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籃球鞋回顧:Shox VC1
01~02賽季,隨著Shox技術的日益成熟以及BB4的成功,卡特的Shox VC1驚豔問世,炫酷造型以及200美金的售價成為了當時的焦點話題。物是人非,時過境遷,如今老卡特仍在為一個屬於自己的冠軍奮鬥著。
VC1將BB4的前掌Zoom換為氣柱,後掌與BB4保持一致。設計上可謂走在了時代的前沿,整個鞋面被一層特殊材質包裹,如同穿了一件緊身衣。流線型的中底上仿佛看到90年代中後期設計的影子。
當年特意為它推出廣告【洛克公園傳奇】,卡特扮演Dr.Funk,耐克與卡特本人都對它滿懷期待,那一年的卡特可以算的上是耐克(除喬丹)的第一人氣代言人,但他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短的讓人難免惋惜。那個賽季卡特本該大放異彩,但全明星前的膝傷讓這位票王無法出戰。賽季尾聲的手術又讓他錯過了那年的季後賽,猛龍首輪被活塞淘汰。
說回VC1本身,儘管卡特穿它的時間並不長,但若要搞個Shox籃球鞋人氣投票,相信它依舊會穩坐前3。可能實戰的性能上不如之前的BB4和之後的VC4,VC5,但畢竟它當時給年輕的我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整雙鞋上耐克的LOGO比較低調,而卡特的個人LOGO卻十分搶眼,將卡特名字的字母“V”與“C”,背後號碼15的“1”與“5”巧妙結合,有種莫名的機械感並沿用至今。
內靴中佈滿的Monkey Paw(猴抓)提供支撐與保護,兩腳的內側後半部分猴抓要明顯比其他部分堅硬。由於被表面的一層外衣包裹,初見VC1時有種“皮包骨”的直觀感覺,但由於VC1的犀利造型,這若隱若現的質感反而增加了它的魅力和神秘感。
當年也出於好奇,常想把它那層外衣扒掉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樣。但VC1拉鍊較短,以及鞋身一體化的考慮,外層材料在鞋邦處就與鞋身縫合,所以除非拆鞋,內部可以看到的面積其實十分有限。圓形鞋帶與改良版本的快速系帶系統一目了然,側面的猴抓除了幾根最長的能看到一部分,其他就基本看不到,但手指伸進去能摸的出來。
鞋面的彈性布料+猴抓+拉鍊的配置在包裹與保護上做的十分出色,只是剛穿的時候前掌較窄,後掌猴抓部分也有卡腳的現象,但穿一段時間後這些就感覺不到了。
後掌的四柱Shox,從我個人的體重與體會來講,實在沒有能力把它“踩開”,可以說相當硬...當時周圍的同學也對它的腳感有些微詞,至今我也從未聽聞有誰誇過Shox的緩震...但多少能感受到一些彈性,這可能是我們普通人能感受到的最大程度了。
至今仍很多人將卡特當年的膝傷歸罪於那幾年穿的Shox,我個人感覺可能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對於當年飛著打球的卡特,傷病是在所難免的,只是剛好那時來了。雖然Shox使腳與地面距離拉大,但其實Shox的穩定性並不算差。
前後掌獨立的Shox單元,外網底路是人字紋+圓形,抓地比較不錯,耐磨相對較差。後掌四柱中央,凹進去的透明薄板其實比較脆弱。
腳面前部與後跟部位的五點標誌是Alpha project頂級籃球鞋的證明。
當年的售價是人民幣1480,結合同年1680的Air Jordan 17,讓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一度對耐克這個品牌望而卻步,似乎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瘋狂...那時Shox還十分高端,看著也比較新奇,
相信至今仍有不少朋友還記得當年對它垂涎的那種感覺,在商場裡,出窗外,電視前,或者海報上。
這個系列到4代開始又把前掌改回Zoom,後掌變為六柱,可惜整個系列在5代就隨著Shox的衰落終結,現在看來 後面幾代也算經典,但驚豔程度則比VC1遜色幾個檔次,從某種角度講,VC系列也是出道即是巔峰了。
每次再回看VC1,難免又想起年輕時隨便做個動作都能被做成集錦的卡特,當時是多麼威風霸氣,回過神來又想到上星期又被馬刺淘汰的他。據說他本人還希望繼續打,而且不會去選擇抱大腿混戒指。下賽季將作為與本人偶像諾維茨基同年的現役唯一球員,很難不敬佩。我個人很想看卡特在生涯最後一場再穿一次VC1,也盼著竇唯哪天能再次開口唱幾句以前的老歌,不知這哪個更接近現實,若只是這二者比較的話,恐怕還是前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