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憑什麼工作那麼開心,生活又這麼豐富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新世相」,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Sayings:
我請同事們花很久時間做訪談,寫這篇文章,是希望把身邊一些朋友從“我好累”這個狀態裡拽出來。他們最常見的狀態是工作太忙,沒有生活,很疲憊。是不是跟你一樣?今天這篇文章的採訪對象們,都是工作非常忙碌但生活精彩的人。
相反,那些常覺得自己因為工作而累的人,假期或週末結束時也會覺得累。他們休息的方式是“癱著”,一有空閒就無目的刷朋友圈,一邊打遊戲一邊看電視劇,然後覺得空虛、疲憊。
你覺得累的真實原因往往不是工作太忙。先接受這一點,才有可能下定決心檢查一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然後你會發現,很多人並不是沒有時間好好生活,而是以糟糕的工作狀態為藉口,放棄了生活。
常有人說,要“像熱愛生活一樣去工作”。但今天這篇文章想說的道理是反過來的。你更該像對待工作那樣去生活:
定好目標;狠抓執行力;提升效率;注意計畫和節奏感;專注。
然後你會發現,能夠提升工作效率的“俗套職場經驗”,用來提升生活品質原來很有用。
為什麼你總是又忙又累還不開心?| 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
自述:古典、沙梓社、盧秋、張素芳
① 定好目標:別總想著“工作做完就有空生活了”,這是不可能的
@沙梓社 | 30歲,互聯網工作者
有一年半,我都處在極端忙碌的創業狀態。沒有節假日。喜歡的籃球、跑步、讀書等生活情趣都丟了,成了徹頭徹尾的工作狂。
我也想有生活,但那時我抱著一種“把工作做完就有空去生活了”的幻想。
2015 年夏天,公司關鍵階段,我恨不得一天掰成兩半用,忘記吃飯很正常。結果胃都不好了。
因為巨大的壓力,我的皮膚大面積過敏,心想:“皮膚過敏也不算啥病,去醫院太浪費時間了,再忍忍吧,把投資搞定了再說!”拖到後來,過敏癢得我晚上睡不著覺,白天無精打采。
實在受不了才去了醫院,開了盒止癢藥膏擦,工作狀態很快恢復了。其實夏天的融資並不順利,一直拖到冬天才塵埃落定,如果我的病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療,惡化成了神經性皮炎,就更傻比了。
吃過很多“沒時間”的虧之後,我才意識到忙碌是一種常態。我開始調整自己的節奏,即使工作忙,到點就吃飯,八分飽即可。飲食規律之後,胃就慢慢好了。
我學會了在工作的同時抽時間去生活、學習,因為我知道,工作總會接踵而至。
② 別認為休息可以隨便:把玩兒、看書和寫作都做成計畫
@古典 | 38歲,“新精英生涯”創始人
我每年會組織公司的同事登山、越野,越野運動有個原則:定期休息而不是累了再休息。
我告訴自己工作之外一定要看書,一定要玩兒,一定要寫作,一定要遊戲。把休閒當成一定要做的事去計畫,不放棄生活,才有動力更高效地解決工作問題。
從年初到現在,我用週末學了單板滑雪,實彈射擊,跳傘,還體驗了野外生存。讀了 200 多本書,很多都是飛機上看完的。
阻力越大的事情,越要留出空間,擺出“不得不做”的姿勢。
比如有次計畫和朋友一起去藝術村住一天,看上去山高水遠,很難啟動,如果不排入具體日程,我可能會因為各種看上去“更重要”或“更有趣”的事一直推後、拖延,永遠無法真正執行。
③ 排好生活優先順序:給生活寫月計畫和做日程表
@古典
我每天起來,先把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寫下來,發到公司或同學群。比如今天(2017.5.24)的三件事是:1、寫一篇文章;2、參加一次演講 3、去上海出差,見人。
發出去後,群裡有人給我推薦主題相關的論文;朋友知道我要來上海,提前跟我約見面。本來是一個人的事,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是互動,也是資源。甚至有時候,看到資訊的人會提醒我,我又多了一點完成它們的動力。
這個小習慣,我持續了五年。
我把生活劃分成工作、財務、社交、家庭、健康、個人成長、娛樂、自我實現八個方面。做月計畫時,我會在每個領域寫下最重要的 3 - 5 件事,排進日程表。
我會定期回頭看哪些計畫沒實現。比如想寫一本書卻遲遲沒動筆,那就先寫目錄和第一頁,然後開始和別人聊起來。比如想和媽媽多多溝通也沒完成,那就轉成 15 個給媽媽的語音微信。
生活和工作一樣,需要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④ 不是工作才講究效率,生活也需要
@盧秋 | 31 歲,某外企品質與合規性經理
我是個單親媽媽,在外企上班,最忙時一周工作大概 100 小時。
出差多,母親幫我帶孩子。最多一次出差 22 天,回去孩子看我就哭。有次視頻,孩子說想爸爸,不想媽媽,我哭了好幾天。
有天開會,我精神崩潰,哭出來了。領導是德國人,她說,我給你 5 分鐘 break ,5 分鐘後接著開。我就去廁所看著表哭了 3 分鐘。
