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喂藥,試過所有的方式後……
娃兒生病,他難受我們焦心,不過偏偏還有那麼件事要來雪上加霜,那就是“吃藥”。
雖然現在的藥基本沒什麼苦味,但真能愉快地把藥吃下去的娃沒幾個。有多少媽媽都是憧憬著娃兒把藥當水果糖吃,但最後被逼無奈,還是抓手按腳,才能把藥給強灌下去。我第一次給OK胃藥,也是各種崩潰,因為OK很容易反胃,那次好不容易灌下了,結果他稀裡嘩啦地把肚裡的奶和米糊吐得到處都是……
為了減輕喂藥對我們娘倆的折磨,我開始尋找合適的喂藥工具,也在喂藥中嘗試一些技巧,今天想把最具體的喂藥好辦法和工具,以及不同的藥怎麼喂,分享給大家,你們一定會用的上(當然最好的是娃不生病不用吃藥),對,就是這麼細,才會更有用。
錯誤的喂藥方式讓娃和大人都留下心理陰影
現在的娃比我們小時候幸福多了,嬰幼兒都有專屬用藥,味道也通常還行,藥味很淡,還通常帶點水果味。可即便如此,寶寶卻仍然不領情,是小寶寶真的太精明,知道什麼是藥什麼是糖?
其實並不是,寶寶不願意吃藥,大多數時候是因為看到了爸媽在喂藥時嚴肅緊張的表情,感受到了我們壓迫式的身體姿勢,由此他們判斷眼下面臨的一定不是件好事。但緊閉著嘴巴沒用,這時候又被硬撬開,被強迫喝下,那從此就記住了這討厭的情形,此後一看到這樣的架勢,就會聯想到這種壞感受~~ 所以,造成寶寶反感首先不是藥,而是我們的喂藥方式。
輕鬆喂藥的正確打開方式
1. 讓環境輕鬆起來
讓寶寶順利地吃藥,愉快地張開嘴是第一步。而要娃愉快地張開嘴,千萬別一堆人圍著,盯著他。但新手媽媽一開始似乎都這樣,最開始我給OK喂藥,總是會喊上OK爸還有老人一起,後果可想而知。所以自己一個人搞定就是……
另外,吃藥的場地可以每次切換一下,比如上一次在客廳,下一次就換到另一個房間,再下一次在陽臺上,這樣可以避免寶寶一到某個位置就被熟悉的環境提醒這是個吃藥的地方。
2. 事先取好藥
最初給OK喂藥時總是重複一個傻動作:一個人抱著,一個人在一邊擠藥,小小的OK把這一切準備工作都默默地看在了眼裡,等到我喂藥器一到他嘴邊,他就哇一聲地開始大哭。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打針,每次最最緊張的時候不是打的時候,而是看著醫生把針劑瓶割破、用針筒去抽取裡面的藥水時。
所以,找一個可以讓寶寶放鬆的地方,事先取好藥放在桌面上,抱著寶寶走幾圈,逗一下,然後坐下來,保持輕鬆的語氣說:“我們現在吃點東西哦~ ” 接著直接拿起準備好的藥慢慢地把藥水擠進寶寶的嘴裡。
3. 分散注意,轉移焦慮
準備些玩具或是寶寶喜歡的東西分散注意力,這方法比較常見,不多說,
4. 在餓的時候喂
如果用藥要求上沒有特別說明一定要在飯後的,喂藥的時機最好選擇在飯後/奶後2-3小時左右已經消化了一部分時,這時喂藥可以大大降低嘔吐的可能。
順便說一下,如果吃的藥吐出來了,需要補喂。補喂的藥量視嘔吐的量和時間來決定,如果是剛喂下去馬上就吐了,需要按正常量補,如果是喂下去1-2小時後,可以減半補。
5. 藥水擠在舌根下
把藥擠在口腔裡的哪個位置也很重要,即使是水果口味的藥,也多少有點苦味或者是怪怪的藥味,OK媽還真是親自嘗過,味道的確%&*&P(* 當然如果你家娃很喜歡藥的味道,真的能當糖吃,那也是太棒了,但如果不喜歡的話,還是別去刺激娃了,繞開最敏感的味蕾區,把喂藥器從一邊的嘴角插進嘴裡,把藥擠在舌根下方,這樣可以直接流進喉嚨,比較少地讓味蕾最豐富的舌尖嘗到藥的味道。
6. 如果避免不了哭,在吸氣時喂進
大哭的時候不能喂藥,因為會容易嗆進氣管。如果喂藥時寶寶哭了,我們馬上安撫,等平靜了再接著喂。但有時也實在免不了寶寶會哭,特別是很小的寶寶,怎麼溝通也無效,這時恐怕也只有“硬灌”了。
