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大家都在罵歡樂頌2,卻沒罵到點上

最近

[歡樂頌2]回歸了

由於有第一部的

高口碑和高收視

[歡樂頌2]的關注度也很不錯

才播幾天,豆瓣標記人數超過一萬

可惜的是,熱度是有了

但口碑並沒有跟上

豆瓣5.2分,沒有及格

大家批評的點基本

集中到了[歡樂頌2]的

三觀不正

有群眾指出,在[歡樂頌]裡,蔣欣飾演的樊勝美,家裡沒資源沒背景,靠自己的努力成為外企資深人力資源,自食其力。

可是在劇中,樊姐被塑造成了極度愛慕虛榮的女生,被富二代曲筱綃各種看不起,還給她扣上了“撈女”的帽子。撈女,拋棄尊嚴,用自己的靈魂和身體來換取金錢的女人。

再看看曲筱綃的人設,作者想將她塑造成一個真性情、不矯揉造作的人,但是仔細一看明明就是口無遮攔,自視甚高,說的難聽點就是沒教養啊。

曲筱綃作為是富二代,什麼東西得來全不費功夫,有家庭和安迪撐腰,就連做生意,也是沾了安迪的光,可是作者偏偏要把她塑造成一個努力的女強人。

她愛錢,就是努力,奮發向上,自食其力,但是樊姐沒錢,愛錢,在曲筱綃眼裡就是撈女。

其實不光是[歡樂頌],這幾年來,因為三觀不正而受到網友抨擊的影視劇並不在少數。

比如春節檔韓寒的[乘風破浪],那首主題曲一出來,直男癌的輿論鋪天蓋地,引發了很多人的抵制。

看過電影的觀眾都知道,那首主題曲出現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其實算比較貼切的出現,並沒有喧賓奪主,而且整部電影也並不是“直男癌”。

更早被國內群眾大範圍抨擊三觀不正的電影,還是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

小時代裡面出現的大量閨蜜吵架的橋段,和張口就來各種名牌商標價格極度讓人不適。

感到不適的群眾紛紛站出來抨擊:三觀不正!

包括前年國慶檔那部現象級的電影[夏洛特煩惱],也是有很多觀眾站出來說:這部電影就是一個三觀不正的屌絲的意淫。

看到了這一點的群眾再次紛紛站出來抨擊:噁心!三觀不正!

三觀不正

似乎已經成為

評判影視劇一個主要的標準了

但是其實

這些電影,並不是三觀不正

而是和你的三觀不合

當我們看影視劇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劇情(部分藝術、實驗電影除外)。我們通過電影,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人生。就像楊德昌在[一一]裡說的那樣,電影使人類的生命延長三倍。

通過電影,我們去到了去不了的地方,認識了生活中從來沒遇到過的人。而這些人中,有好人,當然也有不那麼好的人。

比如丹尼·波義耳的[猜火車]裡,Ewan McGregor飾演的馬克·雷登,早已成為一代經典銀幕形象,也成為了一個文化標誌。

但是馬克·雷登在[猜火車]裡面的形象並不是特別“偉光正”,甚至恰好站在了“偉光正”的反面:吸毒,還出賣朋友,可以說是很“三觀不正”了。

▲蘇格蘭最髒的廁所

但是在[猜火車]裡,需要的正是雷登的“三觀不正”,“我選擇不選擇”,表達的就是那一代青少年的墮落、叛逆與焦慮。

TimeOut雜誌對[猜火車]的評語是:[猜火車]是我們一直在期盼的電影,是第一部以我們現在在英國生活的方式描述1990年代英國人的電影。那個年代一位癮君子告訴一位成癮醫學教授,說他討厭猜火車,因為“那就是我,我就是那個角色。”

試想,要是雷登是個偉光正的小青年,猜火車的故事還能看下去嗎?

