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的“飯桌教育”你做對了嗎?

很多父母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係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其實得不償失......不少爸媽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結果就破壞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溫馨的氛圍,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於孩子的身體成長。

飯桌上訓孩子的危害

01、 情緒壓抑,食欲不振很多家長平時工作都很忙,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飯的時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想著能抽點時間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內容動不動就是“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麼那麼聽話” “你怎麼一點都不懂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麼可能有吃飯的欲望呢?

而且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把“吃飯”和“挨訓”聯繫在一起,變得對吃飯比較排斥,嚴重者還會引發厭食。

02 、 消化不良孩子被訓心情糟糕時,往往為了逃避壓抑的飯桌環境,草草吃幾口就離開了。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像平時那樣細嚼慢嚥,甚至連口湯都不喝,肯定會影響正常消化。

有時候,家長訓斥地太嚴厲,直接就把孩子訓哭了。孩子一邊哭泣、抽噎著,一邊吃飯,會有被飯粒兒、小骨頭卡住的風險。

飯桌上到底該教什麼?

01 、 參與意識飯前讓孩子去分發筷子、勺子,飯後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孩子完全可以勝任。通過參與家務,慢慢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員就要學會分擔,誰都沒權利隨便要求別人伺候自己!

02 、 進餐禮儀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覽無餘。良好的進餐禮儀,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成長發展都有莫大幫助。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把基本的禮貌告訴孩子:主動幫長輩擺碗筷;等長輩入座自己再坐;不許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夾菜的時候不許滿盤子亂翻;嘗過的東西不能再放回盤子裡……

03 、 時間觀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時間限度,一頓飯,堅決不能讓孩子無限制地吃下去。一個從小吃飯磨磨蹭蹭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容易遺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飯的時候儘量關掉電視、手機,全家一塊專心地吃飯,講講開心的事,聊聊學校、公司的見聞,讓一頓飯氣氛輕鬆、時間適度。

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

01 、 表揚孩子,最好在飯前既然孩子在準備吃飯的時候身心比較放鬆、愉悅,那就好好利用這段時間,想一些好玩的小遊戲吧。比如,孩子今天回答問題的時候被老師表揚了,那麼晚餐時間,就準備好幾個高腳杯,全家“以水代酒”舉杯慶祝一下,並對孩子的努力提出表揚。

02 、 小道理,一起做家務時說“身教勝於言傳”,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給孩子講,孩子是不會理解的,必須要在具體的行動中演示給孩子看,孩子才會理解深刻、記憶長久。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時,可以趁機告訴孩子:“寶寶你看,小狗跟咱一塊出來多高興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級無聊!小狗把你當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記得常陪它出來逛逛啊!”

03 、 批評的話,在孩子房間裡說在責罰孩子這個問題上,有句老話叫“當眾不責”,就是說:教育、責罰孩子時,不要當著大家的面,要照顧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內心敏感而脆弱,犯錯時當眾責罰,會極大地傷孩子孩子的自尊,影響孩子的自信。很多時候,孩子不願意承認錯誤,往往是覺得比較丟人而已。

當孩子在犯錯時,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間裡,態度冷靜、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會發現孩子少了一些顧慮,更願意打開心扉,向你說出自己的想法。

給媽媽的話

飯桌是拉近跟孩子距離,培養溫馨和睦家庭氣氛的好時機,儘量多聊一些開心愉悅的事,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樂!

小編推薦4本書,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生活行為習慣學習,遠離飯桌壞情緒

推薦理由: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為中心化的思維特點,1歲半之後,孩子們陸續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也就是幼兒逆反期。此時的孩子與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固執己見,反抗意識強烈,亂發脾氣,對家長的任何提議都一律說“不”。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孩子發展的第一個飛躍期,2-4歲智力從20%發展到50%,是一生中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孩子的生活自我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突飛猛進……總之,孩子怎樣度過逆反期,直接而深遠地影響著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

推薦理由: 滿足著低幼兒童在學習和娛樂上的多種需求。在內容編排上根據幼兒心理,認知能力,讓家長通過書中設計的親子閱讀內容,與孩子進行既溫馨又充滿認知樂趣的快樂閱讀。而這溫馨快樂的閱讀過程,也會讓孩子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也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養成。

推薦理由: 從生活的實例中給孩子講述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培養健全的心理和塑造完美的人格。

推薦理由: 妙趣橫生的故事,在給孩子帶來奇妙閱讀體驗的同時,更讓孩子領悟人生的智慧。 和寶寶一起戰勝害怕、生氣、嫉妒、焦慮、悲傷,建立自信、快樂、同理心,打敗壞情緒,擁抱好心情,寶寶有辦法,媽媽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