老人對於“硬灌”的方法是捏住鼻子,但這個方法我覺得有點暴力、有點可怕。在多次嘗試後,我自己覺得在哭的時候“硬灌”,安全的方法是在娃換氣時已經開始吸氣的時候迅速把藥水擠進舌根下,這時不會再吸入空氣造成藥水進入氣管,並且可以在吸完氣吞咽的時候把藥水帶下去。
這些喂藥工具可以大大減輕痛苦
順利喂藥除了技法,也是有賴於喂藥器的。在用了幾款喂藥器後,我的評價是這樣的。
1. 細管推藥器
細管推藥器是我使用最多的工具,也是我認為最好用的喂藥器。因為管子足夠細,可以直接插入娃的嘴裡直達舌根下方,這樣藥水基本就能直接下肚了,很難被娃用舌頭頂出來,
此外,細管的管特別細,一管的量也就1ML,在推藥時流速可以控制得特別慢,對於小寶寶來說非常適用。
關於喂藥姿勢,通常以一手抱著娃一手喂藥比較好控制,如下圖,OK媽自己也是最習慣這個姿勢,OK即使扭頭也不能太大幅度。喂藥一定不能平躺著喂,容易嗆進氣管。
2. 常規推藥器(口腔注射器)
常規推藥器和細管推藥器一樣,都是注射器形式的,將藥水吸進注射器裡,然後用推杆把藥水送到寶寶的嘴裡。之前從美國帶回來的藥裡配的基本都是這種類型的推藥器,前幾周帶OK在醫院配的克拉黴素也是配的這種推藥器。
這個推藥器如果配在藥盒裡通常是和藥瓶配套的,它的好處是注射器的細頭可以插入藥瓶口的小孔直接抽藥水,比較方便又衛生。
粗管的注射器比較適合口味不是特別差的藥水,因為注射頭細的部分比較短,不能伸到舌根下方,充其量只能剛好送到舌尖部位,很容易被寶寶直接用舌頭頂出來。而如果要更多地插入寶寶的嘴裡,寶寶就得張開嘴, 這樣也比較容易被寶寶吐出來。
3. 橡膠頭滴管
OK媽最早使用的喂藥器就是美林退燒藥裡的配的橡膠頭滴管。在沒有更多工具選擇的情況下,橡膠頭滴管也可以湊合,但確實不是特別好操作,主要問題在流量不好控制,用橡膠頭用力一擠,藥劑就會集中性地大量地送到寶寶嘴裡,容易讓寶寶反感,也很容易被寶寶用舌頭頂出來;另一方面,在吸藥的時候量也不太好把握,比較吸取美林布洛芬懸濁劑這樣的濃稠狀液體時,很容易吸進氣泡。
4. 推壓式滴管
推壓式滴管算是橡膠頭滴管的升級版了,最好用的細節在於送藥頭夠細夠長,同細推送器一樣,可以不需要寶寶張嘴就直接把管子插入舌根下方,另一個很好用的地方在於有兩個耳朵,很好操作不會打滑。OK媽買過貝親的推壓式滴管,吸一管5ML,容易還是很大的,比較適合喂送一些劑量大的液劑。
不同性狀藥品的不同喂法
不同的藥品有不同形狀物,目前一般寶寶類的藥都是液體狀的,都適合用喂藥藥送服,也有一些是顆粒狀的,可以用水沖服。顆粒狀的沖服有兩種方案:
方式1:稀釋——化在大量的水裡,50-100ML都沒問題,讓娃當水喝。
方式2:超濃縮——化在很少量的水裡,儘量控制在5ML以內,總之只要你辦得到,保證藥粉全部化開的基礎上越少量的水越好,然後用吸管一次性擠入。
1. 顆粒狀
如,頭孢克肟顆粒,頭孢克洛幹混懸劑(希刻勞),這些都可以用水調開。OK媽的建議是,除非寶寶很喜歡這個味道,調得水量越少越好,爭取一口氣喂完。
用我最近醫院開給OK的藥,真的很好處理,3ML水就能衝開,用喂藥器輕鬆喂下。
2. 懸濁劑
懸濁劑大家最不陌生了,美林的布洛芬和泰諾林的對乙醯都是懸濁劑。因為懸濁劑的劑量一般並不大,三歲內的寶寶通常在3-5ML以內,所以我會用細管推藥器喂送。
如果寶寶對這個藥的口味很接受的話,也可以直接用藥盒裡配的小量杯或者橡膠頭滴管直接給藥。可不可以稀釋給寶寶喝的,當然也可以,但不建議,因為稀釋得如果太多,寶寶喝不完,就會造成服藥量不夠。
3. 中成藥
中成藥是寶寶喝起來最痛苦的,因為味道實在太古怪。通常中成藥再濃縮,畢竟是湯劑,劑量也會比較西藥要大一些,所以如果一定要喝的話,建議可以用推壓式滴管,5ML一管,1-2管解決問題。(當然我個人是不怎麼建議給娃用中成藥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