而電影裡人物的三觀,在一定程度上是創作者三觀的體現。

[猜火車]的原著作者歐文·威爾士,他說取名猜火車除了因為雙關,還因為要強調吸食毒☆禁☆品的行為就像“猜火車”一樣徒勞無功,所以最後雷登選擇了生活。除了猜火車,就算是[小時代]這樣的,在豆瓣撐死不過4.5的電影,實際上也是其創作者郭敬明三觀的體現。

在[小時代]系列裡,郭敬明很明確的表達了他的三觀:成王敗寇、金錢至上。

郭敬明是從小城市出來的人,高中開始寫稿,他說自己會在3個小時裡花光3個星期寫字掙來的稿費,也在自己的文章裡寫過,一下子花光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會有一種血淋淋的快感。

▲紙醉金迷的[小時代]

郭敬明因為參加作文比賽來到上海。

“我覺得應該是一種弱肉強食的城市法則。你只要在這個城市很成功,沒有人care你來自哪裡,沒有人care你是不是上海人。你真正在這個城市成功,別人也不會因為你是外地人去排外。別人排你可能是因為你的地位、收入、在社會上所處的層級,這是上海蠻殘酷的地方。它很現實、很冷漠,但同時你也不得不承認它很公平。它對每個人都是這樣。這個城市多多少少會改變你的觀念,你對世界的看法。它讓你明白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原則。”

為什麼[小時代]呈現出如此浮華、拜金的氣質?難道是因為郭敬明故意想嘩眾取寵博關注嗎?並不是。

因為郭敬明就是這樣一個信奉成王敗寇、金錢至上的人,在他的世界裡,這樣的價值觀就是對的。

而觀眾所說的[小時代]三觀不正,只是那種三觀不符合觀眾的期待罷了。

三觀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是和每個人的生活、成長環境和個人性格息息相關的,是一個很私人的事。說到底,三觀是一個主觀的東西,無法用客觀的標準來評判對錯。

而且,我們一直糾結的三觀,它的形成和發展也與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繫,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在變的。

就拿[卡薩布蘭卡]和[間諜同盟]來說。一個拍攝於40年代,二戰時期;一個是在21世紀拍二戰時期的事。

[卡薩布蘭卡]裡最終男主角選擇了國家,放棄了女主角。

而[間諜同盟]裡面最終布拉德皮特是選擇了女主角。

這就是價值觀的變化,試想,[間諜同盟]要是放在40年代,根本不會有機會被製作出來,就算拍出來了,能不挨駡嗎?

既然三觀無法分對錯,還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那麼一部電影的三觀正不正,符不符合你我的價值觀,符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就更不足以成為評判電影的主要依據了。說到底,一部電影是不是爛片,與三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李安導演的[色·戒],說的可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王佳芝為了情愛背棄了家國大義的故事啊,怎麼沒人跳出來說[色·戒]三觀不正呢?

因為[色·戒]拍得足夠好,足夠優秀,李安對於情愛的描寫,人物的刻畫都十分生動。

王佳芝背棄了正義和革命,但是,王佳芝這個個體,又何嘗不是一個悲劇呢?李安對此的表達是非常高級的,在敘事上、情愛戲上都做足了文章。

也正因如此,[色·戒]才會觸動到大家,而不是想著“天啊她怎麼能拋棄家國大義呢,三觀太不正了吧”。

還有德國導演裡芬施塔爾的[意志的勝利]。

看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納粹宣傳片。但是在豆瓣高達8.5分,IMDB上也有7.5分

[意志的勝利]展現了希特勒的納粹美學,歷史已經證明了其錯誤性。不過群眾對這部電影的寬容度貌似還挺高。

反觀[乘風破浪]、[小時代]、[歡樂頌]之流的電影,當我們真正用評判電影的標準去評判它們時,會發現它們之所以爛,是因為在文本、表演等等方面的問題更大,與三觀並沒什麼關係。

[乘風破浪]豆瓣才6.9分的原因,還真不是因為直男癌。而是因為它作為一部劇情片,劇本明顯是不合格的。

我們現在回想整部電影的話,會發現電影的戲劇衝突太弱:鄧超穿越回去之後,和彭于晏飾演的父親,是沒有矛盾衝突的;徐太浪和父親為什麼和解,電影裡也沒有交代清楚。

而[歡樂頌]的劇情注水還尷尬,亂用配樂,而且兩部接起來,人設毫無原因的變化造成了嚴重的割裂感。

[小時代]的劇情糟爛,表演無法直視、動不動來段MV。

劇本的爛,表演的爛,導演能力的爛,才是更讓人不適的地方。而恰好也是這些東西,才是我們評判電影好壞的依據。

仔細想想,當觀眾真的拿如此嚴格的三觀標準,去要求每一部影視劇的時候,那個時候電影、電視還能看嗎?要是真是滿屏的主旋律、樣板戲,那個時候,您又真的愛看嗎?

偉光正的無聊爛片多了去了。

三觀沒有正確、錯誤之分,大家所指摘的三觀不正,是不符合現代主流大眾的價值觀罷了。而電影,也絕對不是以此為主要評判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