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生於戰火,火後再火,那些著名和非著名的軍車

1951年4月19日,麥克亞瑟將軍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那篇頗具悲壯意味的卸職演講,其間,他不無唏噓的感歎道:“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會慢慢凋零。”不僅是老兵,那些曾經和老兵們一起出生入死、征戰沙場的鐵騎們,大概亦如此吧。

"像狗一樣忠實,像騾子一樣強壯,像山羊一樣敏捷"-----威利斯(Willys)系列

馬歇爾將軍曾經如此評價二戰中大放光彩並衍生出無數變種車型的JEEP威利斯:“它對美國的現代戰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確實,憑藉著簡單的結構、超強的可靠性和巨大的保有量,威利斯早已不僅僅是一款偉大的軍用汽車那麼簡單,它甚至成為了二戰的象徵乃至美軍的精神內核的代表。

1940年6月,隨著美國逐漸全面捲入二戰,軍方迫切的需要一款輕量化、堅固、駕駛容易且性能可靠的輕型越野車。為此,他們向全國135家汽車製造商發起了競標,最重要的一點是期限只有49天。

面對如此嚴苛的條件,只有Bantam公司做到了。但考慮到規模較小的Bantam公司產量不足,軍方將設計圖紙交給了威利斯和福特公司。最終威利斯公司通過改良Karl Probst所設計的原型車,設計出的Willys MA原型車被美國軍方選中,隨後威利斯公司針對軍方提出的意見對車輛進行改進,經過重新設計的Willys MB在1940年亮相,同時Jeep這個名字也正式啟用。

至於“Jeep”的含義到底是什麼,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比較盛行的有兩個版本。一種是根據“Jeep”的發音,源於一種1/4 噸級美軍偵察車的縮寫——GP(general purpose);一種是源自動畫片《大力水手》中的一個小寵物——Eugene the Jeep,它頑皮機智、總能化險為夷,便成為了偵察車的綽號。

二戰結束後,Jeep耐用可靠的口碑深入人心,威利斯公司便在1945年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民用版Jeep車——CJ-2A。這款車搭載了最大功61馬力的4缸發動機,配備柏格華納提供的3擋手動變速器,在生產了21萬余輛之後於1949年停產,這款車也成為了當今硬派越野車的翹楚——Jeep牧馬人真正意義上的鼻祖。

此外,作為越野車的鼻祖,威利斯 MB的“香火”還散播到世界各地,三菱、標緻乃至印度馬恒達都在二戰之後得到授權組裝或仿製生產了這款經典越野車。

為戰場而生——HMMWV

隨著新一代軍車XC2V的服役,悍馬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即便如此,它依舊是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軍車之一,無論是戰火紛繁不斷的中東,還是聯合國維和部隊,都不乏悍馬龐大的身影。

說到悍馬的誕生,就不能不提起著名的AMC(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公司,這家公司正是1987年被克萊斯勒並購前Jeep 品牌的老東家。1980年,美國軍方決定更新型號繁多的軍車,開發一款四輪驅動的輕型卡車。憑藉著多年軍用汽車的製造經驗,AMG(AM General,Jeep在AMC時期的名字)公司的HMMWV 樣車經過3.2萬公里嚴苛的測試,最終收到了軍方的垂青。

HMMWV的首秀場鎖定在爆發於1989年的巴拿馬戰爭,之後的海灣戰爭更是令它名聲大噪。由於出色的表現,HMMWV在接下來的服役歲月中,先後衍生出15種以上不同功能的車型,也正是由於知名度的不斷提升,促成了AM General公司推出民用版HMMWV的想法。

1992年3月,第一款民用版HMMWV誕生,被命名為Hummer H1,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悍馬H1,有意思的是,悍馬H1的首位車主,是影視明星阿諾·施瓦辛格。悍馬H1在維持原有的底盤、車身等在內的機械性能表現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適合日常使用的舒適性配置。當然,悍馬品牌隸屬於通用集團,並被停產的一些故事,則是後話了。

