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富養孩子又不會把他寵壞?
OK媽說:
所有當媽的都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一切。
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豐富的食物……周圍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不管差不差錢,反正錢給自己的孩子用,感覺怎麼花都值得。
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擔心,不斷買買買、“富養”孩子後,他們是不是會覺得一切來得輕而易舉,不再懂珍惜?
所以今天特別找來我的好友LEO媽和大家好好聊聊,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寵娃的界限在哪裡?怎樣才能富養小孩又不會把他寵壞呢?
用物質彌補情感的不足會讓孩子的“欲望”不斷攀升
我家小朋友9個月,和很有媽媽一樣,我就喜歡給娃買買買。這不還沒到1歲,超齡玩具和衣服已經買回了一大堆,直到一次孩子爸提醒我說,最近是不是“克制”一下?等他生日再買吧。
孩子爸是義大利人,一開始我嫌他爸小氣,因為固有觀念裡,西方人在經濟上相對獨立,對孩子也不像中國人那樣寵溺。但是,他爸說了一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他說,你這樣會讓他覺得所有東西的擁有都是理所當然的,他也不會懂珍惜。
我想到我的朋友小y,她的購買力比我還厲害,她家的客廳簡直就是遊樂場,大的滑梯,帳篷,汽車,小的軌道,樂高,電子類玩具……重複的玩具一股腦兒堆在一起,感覺孩子根本玩不過來。
我想知道別的媽媽是怎麼考慮寵娃的界限問題的,便去問小y,孩子這麼多玩具,他要買你都給買嗎?小y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啊,雖然她也會有擔心“太寵娃”,但是孩子爸忙賺錢,她自己也常加班,平時陪伴少,所以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買啊,彌補他一點。
感覺這種心理模式就跟我們戀愛時遇到的有些男人是一樣的:我沒時間陪你,那麼給你一張信用卡去購物。可是,花玩錢後你並沒有覺得多一點愛,而是覺得更空虛了。
我忽然明白孩子爸不給買玩具的初衷了:比起得到新玩具,孩子其實更希望得到你的陪伴。
如果你一直用物質去彌補孩子的情感,他可能會得到心理暫時的安慰,但是很快又“饑餓”了,在他的潛意識裡,並沒有得到多一點愛,而是失去了愛帶給他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必須要用物質才能來滿足。而欲望一旦被滿足,又會燃起新的欲望,這是一個惡行迴圈。
“買買買”可以,但方法策略有講究,讓孩子創造自己的豐盈是王道
當然,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對玩具的無窮欲望面前,還是限制了條件的,比如一次只能買一件,這一件買了再隔一個月才能買新的。但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卻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有育兒專家模擬了當孩子一定要新玩具時,家長的幾種回應方式(錯誤的和正確的),這和我們在逛玩具店的時候,常常看到母親教育自己的小孩不能買玩具所表達的方式如出一轍:
1.“想都不要想!不是剛買過嗎?你以為錢長在樹上啊?爸爸媽媽賺錢那麼辛苦!”
—— 這種表達方式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我不值得擁有這些,想要玩具是貪婪的,賺錢很艱難。他可能會羡慕或怨恨別的擁有這樣玩具的小朋友,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擁有它們。
2.“好了好了!多少錢?嗯,那你答應媽媽下個禮拜好好吃飯,我就給買!”
——這個方式可能會立即奏效,但你卻給自己挖了個坑。因為,下次他就知道,好好吃飯可以買玩具,早點睡覺可以買玩具,媽媽的要求他做不到,必須買玩具才能做到……家長買了玩具以後呢?他並不覺得感恩,而是覺得是他應得的。
最有效最恰當的方式應該是:讓孩子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充盈。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對話:
3.“你很想要是嗎?這個玩具的確很棒!但是這並不是我們今天的計畫呀!這跟貴不貴沒有關係,而是今天我們來的目的不是來買玩具的,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把它放到你的生日願望裡面好嗎?……呃,不過你的生日還有很久,那你要不要通過勞動來早日實現自己的願望?比如幫媽媽折衣服?給家裡的花澆水?”
——如果孩子真的想要這個玩具,並通過他力所能及的勞動來獲得,他會知道任何東西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他也會覺得自己有能力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2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玩具,3歲的孩子會幫媽媽拿東西了,孩子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充盈,即培養了孩子的能動性,又讓他學會了珍惜。
欲望的滿足只有一天,而孩子的眼界和燃起的熱情卻會持續一生
很多時候,孩子對於新玩具的渴求,就跟女人要包包一樣,即刻的滿足,欲望實現,可是第二天可能又看上了新包包。周而復始,無窮盡。
我不指望我的歐洲老公會在我生日的時候送上一個LV(奢侈品在很多歐洲人看來是很不可理解的,為什麼不把這些錢花在購買藝術品上?) ,但是他可能會送我一次意外旅行。同樣是花錢,得到的快樂是不是更持久一些?(雖然有時候也好想要包包,555,還是自己賺錢買吧。)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其實並非一門心思想得到“物質”,除非你根本沒花心思去想,而一直用“物質”去滿足他。記得明星劉燁在一次訪談中提到,諾一過生日的時候都沒有給他舉辦生日會,而是陪他去玩了一次沙漠野營探險,這些會比生日禮物更有用。
真正的富養=富足的情感體驗+高品質的生活和豐富的見識。
欲望的滿足只有一天,而孩子的眼界和燃起的熱情卻會持續一生。除了物質獎勵,可以帶他去一次旅行,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畫展,報一個籃球班,都會是持續一生的禮物。
富養有道,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小孩
說到這裡,很多爸媽會不會談“物質”色變了,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錢的確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社會競爭下,哪能清風明月朗月飛花,讓孩子完全沒有錢的概念,又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裡去。
在充盈的物質條件下,也有人能培養出勤儉節約、感恩慷慨的孩子,比如,我的一個富二代朋友,自己努力創業,週末常常拉著5歲的女兒一起做公益。朋友圈裡曬得最多的,是她和女兒一起穿著志願者服裝幫助別人的照片。
我記得有一次她在朋友圈紀錄到:女兒今天捐出了她這個月勞動積攢的200元錢和最喜歡的一條連衣裙給山區的小孩,我說那不是你最喜歡的裙子嗎?女兒說,我有很多裙子都可以穿,她們卻沒有穿過這麼好看的裙子。做公益讓她看到自己生活的富足,還學會了分享和感恩。
所以,有錢不是罪,重要的是你利用它的方式,以及如何以自身的榜樣影響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