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日誌丨讓人發愁的發球
“把球往天上砸,上帝會幫你踢進區。”聽到這個關於發球的笑話,一琢磨,又有幾分道理,發球都是向上揮拍的。但當年學發球時,可沒人對我這樣講。那時能與人對拉幾個回合時,就開始練發球,自己想當然的是正面朝網,拋球,東方式握拍,高舉起扣過去。絕大部分撞網,漏網之魚也擦對方底線而出。當然有人提醒這方法不對,就查資料,上邊也說,站位不對握拍不對擊球方式不對。再上場時就準備改,恰遇兩個從江門市來深圳的球友,他們說這種拍蒼蠅式照樣發球,他們那邊很多人都這樣玩。於是徨彷猶豫,橫豎不是,便對這拍蒼蠅式進行改良。
我站位相對底線呈45度角,大陸式握拍向上向前斜成45度觸球,毋須屈腿蹬地發力,球也能旋轉進區。便以為這方法好,後與一球友對練,我發過去的球,每每都被對方一板殺回,因為大輕飄了。考慮這種野路子走不通,便只好照網球視頻裡的方法學,而自己是左撤子,得反著來才對。我是右腳尖朝樁柱,左腳與底線平行。雙肩與網成直角,屈腿,腰背後弓。先練上旋發球,大陸式握拍,把球面當鐘面,從5點向11點方向刷過擊去。嘿!球能進區,並且概率不低,只是球速慢。再一反思,是自己沒蹬地躍起,同時又沒轉肩轉體,身上的力用不上,全靠胳膊在使勁。
有段時間,我專門練習這蹬地躍起的同時做轉體,不用球,只揮空拍,像是與空氣作戰。熟悉這個動作後,再發上旋球,力度是大了,但控制有問題,落點不穩,球時有出區。折騰下來,就感到自己不是發球而是發愁!便沉下心來看視頻,反有些東施效顰了。人家是訓練專業球手用的,自己從體能和運動細胞都相差十萬八千里,只能懵圈。便從文字上多理解,自己能照做的就練習。就讓我牢牢記住了這句話:揮拍擊球時,持拍手腕帶動小臂有一個旋內的“鞭打”動作,這就是發球發力的關鍵動作。
再練習時,好不容易記住了小臂內旋,但又常忘記了轉體,像似很難兼顧。笨人就用笨法,我把轉體和旋腕一起稱之為“雙轉”法,每次發球前都默念一下,來提醒暗示自己,也就慢慢強記下這動作了。而這樣的旋內“鞭打”,確使發球增力不少。我的理解是,發球一般都是大陸式握拍,揮擊過去像是在用拍筐擊球,這樣空氣阻力小。而快臨球時,手腕帶動小臂內旋,恰好是拍子轉向,拍面觸球,不但有力,而且使球旋起,不易出區。同時,我在轉體躍起時,力求重心前移,擊球後至少一隻腳踏進底線內。
有球友見我這樣發球,說大費事了。他也屈腿起跳,但不轉體,也不轉腕內旋,狠狠地砸出,進區概率也不算低。但我想,以自己的身高、年齡和體能,如果不用“雙轉”法,是萬萬砸不出人家那樣的發球的。人與人之間身體條件不一樣,而正是技術彌補了自身的不足,至少讓我不再為發球而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