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完全追到停不下來
我們經常聽說一個詞,叫“隱姓埋名”。
比如武俠片裡的歸隱江湖,深藏功與名;香港電影裡,黑社會犯了事就愛說:“找條船去沒人認識的地方避避風頭吧。”
現在?呵呵,這個詞要成為歷史了。
除非你真的人間蒸發,否則化成灰也能把你找到。
不信,來看Sir今天安利的這部真人秀——
《潛行追蹤》
Hunted
先簡單介紹它的規則。
躲貓貓都玩過吧?你可以理解成,這是一場大規模、高科技的成人版躲貓貓。
節目徵集普通民眾,兩人一組,扮演逃犯。
同時又搜羅了一批特別牛掰的員警、探員、反恐專家和調查人員,組成獵人。
逃犯可以提前一個小時,開始逃亡。而獵人會設法找到他們的去向,身體接觸就算落網。
堅持逃亡28天不被抓到的逃犯,將瓜分巨額獎金。
是不是腦洞很大?
最近,歪果仁玩這個遊戲都玩瘋了。
原版來自腐國,2015年在英國Channel4 播出。
今天Sir要重點講的是美版。
因為美版陣容最豪華、節奏最快、獎金最多(25萬美金,約合170萬人民幣)、地圖最大(美國南部4個州,共計10萬平方英里)。
當然,也最刺激。
由CBS推出,而這個電視臺本身就製作過《疑犯追蹤》《犯罪心理》《犯罪現場調查》,對犯罪、追蹤題材可謂是駕輕就熟。
1月22日開播以來,收視率爆棚,吸引了1077萬觀眾,打破2011年《X音素》創造的首播紀錄。
很多觀眾已經不再簡單把《潛行追蹤》當成真人秀,更多時候他們感覺自己在看一部現實驚悚片。
先來看美版的逃犯,一共18人,分成9組。
有的為獎金,有的為出名,還有的就是為了玩。
他們都有個共同點——信心滿滿。
比如這位自詡經驗豐富的“職業逃犯”。
我被逮捕過13次
不過講道理,進了13次局子不正說明你容易捉麼
在他們看來,世界之大,找個藏身處又有何難,關掉手機玩失蹤就好了。
與此同時,獵人團隊也胸有成竹。
他們來自聯邦調查局、海豹突擊隊、美國中情局、白宮、美國法警……
看明白了沒,全是耳目靈通的國家機構。
顯而易見,《潛行追蹤》的野心不小。
比起貢獻一場追逐獎金的貓鼠遊戲,它更想揭開那張無影無蹤又密不透風的國家監視之網。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在日常生活應了法證之父艾德蒙·羅卡一百年前說過的那句話: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你的每一個電話、銀行帳戶的每一次交易、朋友圈曬的每一張照片,都在悄悄透露你的資訊——
你是誰,你在哪,你在做什麼,你又認識什麼人……
這個道理,《潛行追蹤》的逃犯們都懂,所以他們大多停用了電子設備。
還是……太。天。真。
獵人們有辦法掌握你的現在——
光亞特蘭大就有超過12000個即時監控攝像頭。
你的過去——
社交帳號註銷了也沒有用。
知道嗎,互聯網永遠不會忘記
甚至是,你的未來。
比如,第一對逃犯大衛和艾米莉逃亡不久,獵人就去搜查住所。電腦、ipad、手機是重點調查物品,其他的生活痕跡也都要被全面分析。
人都逃走了,分析這些東西還有什麼用?
打個比方,我們常形容高中生活是“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這就是對生活軌跡的一種統計。你也許會偶爾偏離這條軌跡,但只要在這三點沿途埋伏,就早晚能逮到你。
所以,你的生活習慣,其實已經預示了你下一步的行蹤。
獵人團隊為了追鋪,手段還不限於此,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黑進逃犯的iCloud,監控電話、郵件和信用卡,查看中央資料庫的閉路電視和自動車牌識別系統,在社交媒體發佈“通緝令”,通過獎金懸賞,請求市民提供線索,幫助捉捕……
在“天網恢恢”之下,想要消失28天,真的不容易。
雖然獵人的實力碾壓逃犯,但《潛行追蹤》仍然讓這場圍剿與反圍剿充滿了懸念。
初級逃犯,只想到逃。制定逃跑計畫,一路按照計畫,找好友幫忙,躲親戚朋友家,一家不行換另一家。
中級逃犯,則必須懂得藏。不停轉換地點,用一次性手機聯繫,不找親戚好友,求助陌生人;或者採取露營的方式,遠離文明社會,荒野求生。
高級逃犯,在逃和藏之餘,還得學會和獵人鬥智鬥勇。
比如,調虎離山。
租的車讓別人開,自己開另外一輛,這一招徹底把獵人甩在了後面。
出其不意。
其中一組“逃犯”躲在森林中好幾天,想轉換陣地,必須要取錢。然而只要一取錢,就會暴露位置。(有好幾對逃犯都是在取錢之後被獵人追蹤而淘汰的)
於是兩人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划船去湖對面的ATM取錢,再劃20到25英里回來,讓獵人撲了個空。
改頭換面。
他們突出的棕色皮膚在露營地點太顯眼,肯定會暴露自己,於是兩人又剃了頭髮和鬍子。
逃犯們的確幸運地躲過了幾次追捕,但你也看出來了——
想要自己的資訊不被洩露,好累。
你得時刻警惕,如履薄冰,還要克服一大堆的麻煩。
最後活得像個逃犯、野人。
如果你正在逃亡,你必須行走於黑暗中
我的意思是真正的黑暗中
任何電力驅動的東西,都不要靠近
必須回到石器時代
可是,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
而如果當一個文明社會中的現代人,舒適便捷地生活,那又意味著不可避免地洩露著自己的隱私。
這才是《潛行追蹤》牽扯出來的深深焦慮。
你或許早就發現了,在我們的社會中,監控已經變得常態化。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火車實名制購票,還有聽說過沒見過的“個人檔案”……
不可否認,監控確實保障了我們的安全。
比如監控攝像頭能幫助判定交通事故責任、找到走失兒童;火車票實名制能夠限制黃牛、追捕在逃嫌犯。
但是,獲得這些安全的同時,我們其實也讓渡了另一種安全——
這,還只是小規模的隱私危機。
要知道,在這個數碼時代,身份證號、電話號碼、銀行帳戶、網路ID……都可以用來代表一個人。
而這些東西,又是相互關聯、相互綁定的,換句話說,“一通百通”。
那麼,誰才是有可能掌握全部資訊的人呢?
英版中一個參賽者戳中了此要害——
國家監控會威脅人們的生活以及未來的生活品質
所以我參加這個節目
是因為國家權力對我有所震懾
我們經常聽到的“從現在開始,你有權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呈堂證供”,也許正在變成另一句話——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你的每一條朋友圈、每一個留言甚至每一次點擊,都有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而誰又能保證,監控不會失控?
《黑鏡》第三季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用來授粉的電子蜜蜂,變成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這種極端的科幻想象,不一定會在未來發生,但卻真實地折射了當下人們的焦慮——
對絕對權力的絕對不信任。
尤其是,它還能利用前所未有的科技,輕易地獲取所有人的隱私。
《潛行追蹤》在感官的刺激之餘,能帶給觀眾如此的思辨和質問,這就是Sir推薦它的原因。
先聽一聽這面警鐘的聲音吧,可以想像的是,等到中國版《潛行追蹤》和我們見面,它不會被再次敲響。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字幕來自@破爛熊字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