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重視孩子夢想的父母會吃虧?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為什麼父母應多跟孩子談談夢想?孩子們幼年時期的夢想重要嗎?
幼稚園裡兩位可愛的小朋友的談話引起了我的興趣。
紅裙子:你有夢想嗎?
綠裙子:當飛行員。
紅裙子:為什麼?
綠裙子(抬頭盯著白雲):因為我要飛天上吃棉花糖。
紅裙子(不屑):你這叫什麼夢想!
綠裙子(認真):夢想還是要有的,不然你長大喝多了你跟別人聊啥?
瞬間覺得這兩丫頭的談話好有水準!
不過說真的,為人父母,該從小多跟孩子談談夢想。就像童話故事大王安徒生那樣,從小立志寫詩劇,還要在皇家劇院演戲,結果這個曾被王子輕視的窮孩子美夢成真,他的童話故事如今享譽全球,被全世界的孩子喜愛。
一個“夢想與結果”的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庫柏.史密斯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在一個實驗室內,實驗人員分別在遠處和近處各設立一個目標,接著讓一些孩子投球,還要讓孩子在投球前預想自己將得到的分數。實驗人員發現,不同選擇的孩子存在的規律很有趣:那些選擇遠處目標的孩子,給自己預想的分數較高;那些選擇近處目標的孩子,給自己預想的分數普遍較低。
實驗結果更是讓人驚訝,那些選擇遠處目標的孩子,他們的得分普遍較高,而那些一開始選擇近處目標的孩子,他們的最終得分比他們預想的還要低。
“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真實寫照。一個孩子夢想的大小,決定了他們未來的成就。
孩子的夢想,將如何決定他們的行動?
不過,夢想也不是天馬行空、信口雌黃而來的,這種區別就好比是一個孩子“夢想到太空旅遊”與“夢想回到古代”的區別,最終會決定孩子的努力、信心以及對困難和挑戰的把握,是“有難度但可及的”還是“遙遙不可及的”。
另外一位美國心理學家David C. McClelland曾經有過一項歷時十多年的研究。他讓一班大孩子打靶。
A靶:最近,所有孩子都能輕易擊中;
B靶:稍遠,大多數孩子都能擊中;
C靶:只有一半孩子能擊中;
D靶:很少孩子能擊中;
E靶:幾乎沒孩子能擊中。
實驗人員在實驗結束後,還對這些孩子進行了14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選擇C靶和D靶的孩子往往更有韌性,能在任務中克服困難,他們在工作和學習中常有優異的表現。這些孩子習慣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有能力,失敗時也會歸因於自己的努力不足。即選擇合理目標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會更理性,不抗拒風險,但也懂得努力和堅持。相比之下,那些選擇A靶、B靶或E靶的孩子,他們的人生顯得更暗淡。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Benjamin Bloom也曾經對美國獲得大成就的名人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調查,其中包括鋼琴家、雕塑家、數學家,甚至奧運會冠軍等,實驗人員發現,決定一個孩子未來取得卓越成就的首要因素不是“天才”,而是“奮鬥目標”(夢想),跟上面兩位心理學家庫柏.史密斯和McClelland的結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孩子夢想渺小怎麼辦?
有父母說,我家孩子的夢想很渺小,他只想長大後當麵包師。幼兒說認為,如果你的孩子還小,比如4,5歲,其實一點也沒關係。因為一個孩子的夢想總會變,隨著思想的愈加成熟,孩子們心目中的夢想也會更接近現實和自身,而作為父母,你只需要提高孩子們的視野便可。“舞臺有多高,夢想便有多大”,反過來同樣成立,一個孩子的視野同樣決定了孩子的夢想。
就像有個孩子曾跟我說,他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快遞員,因為快遞每天都送好吃的,他當了快遞員便能偷偷的在每個包裹都偷吃一點。如今他將上大學,他時常自我調侃小時候夢想的可愛,他說自己未來的夢想是當個美食作家,不僅能與喜愛的文字相伴,還能繼續當個“好吃鬼”。或許,當他畢業、真正進入社會那天,他的夢想還會變。
書籍,能給孩子種下大夢想的種子
而最終決定他的夢想如何,仍舊是他的視野。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提高視野的捷徑,便是書籍。正如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了足夠多的書,便擁抱了全世界。
有一位叫施維德的猶太孩子,從小好讀《聖經》,時常因為書籍裡的英雄人物感概萬千,並立志成為像參孫(英文名:Samson,聖經士師記中的一位猶太人士師)那樣的英雄人物。某天因受啟發,施為德建議父親把開在旅遊區的瀕臨破產的蔬菜店改造成了背包店,施維德當時還是個孩子。結果生意紅火,沒多久還開辦背包廠,施維德甚至還把背包命名為“Samson”。
書籍,能給孩子種下大夢想的種子。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沒閱讀書籍的習慣,他們的思想就如井底之蛙看天空,他們的夢想或許就以身邊的人為借鑒,如果爺爺是砍柴工,那麼孩子的夢想很可能便是拖拉車司機;
如果一個孩子博覽群書,古今中外書籍懷抱於胸,不僅知道美國總統林肯的奮鬥史,還瞭解霍金嘴裡浩瀚的宇宙奧秘,那麼孩子的夢想很可能便是政治家或是科學家。
雖然一個人的職業和夢想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將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和人生意義的深淺。什麼是人生的最大意義?大概便是人生無憾了。當一個孩子有一個大大的夢想,耗其一生都在為之追逐,那麼即使未能成功,他也能獲得了智慧,他大概可以這樣對後代說:“我沒有什麼遺憾的了,因為我過得很有意義”。這樣的孩子,他們的一生都是充實的。況且還有無數孩子心懷大大的夢想,並且最終夢想成真的呢!
一隻母雞的夢想是一堆糠,一隻猿猴的夢想是觸碰人類的電腦,你家孩子的夢想呢?或許書籍未來能告訴你答案。
本文關鍵字:夢想與成功、目標與行動、兒童心理、幼稚教育、家庭早教
幼兒說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注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的故事書模仿來的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