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落英繽紛”水陸缸造景詳細過程

先來談談建這個水陸缸的構思。

其實,從13年年初就想著弄個水陸缸玩玩。主要是被朋友的幾張水陸照片感染到!開始關注介於水面上下的為世界。然而,至於究竟走哪個路子,走哪個風格都遲遲未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家植物店,出售一些祖國廣西當地的植物。種類甚多,甚是喜歡!“為何不做一個雨林風格的水陸?”,這個念頭一閃而過,讓我開始有了方向!於是,開始轉展於多個花鳥市場,搜尋合適的造景材料!對於造景骨架的選擇很多,比如大家廣泛用到的發泡劑、沉木、原木、各類石材等等。

首先,發泡劑是我第一排除的物件,原因很簡單,“假”,個人非常厭惡假的東西,比如塑膠花之類。不僅僅是造型上難以亂真,其材料本身非環保材料,日久,有害物質釋放累積總是多少會有影響。第二排除的是石材。原因是大部分石材會影響到水體硬度,在這種60cm的小水體水族箱來說,對水質的後期穩定是個難題。那最後決定還是用沉木。一方面比較容易模擬水陸植物附於植物根部的景色,另一方面木材具有吸水性,水可在表面印開,更容易讓苔蘚類附生。

這些是初期不太滿意的造景:

過濾系統的設計

從一開始,我就想把這個魚缸定義為低能耗水陸景。以節能作為原則,所以也不考慮加熱棒設置。過濾系統經過反復思量決定採用局部底濾。好處如下:

1,最大程度節省空間,沒有很多管線暴露在水族箱外側,視覺上做到純簡。

2,可巧妙安排造景地形空間,有足夠大的空間來佈置底濾濾材。

3,過濾同時解決上水問題,讓沉木上即時給水。

可能的缺陷,

1,翻缸可能工作量很大。但是個人覺得後期維護得好的話可不翻。

2,一旦管道受堵,會大大影響過濾效果。要求初期精密的設計。這是底濾原型。我這裡特別設計了一個除油膜口。

這裡有兩個考慮,

一是前期一併解決油膜問題;

二是後期一旦發生擁堵問題,這個口可以改造為水妖結構,靈活變換而不用翻缸。潛水泵根據經驗選用了15w,經測試,上水水力正合適不大不小。潛水泵用花盆套住,日後萬一壞了,維修方便。

地床的鋪設

為了節省水草泥的用量,採用較為廉價的生化棉造出地形,同時他也可成為泥和過濾的屏障,不至於很快堵塞底濾。其間,需要堆坡的地方,可用火山岩、陶瓷環用網袋包裹置於底濾板之上。然後表面用過濾棉覆蓋之後再上泥。

大致造型完成後,可以開始上泥了。這時候,心情有點小激動。這次選用的水草泥需考慮的原因有幾個:

1,降酸能力差。選用這種水草泥的降酸似乎是排在墊底的位置的,怎麼弄也降不到6.5以下。既然如此,在底濾系統也不會引起水質變化太大。

2,不易粉化。這是我用過的最不易粉化的水草泥之一。

3,淨水功能。由於沉木太大,沒條件水煮,不可避免有黃水問題。這個淨水功能正好解決這個難題。

大家應該注意到,我的泥都是往後部鋪設。因為前部留給了更好看的巢湖沙。

為了增強效果

我在沉木接觸地床的交接處,佈置了少量松皮石。同時,在松皮石周圍,鋪設些許鐵膽沙。這樣可以讓層次豐富起來,過渡自然。砂石大大小小、錯落有致。

上水的設計

看到這裡,水下部分已經完成。大家是不是想到了上水問題?

對,上水的奧秘在沉木的背後。先是通過分流器用氣管把水接上來。然後在想要給水的地方,用手槍鑽開洞,開洞位置儘量隱蔽。氣管的固定,可以用氣管夾。在沉木上,開淺洞,然後用萬能膠把氣管架固定上,再把氣管架上。這樣即牢固又美觀。還有,千萬不要忘記,每根氣管要接一個調節閥,這對日後對不同植物的控水非常有用!​

至此,水下與水上的硬體部分已大致佈置完成。開始放水,過了一晚,選用的水草泥起作用了,效果是立竿見影!水變得非常清澈。

燈光配置

之前提到過用12w x 2 的LED來解決。這個是我們以前做展覽多下來的展場用商用LED。 當時我看過指標,顯色性 RA=80,算是比較不錯的了。但是沒找到光譜,無法考量對植物的作用。從布光來說,一個放頂上吊裝(2800k),一個放側面側光(4000k)。原因說來很無奈,我手上只有這兩個燈泡而且色溫不同。不過這樣搭配下來反而營造了不錯的視覺效果,黃光類比太陽直射,側邊白光模擬太陽散射。我自己捉摸著,如果色溫用6000k的,側光效果會更好。補充一下,這個燈不建議購買,性價比低。

燈光佈置示意

巧妙使用傢俱,可以做到見光不見燈的效果。​

​植物配置水下部分

接下去,我想聊一聊植物配置的水下部分。基於這個水陸缸的最初設想,是一個低能耗系統。因此在植物的選擇上,盡可能選擇喜陰植物。水下種植了天湖葵(半幹半濕)、牛毛(半幹半濕)、咖啡椒草、綠椒草、挖耳(半幹半濕),還有黑木蕨作為後景。這些水草共同特點是可以水生也可陸生。而天湖葵、牛毛、挖耳這些陽性草在半幹半濕情況下種植,無需co2也可較好生長。(這些草,都取自我家中的大草缸,因此也沒額外增加投入。)由於底下鋪設了水草泥,初期也不需要添加肥料。

椒草的佈置最好在沉木與底床的交接處,石縫中,這樣不會顯得突兀。而綠椒草等色彩鮮豔的,應該整體考慮他們的位置。起到點睛效果,千萬不能亂布一氣。

​水下植物配置平面圖。配的有點多,由於第一次弄水陸,開始比較貪心。後期會去除一些影響整體效果的水草。

​植物配置陸上部分

陸上植物的配置,我把主角留給廣西原生的植物。比如石頭蘭花、各種原生蕨類、地衣都可成景。由於初次布水陸缸的熱情,沒把持好自己的心態。網購了很多廣西原生植物,後來發現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簡單。

總結了下經驗,我可把廣西的這些植物分為幾類:

A需要空氣濕度的,比如石豆蘭、白髮蘚、蕨類,這些,可以用水草泥+網袋的方式包裹根部,然後塞入沉木洞穴處;其中石豆蘭和某些蕨類根部怕浸水,因此可以用白髮蘚作為基質,將石豆蘭塞入其中。其中,種種關係還得自己感悟。

B 近水類,比如苔蘚。這些采野的可以用原生的土作為粘結物直接鋪在沉木上,水通過毛細現象爬上沉木,滲入土壤。這裡要注意的是,不是各種苔蘚都能活,而是處在陰處的,潮濕處的苔蘚大多能活。而一些陽性的星星苔生長不佳。

C 遠水類,比如空氣鳳梨。根部不接觸水,而直接用膠水直接粘在沉木上。平時通過噴水和電子噴霧器來維護。

D 佗草類。這一類非常好用,我們可以用水苔加上水草泥來製作基質球,再把多餘的水草綁在上面,不出一個月就能長出水上葉。用這些坨草可以方便佈置,填補空缺之處。同時,水苔強力的吸水性,又可給坨草周圍的植物提供濕度。

陸上植物部分, 僅僅為這2個月來實戰的總結。不免有紕漏錯誤之處還請各位高手指正。

來源:“fish3000”,作者:supergl,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