事實上,我知道沒有絕對平衡。我的時間有限,所以我選擇認真對待每次和他的相處。他喜歡車,為了陪他體驗火車,高鐵一起來回兩天,坐了 600 公里,他特別開心。假期結束我走時,他不哭不鬧。
雖然他還小,我也會跟他溝通,告訴他我的工作。或許他能理解,或許他還是想我,但一次跟媽媽很滿足、很幸福的經歷,就能撐過很多天想念的日子。我也一樣。時間的平衡不在於有更多時間,而在於每分鐘的品質。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離家,不到三歲的孩子跟我告別說:“媽媽去北京上班,和老外,拜拜,帶軟軟的糖。”那一刻覺得時間太有限,幸好每一分鐘都過得有價值。
很多人關注怎樣提高工作效率,卻忽略了生活也要有效率。有時候,時間的精緻感,可以彌補時間的有限性。
⑤ 每天早晨,我都會給自己設計一個“小確幸”
@古典
事實上,生活的平衡感很多都源自小小的快樂。
我家樓下有只流浪狗,我經常去喂它,每天回家時感覺有只小狗在牽掛。
我還有個小習慣,每天早晨給自己設計一個“小確幸”。比如到上海出差,我提前找了家民宿,希望能有個帶閣樓的房子可以住。
小事擁有很大的力量。跟一個好朋友打電話,或者跟爸媽講一件新鮮好玩的事,每一天都可以為自己設計、準備,哪怕只是五分鐘。五分鐘確定的幸福,有時可以撐過又忙又累的一整天。
⑥擺脫低效忙碌的一個實例:像 all in 工作一樣對待生活
@張素芳 | 22 歲,一家傳統企業區域經理
因為太忙,生活上的很多事都顧慮不過來。印象最深的一次,公司連開了三天會,朝九晚十,會後還要寫總結報告。那天是媽媽的生日,我卻忘了。
幾天後,媽媽打電話我,她哭著說:“我知道你忙,你連我的生日都忘了。你平時肯定飯都忘記吃。”我躲在被窩裡哭了一晚上。
回想工作以來,我幾乎沒有主動給家人打過電話,打電話也是爭吵,和男朋友也爭吵。細想,我真的很忙嗎?我到底在忙什麼?我忙出什麼意義來了嗎?工作也並沒有因為我忙得沒時間吃飯而有特別大的變化。
第二天,我和上司溝通請了一個月的假,回家看爸媽,還和朋友去了趟西藏。我聽說過一句話,印象很深:“工作時不要想旅遊,旅遊時不要想報表,做報表時不要想做☆禁☆愛,做☆禁☆愛時不要想菜米油鹽。”
這就是 all in 狀態,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比同時做幾件事效率和品質更高。
短暫的放鬆給了我很大幫助。回來後,我重新調整了狀態,每週天制定詳細的下周計畫表(推薦《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的小習慣全在計畫表裡養成,比如:
1. 睡前看一小時書,一周要看兩本。
2. 週二、四、六早上晨跑一小時。
3. 休息天和朋友去看場電影。
4. 2 個月旅遊一次等等。
時間照樣還是一天 24 小時,但工作生活有了質的飛躍。我會定期打電話,定期看父母,而不是想起了才做。
⑦ 休息就像工作一樣,不是一件可以不管方向的事
@盧秋
我沒有因為單親媽媽的身份換一份更輕鬆的工作,相反,我換了一份壓力大了 N 倍的工作,工資也翻了 N 倍。
提高工作效率會讓我有更多時間分給家人。週末我出去和朋友徒步或爬山。哪怕只有半天空閒,我也會出門走走,沒有方向,遇到路口想拐就拐。不要自己一個人待著,因為工作就是孤獨,不要休息時還一個人孤獨,這樣的生活容易病態。
不管工作再累,我每天都會保證 1 小時健身,下午 1 點半準時去買咖啡,走 3 公里路,靜靜心(北京到了 38 度也不例外)。所以我所有會都是2點以後開始,久而久之同事們瞭解了我的習慣,就會尊重我的時間表。
有時你可能覺得自己的時間總是被他人侵犯,沒有呼吸空間,那或許是你沒有建立自己固有的原則,沒有學會拒絕。
很多人選擇家庭,另一些人選擇事業,但我決定選擇我自己。
選擇自己,就意味著選擇自己認為重要的一切。
⑧ 沒有完美的一天,但可能有挺好的一周,不錯的一年
@古典
一個朋友曾對我說:“我好累啊,心力交瘁,快不行了,老闆的方案明天要交,孩子還要輔導作業,我自己還想讀本書……老公明天出差,還要幫他準備行李。”
她的確是心力交瘁,但也沒有辦法:老闆是個細節控,老公出差箱子亂糟糟,寶寶不盯就不好好寫作業,而自己好久沒有學習了。很焦慮,不知道怎樣才能平衡工作與生活。我回答她說,你想要的那種平衡,其實只是個神話。
什麼都想要的時候,往往什麼都做不好。
我理想中完美的一天是這樣的:
在自己喜歡的音樂中起床、洗漱、跑步、遛狗、和家人吃早餐,然後開車到公司上班。跟同事開會討論創意、跟合作夥伴談笑風生,跟團隊一起作總結。五點多下班去一個課程,遇到知己,一起喝咖啡聊天。晚上回家,看電影,看書,最後抱著愛人安然入睡。
我算了一下,真正完成這些事,需要 72 小時。計較每一天的完美和平衡,可能更容易讓你陷入焦慮。但可能實現的平衡是:
有重要工作時加班到天亮,撕逼、吵架、身心憔悴,但有所收穫。
每年學習一件新的東西,認識一些新的人。
每個月和朋友聚一次會。
每年休一次假,陪孩子做一件她想做的事。
每週和愛人出去約會一次。
沒有完美的一天,但可能有挺好的一周,不錯的一年,完美的一生。
讀後思考:
再忙再累你也一定要做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