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拾破爛的90後開首飾店,很多人追著買

小編說:著名作家三毛在《拾荒者》中說: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

發現無用之用,重拾遺棄的美好,90後的馮楊超正是這樣的拾荒者。

你丟下的,在她這裡可能都是寶。

“被扔掉的並不一定是垃圾,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們沒有發現其中的價值。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這位90年出生的馮姑娘如是說。

只因距離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就一炮仗的路,杭富公路靠近富陽收費站的那個小村子,在眾鄉村中顯得特別地卓而不群。進入村子的那條小路,兩邊各色招牌昭示著美院畢業的和還沒畢來的學生們在這裡開出的畫室、工作室。

馮楊超的工作室就藏身在村中一棟民居的地下室。面積不大,大約十來平米的空間裡。但屋裡卻收拾地非常齊整,尤其是牆上各色工具,排列的順序不依不饒,讓人嚴重懷疑主人是處☆禁☆女座。

馮姑娘在工作臺前,修繕一枚原本已經出現裂紋的戒指。她說,“這枚戒指是一位元客戶寄來做金繪設計的,荷花主幹位置原來有一道裂紋,根據裂紋設計了寫意荷花圖案”,等重見時,裂紋已經被金箔所填充,流動的金色線條不僅掩飾了瑕疵,也讓玉戒指原本的純綠多了一些靈性。

▲為客戶金繪修復的戒指

金繕工藝,一門用大漆、色漆、金粉和瓦灰等純天然材質修補殘缺器物的傳統手工藝。如果童年裡曾經見過那些修補搪瓷罐或者雨傘的匠人,你就會知道這是一門變廢為寶的手藝。

前提是,得經常與那些破爛物件打交道。在這方面,這位1990年出生的姑娘太有發言權——因為她是一位職業“拾荒者”。

撿破爛的小姑娘

換個直白的說法,撿破爛。

從小,馮姑娘就有一個奇怪的收藏癖,那些在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卻成為她眼中捨棄不下的寶貝。瓶蓋,硬紙殼、花布頭……小姑娘總有種衝動將她帶回家。最驚喜的是一次發現隔壁裁縫鋪用剩的粉筆頭,她如獲至寶捧回家,在牆上地上到處塗鴉,滿心愉悅。就連家人也有些不解:這姑娘究竟是咋地啦?

▲收集的樹葉、種子等乾貨

上學後,愛撿東西的習性並沒收斂。她開始注意那些大自然的產物:林子裡再普通不過的小樹枝,或是蒲公英成熟的種子,還有從別人腳邊的幹花,都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所以,她的大學畢業設計就是將這些自然之物組合成了一組作品。

▲馮楊超的畢業設計作品

哦對,馮姑娘在中國美院學的是跨媒體專業。事實上,她的收藏癖與這個專業不無關係。當代設計中的再生藝術,就是借助那些被人忽視的素材,注入新的設計理念使其煥發新價值。用汽車零件組合而成變形金剛,就是再生藝術的一個落地實踐,馮姑娘的小枝丫小幹花雖不如那些工業設計來的霸道,卻絲絲縷縷地透著小女人的柔軟心思。

▲自然而然系列首飾

被扔掉的並不一定是垃圾

2014年畢業後,也沒多想,她依舊縱容著自己的喜好,在轉塘開出這家“拾乾貨”工作室,專心致志地“撿破爛”。

“被扔掉的並不一定是垃圾,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們沒有發現其中的價值,”在她看來,每一個小物件都是承載著故事的、不可多得的“乾貨”。

▲烏桕樹種子做成的吊墜

一些破碎的本已經失去原有價值的玉器、瓷器、木頭,她通過金繕技藝將那些物件復活。例如,一副斷成兩截的玉鐲子,去掉一塊用紫檀木替代,借鑒古建築中“榫卯”的工藝,將木頭與玉融合成一件材質跨界的藝術品。

▲跨界的藝術品

如果說金繕技藝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的話,那麼金繪就更多是天馬行空的創意。“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我們原創了金繪這個工藝”,馮楊超說,在作金前預先于玉石表面開線,用天然大漆作為金媒介,再把金嵌在玉料裡的工藝。這樣一來,金箔就可以長久地保留在首飾上。或順著玉石原有的紋路進行創作,或不受限制地繪製任何圖案,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把金箔嵌入玉料中

與修復物件不同,金繪選取的原材料是沒有瑕疵的玉器。用金去設計,使原本的玉石、翡翠首飾多了幾分人文氣息。

▲金繪梅花情侶戒指(此次拍品)

“拾”向全世界

馮姑娘拾乾貨的範圍越來越大:經常去家門口的山散步,撿小枝小葉小花小果已是家常便飯;在山邊那座廢棄的礦場上淘回的石頭也是滿滿一籮筐;為了尋找玉石,專門跑到遠在遼寧的村莊,不光扛回一箱箱的石頭,還對村子裡那條用碎玉石鋪就的路垂涎不已;在希臘看上了沙灘上一塊碎珊瑚,因為無法裝進行李箱到現在還懊惱的很,還有巴厘島、義大利都有很多想撿的“乾貨”……馮姑娘已然是“拾”向全世界的意思。

著名作家三毛在《拾荒者》中說: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

發現無用之用,重拾遺棄的美好,90後的馮楊超正是這樣的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