕨菜根和一小部分莖都可食用,葉子已舒展開的蕨菜不應再食用。蕨菜可以冷食也可熱食。

蕨菜可鮮食或曬乾菜,製作時用沸水燙後曬乾即成。吃時用溫水泡發,再烹製各種美味菜肴;鮮品在食用前也應先在沸水中浸燙一下後過涼,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質和土腥味。

總的來說,小夥伴們還是慎吃微妙,不是所有蕨菜都能吃,畢竟健康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