英格蘭鐵玫瑰——路虎 Series 1

就像AK-47雖然沒有經歷二戰,但它卻是槍械歷史中抹不去的符號一樣;路虎Series I雖問世于二戰之後,但它在軍用汽車中的影響力卻是誰也無法忽略的存在。路虎Series I是這個品牌的第一款車型,首次亮相於1948年的阿姆斯特丹車展,它的問世標誌著這個品牌在SUV領域的開疆破土。

從問世的時間節點上看,路虎Series I算是與二戰“擦肩而過”,因此它在產品特徵上帶有鮮明的戰爭痕跡。戰後的英國可以用百廢待興來形容,對於汽車工業而言,舉國上下更需要一款能夠吃苦耐勞的工具屬性的車輛,這也是促成路虎生產Series I的原動力之一。

而且在設計研發Series I的初期階段,路虎從Willys-Overland公司的WillysMB身上找到許多靈感與經驗,不過由於當時英國國內的鋼鐵資源短缺,所以Series I的車身採用了更為輕質的鋁材料,這也為後來捷豹路虎在全鋁車身的成就打下了基礎。

鋁制的車身十分輕盈,可以輕鬆應對軍車所面臨的險惡使用環境

如前文所說,路虎Series I問世之後的第一“戰場”在田間地頭,以農用車的身份服務于廣大農民朋友。然而其優良的通過性和可靠性的口碑最終在1950年轉化為英國軍方的訂單,且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英國軍方的標誌之一。最初的路虎Series I版本搭載一台最大約50馬力的1.6 L汽油發動機,採用了一台來自Rover P3的4擋變速器。懸架系統使用的是簡單可靠的葉片彈簧形式。

中國人的驕傲 -----北京BJ212輕型越野車

北京汽車製造廠創建於1958年,起初,這家工廠主要業務是為解放軍提供軍用車輛維修養護服務,不久後中蘇關係交惡,北汽承擔了自主研發輕型越野車的重任,在缺乏成熟技術和生產設備的條件下,北汽的工程師們以蘇聯的GAZ 69和威利斯車型為藍本,開發了首款車型BJ210。

北汽的工程師們在技術和設備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研發出了首款樣車BJ210

隨後,時任解放軍參謀長張愛萍上將提出在BJ210 基礎上開發一款五門、四座越野車的指示。半年之後,第一輛BJ212下線並受到了軍方的首肯,再過一系列綜合測試後,這款車在通過性和動力性能上完全達到了當時主流車型的技術標準,在燃油經濟性上還超過了GAZ 69。

BJ212隨後成為了我國軍方裝備的首款自主研發的越野車,在1966-1983年間,北汽共生產了192萬輛BJ212越野車,除了裝備中國軍隊,這款車還以散件組裝、整車等方式出口到20多個國家。

德意志輕騎兵——BMW R75

由於體積小,駕駛靈活又便於隱藏,除了通過能力彪悍的硬派越野車,摩托車在軍車歷史上同樣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這其中,BMW R75無疑具有著最高的知名度。

儘管R75誕生於半個世紀前,但這款車已經具備了軸傳動、水準對置發動機等當代BMW摩托車很多的特徵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軍方就意識到了摩托車在戰爭中的種種優勢並成立了軍用摩托車部隊,而BMW 更是推出了R12、R35、R71、R75等數款摩托車。在這其中,R75憑藉著出眾的可靠性和巨大的產量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這款車裝備了746毫升的雙缸風冷發動機,最大功率26馬力,搭配4檔變速箱(配有倒擋),最高時速可達95公里。儘管R75誕生於半個世紀前,但這款車已經具備了軸傳動、水準對置發動機等當代BMW摩托車很多的特徵。

二戰後,BMW R75被很多國家爭相仿製,前蘇聯的烏拉爾M72和我國的長江750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有趣的是,儘管BMW R75在戰爭期間成為了納粹德國的將侵略工具,但憑著優秀的設計和先進的技術,這款車在二戰結束後依然以各種形式繼續存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蘇聯人在大量借鑒了BMW R75的結構和設計後,推出的烏拉爾M72摩托車,而哈雷更是推出了歷史上唯一的軸傳動車型XA。此外,我國摩托車愛好者心中的“神車”長江750,也和R75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最萌軍車——Vespa 150 TAP

