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樹懶熱帶雨林生存之道丨動物朋友

一部《瘋狂動物城》捧出了一個最紅配角——樹懶閃電,遲鈍的反應加誇張的表情,承包了整部電影的最佳笑點。在現實生活中,樹懶同樣是一種並不太為人所熟知的奇特動物,它被打上的“懶惰”、“緩慢”等標籤,都是它獨有的雨林求生之道。

不得不提“慢”

首先,樹懶已經進化成高度樹棲型動物,幾乎不具備在地上活動的能力。四肢強勁在地面上卻根本無法站立, 只能像癱瘓一樣用前肢拖動後肢前行,而且即便全速前進,也只能達到每秒6釐米,恐怕連蝸牛都能與之相較量了。在搜尋引擎中查閱樹懶的相關資訊會發現,許多提問都是“野生樹懶為何沒有滅亡”。

幸虧樹懶不識字不上網,否則這問題提得也是夠心碎了。 

在殘酷的南美熱帶雨林中,各個物種之間相互制衡,生死就如同一場博弈。每個物種都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進化出了獨有的生存之道。相比起靈長類動物以敏捷來逃避天敵,樹懶的慢則更像是一種謹慎了,慢到與繁密的雨林環境融為一 體,天敵沒有個耐心和好眼神還 真難以發現其行蹤。

這種“隱身術”,在樹懶的世界中充滿了禪修般的智慧。

“溫室”環境的成長

這個“溫室”不是安逸環境的比喻,而是單純指溫度。也許是因為活動量實在太少,導致樹懶是種非常怕冷的動物,簡直就像爬行動物一樣需要靠陽光來維持正常體溫,環境低於27°C便會開始發抖。它們在樹枝上倒吊的姿勢非常適合曬太陽,陽光暖洋洋地照射在肚皮上,是樹懶的一大享受。

“細嚼慢嚥”的 完美詮釋樹懶的新陳代謝很慢,在生活中能省的步驟全都省略了。據說有人給樹懶喂葉子,小半個月過去掰開嘴發現葉子還在。這點雖然有待考證,但樹懶的消化系統的確是出了奇地曲折,從食物變成便便能達50天之久。 

它們體重的三分之 一都是胃,這不知道是多少吃貨的理想身體構造。約兩周排便一次,便後體重可降30%。

天然保護色

這裡的重點是,樹懶是世界上惟一一種身上長有植物的動物! 它們的被毛中佈滿了暗綠色藻類,加上本身褐色的被毛,吊在樹上靜止不動時簡直能與周遭環境完美融合在一起而進入“隱身模式”。對於習慣了追逐獵物的掠食者來講,尋找樹懶簡直就像玩“找茬”遊戲一樣,是吃飽了發慌才會幹的事。

而在危機四伏的熱帶雨林,出現“吃飽了發慌”的幾率實在太低。

完美倒吊技術

如果你在健身房試過雙臂懸掛,就知道吊著其實是非常耗費體力也非常不舒服的姿勢。當然樹懶完全不這麼認為。雖然行動遲緩,但它們絕對也屬於力量型選手的一 員。呈掛鉤狀的爪子掛在樹枝上可以說是毫無壓力,吊著吃飯、取暖、睡覺,好像地心引力都消失了。

而且在倒掛狀態下,它們的體態可以保持絕對靜止,所以根本不容易被注意到。

太難吃

樹懶經過漫長的進化,終於把自己進化到難吃得聲名遠揚。據說其肉腥且口感柴,再加上覆蓋著藻類和微生物的粗厚被毛,實在難以下嚥。

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 一般掠食者都不會那麼“饑不擇食”。

“便便”之謎

前面已經提到過,樹懶根本沒有地面的生存能力,所以它們一生都不下樹,唯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排便。引起這種行為的原因一直有所爭議,畢竟下地對樹懶來講是種非常冒險的行為,以它們的能力,對地上的掠食者根本無法反抗。幸虧其排便頻率很低,幾周下去一次即可。

如果像汪星人一樣一天便便一兩次,那還真有可能滅絕。

有種比較重口味的說法是,樹懶下樹排便是為了與同類交流,根據便便的資訊素傳播性成熟信號,如同“徵婚啟事”。另一種說法看起來更為合理複雜,是說樹懶的被毛中寄生著一種樹懶蛾,下樹排便是為了安放樹懶蛾的卵,等到卵孵化成蛾以後,會在樹懶再次下地時鑽進其被毛裡,度過短暫的“蛾生”,腐爛後成為促進被毛中藻類生長的養分,屬於互生互利的友好合作關係。

轉載自 寵物世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