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小小一枚篆刻, 方寸之間有大天地

篆刻是什麼?詩曰:

石可破難奪其堅

丹可磨難奪其赤

小小一枚篆刻,

方寸之間有大天地。

中國篆刻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像並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2009年,中國篆刻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篆刻文化藝術發源於三代。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割據,地域文化凸顯,文化上百家爭鳴,思想格外活躍,各國不同文字風格的形成也促進了以文字為母體的印章藝術的快速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和田玉印章

進入到秦漢,由於政權統一、國力強盛、多文化融合,作為政權體現的印綬制度被進一步規範和加強。這時期的印章雖是匠人雕鑿鑄造,但是由於整體國力強盛,秦漢王朝整體恢弘的氣象也凝結在方寸之間。

因此這一時期的篆刻藝術博大開張、氣象恢弘,成為中國篆刻藝術的典範。秦風漢韻也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這一時期是中國篆刻藝術的第一個高峰期。

東漢官印

漢以後由於政權更迭頻繁、戰爭不斷、民不聊生,篆刻藝術亦日趨式微。隋唐兩宋雖然國力強盛,但是印章藝術日趨工藝化,終至流於死刻呆板,失去了應有的生命活力。

直到進入明代中後葉,江南地區成為中國的文化、經濟重鎮,王冕、文彭等一大批江南文人代表加入到印章的創作中來。文人的參與讓篆刻這門古來的藝術重新煥發了生機,他們除了參與創作,還更多的參與研究、整理、發掘,這讓印章藝術進入到自覺審美階段。

明代黃楊木質印章

明代中葉,印章已發展為獨特的篆刻藝術。

它從實用品、書畫藝術的附屬品,而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

篆刻藝術在明清兩代好手如林、派別繁多。篆刻流派一般是以篆刻家的籍貫、姓氏、師承關係及其活動區域來命名的。在明代中葉到晚清的近500年中出現了各種風格的流派,從而把中國古代篆刻藝術推向了又一繁榮時期。

吳 門 派

明代的文彭是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詩書畫均傳家法,尤以擅長篆刻揚名,後來的篆刻家奉他為篆刻之祖。

文彭對恢復漢印的傳統做出了努力,他的圓珠文印,參以小篆結體,秀麗典雅,最有特色;刀法明快自如;章法安排也頗具匠心。他以“六書為準則”的主張,至今仍是篆刻家所遵循的法則。由於文彭的宣導,篆刻藝術“一時靡漫,暢開風氣”。

文彭一派被稱為吳門派。

文彭作品

徽 派

與文彭齊名的何震,早年師法文彭,後來轉而取法秦、漢璽印,在篆刻上創造了多種的藝術形式,被譽為“法古而不泥古”的“集大成者”,對後世影響很大。

何震一派被稱為徽派。

除了文彭及何震以外,明代蘇宣、甘暘、朱簡、汪關等人也都能各樹一幟,自創新派。

何震作品

皖 派

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為前所未有。

清代初期以程邃最為出色,他的篆刻能“力變文(彭)、何(震)舊習”,富有創造性。他的白文印師法漢印,厚重凝練;朱文印喜用大篆,離奇錯落,奠定了皖派的基礎。

程邃作品

浙 派

清代中葉篆刻藝術進入了興盛時期,其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當屬丁敬和鄧石如。

丁敬的篆刻直接取法明人,主要是朱簡,又以漢印為宗,是浙派的開創者。這一流派又經後繼者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8人的繼承和發揚,成為清代影響最大的篆刻流派。這8位篆刻家也稱為西泠八家。

丁敬作品

鄧 派

自丁敬之後,在篆刻藝術發展史上,鄧石如是一個開拓者,兼善真、草、隸、篆四體書。

他的篆刻,早期師法徽派,又受程邃的影響,初以小篆入印,後又參以石鼓文、漢碑篆額等筆意,為印外求印開拓了新的途徑。因鄧石如是安徽人,故他的篆刻被稱為皖派,又稱鄧派。

鄧石如作品

吳 派

吳昌碩是清末藝壇的巨擘,他對詩書畫印都有精深的造詣,他擅長鈍刀硬入,刀法沖切兼用。在他的篆刻中,寓秀麗的意趣於蒼勁古樸之中,被後人尊為吳派,對國內和日本的印壇都有極大的影響。

吳昌碩作品

黟 山 派

晚清黃士陵篆刻章法處理頗具匠心,離奇錯落,很有趣味,刀法也剛健雄奇,刻印往往不加修飾。他的篆刻平正樸實,寓拙於巧,在清末印壇中異軍突起。由於他客居廣州最久,對嶺南篆刻家影響最大,因此有人把黃士陵的篆刻名為黟山派。

黃士陵1892年、1894年、1899年自用印等十方

齊 派

現代的篆刻家在繼續開創篆刻流派藝術的發展道路,借鑒民族的優秀藝術傳統,突破秦、漢璽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規範,勇於革新,不斷探索,揭開了現代篆刻藝術新的一頁,其中以齊白石影響最大。他的篆刻以簡練的單刀法和漢代的神韻,創造出奇恣跌宕、淋漓雄健的齊派風格。

齊白石作品

印章篆刻藝術集書法、繪畫、雕刻、雕工及印材於一體,既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結構,也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于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情感,深受中國文人及普通民眾的喜愛。

篆刻藝術作品既可以獨立欣賞,又在書畫作品等領域廣泛應用,有著其他藝術作品無法替代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