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傷痛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你跑得太“隨便”

隨性練,不只會隨性地進步,也會隨機產生運動傷害;科學化訓練能幫我們確立目標與降低運動傷害發生的概率。

訓練是為了變強。對馬拉松這種競賽來說,所謂“變強”,具體來說就是用更短的時間跑完42.195公里。“想要變強,科學訓練是最有效與最安全的方法。”

- 身體素質由力量和體能組成 -

Photo via Nike

當我們談跑步科學訓練的知識時,可以分為體能、力量與技術三大領域來談。

世界上運動科學發展較完善的國家,大都在政府組織下成立國家級的訓練研究中心,例如:

美國在1978年成立的美國力量與體能訓練協會(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NSCA)

澳大利亞的力量與體能訓練協會(Australi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ASCA)

英國也有力量與體能訓練協會(UK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UKSCA)

這些協會成立的目的就是提升教練與選手在力量(Strength)與體能(Conditioning)訓練上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從單位的名稱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研究重點放在“Strength”與“Conditioning”上。 Strength翻譯成“力量”沒有太大問題,但我們一般把 Conditioning翻譯成“體能”,則並不恰當。因為 Condition字面上的意思是“調節”與“適應”,比較接近“身體的調節適應能力”。但後續的用語,我們還是用體育界已經習慣的“體能”一詞。力量其實也在體能(身體的調節適應能力)範疇之中,但由於力量是所有體能特質中最關鍵的一環,所以特別被提出來研究。

由此可知不管是哪一種運動,都必須強化該運動所特別需要的身體素質,才能呈現優異的運動表現,而身體素質正是由力量與體能這兩大範疇所組成的。不同的運動種類當然有不同的技術,但力量與體能的知識就具有普遍性,不管是什麼運動都可以拿來運用。換句話說,力量與體能正是所有運動的基礎,在訓練時必須與技術搭配,針對不同運動項目所需強化的能量系統與肌肉功能做調節適應。

Photo via Nike

因此,我們可以將跑步能力分解成體能、力量、技術三大部分,也就是說,你的馬拉松成績是這3種能力混合後的表現。這三者既相輔相成,反過來也會互相牽制。只有當你的體能與力量的根基夠扎實穩固之後,才能保證你在42.195公里的跑步過程中一直有效地控制身體維持有效的技術動作─身體始終保持著優美、流暢的跑步動作。

- 馬拉松訓練金字塔 -

如果曲軸失效,整部發動機也跟著失去功能。體能、力量和技術像是一個金字塔(三角錐)底部的基礎,缺一不可,速度位於三角錐的頂點。當這3 種能力平衡發展時,速度才能穩定提升。

如果身體的其中一種能力不足,圖中的三角錐會因某一邊較低而偏向某一邊,頂點自然比較低。就像體能不足時即使技術再好,你的速度仍然無法有效提升一樣。另外,也不能只是過度鍛煉其中一種能力,雖然如此也能提高速度,卻會被沒有同時提升的另兩種能力拖累,通常使得訓練效果不明顯。對馬拉松來說,不只訓練效果受限,過度發展體能忽視力量與技術,如前所述反而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突破個人最佳成績(破PB)可不只是單純提高速度,讓身體習慣快跑的壓力就能變強。速度只是最後的結果,體能、力量和技術三者才是讓你破PB的根本原因,只要分別從這3個根本基礎下手,穩固基礎,平衡發展,你的速度自然就會提升。

- 科學不談教練對錯,只追尋自然的原理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無為”就是什麼都不要做嗎?不是的。一般人認為“無為”就是把“為”否定掉,是什麼都不做!老子的意思不是這樣的。我們要先瞭解“有為”所代表的是“私心”。當一個教練自以為是,他就是以私心而為的教練。當教練以自以為是的價值觀去判斷並強迫選手都跟他一樣(追隨他的價值觀或判斷),那就是“有為”。世上的父母常常如此,以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或強迫孩子跟自己一樣。就像父母說:“這好吃!孩子,趕快吃趕快吃。”子女:“我覺得不好吃。”父母:“好吃啦,我跟你講好吃就好吃。快吃!”“哎呀!你這小孩子就是不懂,這可是高級貨,還挑嘴。”

Photo via Nike

這就是父母強迫子女追隨自己價值觀的例子之一。父母或是領導者們常說:“這是為你好”,便是所有的“有為者”常用的藉口,想把自己的價值觀或判斷強加在他人身上的藉口。我們強調科學化的馬拉松訓練,所以不會說“跟著練就對了”,科學化訓練的目的是把主觀私人的訓練經驗給消解掉,試著以客觀的科學訓練來闡述訓練的方法(給你釣竿),而非硬把某份訓練課表或個人經驗(魚)塞給你。

科學訓練所追求的是順應自然,重力即自然界一切物體移動的起源。最好的跑步技術不是一種新發明出來的方法,而是自然的原理,我們的身體要順從與適應它。在談體能訓練時我們也是要先瞭解人體的能量系統與變強的週期性,才有順應的依據。當我們談科學訓練時,其實就是一種讓身體順應自然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