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前年,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在全國兩會的一個提案,當時引起熱議。這個提案談及的家教觀廣受關注和流傳——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對於這個觀點。我想說無可避免,人都是貪婪的。當人人都想出人頭地,只想做個普通人的人反而顯得有些另類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這個計劃生育年代幾乎已經是家長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是,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絕大部分孩子終將成為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不過,讓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卻並不簡單。
剛出生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長之後就產生了很大的差異,走出了不同的道路?這個差異就是由家庭造成的,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每個即將當父母或者已經成為父母的人都對即將出生或者即將長成的孩子有著許許多多的要求,有著許許多多的夢想和許許多多的希望。
所以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一、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
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過程,開始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夢想,希望孩子上一個好學校、有一個好成績,慢慢我們的期望逐漸降溫。我們期望這個孩子能夠正常畢業、升學、再到成家立業、身體健康;等到進入老年期,就希望孩子能在身邊多陪陪自己就夠了。所以當我們已經垂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的培養都是不正確的。也許你有很多夢想沒有機會實現,但別讓孩子代替你實現,記著,那是你的夢想,不是孩子的夢想。如果你剛剛為人父母,其實還有時間實現自己的夢想,就當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二、如何與孩子溝通應該被當作一門藝術
其實與孩子成為貼心的朋友就是最合適的溝通方式,但是成為朋友關鍵就要找准他感興趣的切入點,就好比和女孩別講飛機、坦克、太空船 這些,和男孩也別講過家家、芭比娃娃什麼的。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需要父母因材施教。
有一個老師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從超市買東西手裡拿一樣東西沒有結帳,等到停車場上車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個東西沒有結帳,其實他拿走了也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家長認為這是培養孩子好品質的重要機會,所以讓孩子把錢送還給了超市的收銀員。孩子做完這件事情後,家長沒有一句口頭表揚,但是整個晚上,父母都表現得非常高興。其實這種氣氛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就是對他的一種最好的獎賞。
所以與孩子溝通應該成為一種藝術,應該選擇一種方式,選擇一種場合,選擇一種心境,選擇一種時機。
三、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裡能夠揉進沙”
其實無論是嚴格還是寬容其實就是一個控制機制的尺度把握,對於孩子的控制機制來講,是分為兩方面的。一面是思維,一面是行為。對於孩子的控制機制來講,是分為兩方面的。一面是思維,一面是行為。對於孩子的控制機制來講,是分為兩方面的。一面是思維,一面是行為。也就是說,年齡越小一些行為造成不可逆轉傷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曾經讀過一個臺灣作家寫過的一個很生動的故事。在他當老師的時候,有一次帶孩子們到海邊玩兒,孩子們希望下水,考慮到安全,他開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那麼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但是,他讓老師們在遠處佈置一條防線,讓孩子們不能超過這個防線。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上來以後渾身濕漉漉的。孩子們說笑著,一個小女孩把衣服脫下來了。顯然,她的衣服脫的太多了,這個老師特別驚訝,想著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克制住了。後來,他看到這個小女孩把衣服擰了擰,然後把衣服穿上了,旁邊的男孩女孩沒有什麼異常。因為孩子們的興奮點不在這兒,但是我們成年人大喊一聲,這個孩子可能一輩子就毀掉了。所以,這就是我們眼睛裡要揉的沙子。
四、父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
其實在一個完整家庭中,夫妻關係永遠第一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點都與家長有關,不瞭解孩子就沒有成功。以自己為榜樣去建立這樣一種紐帶自然要比重新跟孩子建立紐帶要好的多。
另外我非常認同一點,父母一定要使自己跟孩子有足夠多的皮膚接觸,一定要抱孩子,這實際上感情的基礎感情是發生在身體來的生物化學反應,沒有這些條件這些反應不可能發生,不發生就沒有情感發生,情感不是虛幻飄渺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觸才有更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