對,你沒看錯,這就是你所熟知的那款地球上最有腔調的踏板摩托車。不過,這款萌到爆的軍車並非出自義大利人只手,而是來自同樣浪漫的法國。據史料記載,由於當時用於空投傘兵的運輸機裝載能力有限,因此聰明又幽默的法國人把一個75毫米的無後座力火炮安裝在了Vespa 150上,便誕生了這款自行無後坐力火炮,理論上它支持行進間開炮射擊,前提是駕駛員具備足夠強壯的腰部和胯下。

最“奢華”軍車——勞斯萊斯 Armoured Car裝甲車

1914年,正值一戰爆發前夕,英國皇家空軍成立了首個裝甲車中隊,但由於當時整個汽車工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市面上並沒有任何成熟的裝甲車型可供裝備部隊。最終軍方決定徵用了所有的勞斯萊斯銀靈轎車(Sliver Ghost)底盤,指揮官T.G.Hetherington親自設計了採用裝甲結構的車身並配以水冷的Vickers重機槍。

1914年12月,首批三輛勞斯萊斯裝甲車正式交付使用,這款裝甲車首次出現在西線戰場上,在一戰結束後他們又被運到中東繼續服役。勞斯萊斯裝甲車在1920年和1924年分別迎來了兩次武器升級,此外,由於勞斯萊斯需要集中產能向軍方供應航空發動機,所以在投產後的不到3年,這款裝甲車便正式停止了生產。

軍用鐵殼蟲——Kübelwagen Type 82

由於二戰初期納粹德國裝備的Einheits-PKW製造成本高昂、自重大,無法滿足前線作戰惡劣和高強度的使用環境。於是德國軍方決定製造一款造價低廉、駕駛靈活、燃油經濟性出色的小型越野車。

於是,大眾公司以第一代甲殼蟲為藍本,開發出了代號為Type 82的越野車,同甲殼蟲一樣,這款車採用了後置後驅的佈置形式,製造車體的衝壓鋼板極其輕巧,整車品質僅為790公斤。因此,儘管其搭載的1升水準對置4缸發動機動力並不強勁,但這款車仍然憑著輕盈的車身有著出色的機動性能。此外,這款車還衍生出了水陸兩用車,裝甲車等數量眾多的特別版本。

此外,後期生產的Type 82還裝備了分時四驅系統,而且這款車還衍生出了水路兩用、輕型裝甲車等多個版本。除了裝備德軍,這款車在二戰戰場上同樣也受到了盟軍的喜愛。據說,在當時的北非戰場上,英軍一旦繳獲這款車便會立即投入使用。

來自波西米亞的黑科技——TATRA太拖拉 T111軍用卡車

作為全世界最早生產汽車的廠商之一,TATRA或許有些不為人所知,但在商用車和一些重型特殊車輛領域,這家來自捷克的小廠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風冷發動機、脊管式車架和擺動半軸堪稱該品牌的獨門絕技。

T111結構獨特的擺動懸掛讓其具有超強的通過性並在空載時有效減小油耗

1942年, TATRA研發了一款名為T111的6x6軍用卡車,這款車的載重量為8噸,搭載了一台V12風冷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80馬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車也同樣應用了太拖拉的黑科技——脊管式車架和擺動半軸技術,其中獨立懸掛可使輪胎在低負載時向內側傾斜,減小著地面積,提高燃油經濟性,同時也讓這款軍用卡車的通過性大大提高。

可惜的是,在這款車正式投產不久,納粹德國就全面入侵了捷克,儘管太拖拉工廠逃過一劫,T111得以繼續生產,不過產能大幅下降。二戰結束後,這款車持續生產到了1962年,在20年間。僅有3.4萬輛太拖拉T111駛下生產線。

文/王禹

本文為車評網原創文章,更多精彩視頻和資訊請關注車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