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掉“粉”?細說帶粉多肉那些事兒
多肉植物的原產地大部份生長在乾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時間乾旱的地區,這些地區植物能接受到充足的光照和強烈的紫外線,不同多肉植物“體質”差異,有些超出自身承受的範圍,所以這些進化出了各種“防曬”“保水”措施,表面“披”了一層薄薄的粉狀物,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曬傷”“曬斑”“保水”並且“美白”
帶粉的肉肉普遍特別仙,但養的時候又生怕碰到,留下手印,破壞美感,讓人又愛又恨這層粉。那麼這些多肉植物葉片上的粉到底是什麼呢?帶粉的多肉植物是不是不能直接對著葉片澆水,只能從花盆的旁邊慢慢澆水呢?
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要先知道多肉葉片上的粉是什麼?
植物的表皮細胞外有一層叫做葉表皮的保護層,由沉積的角質層和蠟質組成。角質層實質為網狀結構,在形成過程中,不斷有蠟質填充其間,這些填充在角質層網狀結構內的蠟層被稱為內蠟質層;在角質層外又形成只有蠟質成分的結構,叫做外蠟質層,而外蠟質層一般會形成自我組裝的蠟質晶體……
是不是暈了?恩~果然只有專家能看懂這類科普。簡單來說吧,一些肉肉身上的“粉”,其實就是一種蠟質層的體現。
肉肉葉片上的粉不僅僅是為了美麗,正所謂存在既有道理,大自然的演化是非常奇妙的,我們都知道多肉植物最初是生長在比較乾旱的地區的,陽光充足水分較少,多肉葉片上的粉正是為了保護肉肉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的更好。
那麼多肉葉片上的粉是如何保護肉肉的呢?
其一,是防止陽光中的紫外線太強烈時曬傷肉肉的葉片。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只要有粉的肉肉就完全不怕太陽曬了,粉只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並不是絕對的。
其二就是在陽光過於強烈的時候防止葉片中的水分過度的蒸發,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葉片在陽光下會很快變癟。
其三就是防水。
剛才說了粉能形成保護膜防止葉片中水分的迅速蒸發,同樣的,也能防止外來的水滴對多肉的侵蝕,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帶粉的肉肉的粉本身就是具有防水性的。
對於帶粉的肉肉來說,粉越厚就越耐曬;日照越強烈,粉越厚。養徒了的那些,粉基本都很薄。
多肉的粉容易掉嗎?
廣寒宮和不少仙女杯的粉輕輕摸是摸不掉的,淋雨也完全沒有問題。而雪蓮、霜之朝之類的粉是作為觀賞的,手指一摸就掉。
多肉的粉可以再生嗎?
雨大了,粉就會被沖刷掉,完全可以長出來,一般如果日照充足慢慢就長回來了。
如果手欠,控制不住滴去摸一摸那一層粉,如果是剛剛長出的新葉,粉就還會再長出來。因為粉是伴隨細胞分裂產生的,但是成熟葉片和老葉就不會再生,所以葉片上如果有露水凝聚的時候不要用東西擦,用嘴吹氣吹掉就好,切記!切記!
下面帶你們去看幾種經典的帶粉的肉肉們:
雪蓮是景天科,擬石蓮屬多肉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原始種。成株直徑通常為12~15釐米,但也有在人工栽培環境下直徑長到40釐米以上的先例。
廣寒宮是景天科,擬石蓮屬多肉植物,是大型的石蓮花,直徑可達一英尺以上。廣寒宮非常耐熱,夏季在烈日下葉片逐漸扁平,白粉變多。也較為耐寒,冬天0度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晚霞是景天科,擬石蓮屬多肉植物。晚霞的葉片緊密環形排列,棱角分明。葉面光滑有白粉,葉緣會發紅,葉片微藍粉色或者淺紫粉色,新葉有點偏藍,老葉就象晚霞一樣的漂亮,葉面微白粉。
霜之朝是景天科多肉植物,是一個源自美國的雜交品種,於1970年代被培育。由厚葉草屬的雞蛋美人和擬石蓮花屬的廣寒宮雜交而來。較耐旱,不耐寒、適應力較強。葉片表面有一層厚厚的藍粉。
藍石蓮是景天科,擬石蓮花屬多肉植物,有著非常特別的藍色的葉片。葉片有微白粉,新葉色淺、老葉色深。強光與晝夜溫差大或冬季低溫期葉片會輕微粉紅,弱光則葉色淺粉藍,葉面上覆有微白粉,老葉白粉掉落後呈光滑狀。
(別人家的,霸氣啵~)
仙女杯是景天科,仙女杯屬多肉植物,觀賞價值較高。原產墨西哥及美國,現世界多地可栽培。繁殖採用播種與砍頭,也可以取側芽扡插。
圖為:初霜
聽說雪蓮的粉掉了就再也長不出來了,不知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