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兒子,我允許你“不要臉”

小波媽媽最近有點擔心,她發現自從五歲的小侄女CC來家裡後,四歲的小波變得太謙讓了。

剛到家那天,CC就把小波的玩具逐個翻出來玩了個遍。

玩了一會,CC突然看中了小波床頭的樂高汽車,不由分說地拿出來玩。那是小波最喜歡的汽車,小波一把抓住汽車說:“這個不可以玩。”

CC也不肯放手,大叫:“我就要玩這個。”

“這是我的!”

“我要玩!”

看兩個孩子爭搶起來,小波外婆趕緊上前阻止:“小波,CC是客人,讓她玩吧!”

小波還是不肯鬆手,看見有人撐腰,CC頓時大哭起來:“我就要玩這個。”

CC一哭,外婆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在小波的手上,“你這孩子怎麼不懂事,玩一下怎麼了?”被打疼的小波只好收回了手。

就這樣,CC仗著自己是客人,拼命索取,什麼都要先挑。她覺得客人就有資格隨心所欲,輕易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

小波如果拒絕,CC就會大哭大鬧,最後小波總是會被批評:“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都說了你是主人,CC是客人,你要謙讓。” 在大人們一次又一次地勸導下,小波變得越來越“謙讓”。

一天,小波媽媽帶他們去公園玩。路過蛋糕店,讓他們各自挑了一塊自己中意的蛋糕。CC挑了一個奶油蛋糕,小波挑了一個草莓蛋糕。

誰知道到公園,打開吃的時候,CC改主意了。指著小波的草莓蛋糕說:“我要吃草莓蛋糕。”

小波默默地把草莓蛋糕給了CC,看著小波委屈的表情,小波媽媽覺得不太對,說:“你們一人一半,這樣兩種蛋糕都能吃到了。”

但CC一把搶過草莓蛋糕,以最快的速度把上面的草莓挑出來吃掉,吃到最後一顆的時候,她還得意地看了看小波,說:“草莓真好吃。“然後迅速把草莓塞進嘴裡。

小波眼巴巴地看著草莓被CC吃掉,想說什麼但終究沒說出來。小波媽媽看著這一幕,內心特別心酸。

草莓吃光了以後,CC又打起來奶油蛋糕的主意。對小波說:“這是我的!”

小波撅著嘴,毫無底氣地說:“這個我吃過了。”

CC馬上大哭起來:“這是我的奶油蛋糕,我要吃。”

聽到CC哭起來,外婆果然開始批評小波:“你怎麼這麼不懂事,跟你說了多少遍了,CC是來我們家做客的,你要大度一點。”

小波紅著眼眶,像做了錯事一樣默默地把奶油蛋糕遞給CC。

看著小波默不作聲地拿回被啃得殘缺,一顆草莓都沒有的“草莓”蛋糕。小波媽這才覺得自己好像太在意CC的感受,太想做一個盡責的主人,而忽視了小波的感受。

在我們身邊,類似小波媽這樣的處理方式太多太多。我們常常聽到類似教育孩子的話:

 “你是姐姐,你要謙讓。”

“你是主人,你要大度一點。”

“這種玩具你那麼多,別人玩一下就還你了,至於這麼小氣嗎?”

我們總覺得應該先照顧好別人,滿足別人的需求,什麼都讓別人先挑先選,只要別人高興,自己受點委屈也無妨,自己的欲望和需要就像有罪一樣,努力被壓抑住。

努力壓抑自己欲望的同時,還要拼命對別人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別人每一份付出,自己都要加倍還一份,否則就難受得要命。

這樣的好真的好嗎?

其實並不是。委屈自己,來照亮別人的好是討好,是壓抑了自己的生命能量。

因為把自己最真實的欲望壓抑住了,這樣的壓抑必然帶來委屈,這份委屈會變成一股恨意在體內積壓,對外表現越好,越是委屈求全,對內越是壓抑痛苦。

所有的能量都有一個特點:被壓抑越爆發。這些拼命壓抑的欲望一定會找破口爆發出來。因為對外要塑造順從的模樣,不能隨意發洩給別人,但對家人卻不會,在家人面前可以肆意展現自己的最真實的模樣,所以那些為了滿足家長面子而被壓抑的孩子,被強迫要求讓別人高興的孩子就會通過莫名其妙地憤怒、哭鬧等狀況把脾氣發洩給自己最親近的人。

如果孩子發脾氣家人用打罵、呵斥的方式不讓他發洩,這些委屈和憤怒就會積累在體內,轉而攻擊身體,化為各種疾病。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越是好人,越不得好報,越是好人越容易得癌症,因為所有的攻擊性都留給了自己。

所以,不管是為了孩子身心健康,還是家庭和諧,孩子都不需要為了讓別人高興,而委屈自己。孩子需要明白自己和別人的界限。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從小讓他知道:他對自己的東西擁有絕對的主導權。

我在教育仔仔的過程中,從來都是告訴他:你的東西你做主,邊界不可觸犯。

小朋友來家裡玩,想玩仔仔的玩具時,我會說:你要問仔仔同不同意。仔仔同意,皆大歡喜,仔仔不同意,也請尊重他的意見。

仔仔去別人家,想玩別人的玩具時,我也會告訴他你要先徵求主人的意見,別人同意,你才能玩。

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一同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有些媽媽擔心,這樣的孩子會不會太自我?我的答案是:不會。那些在別人家不經同意翻東西,擺出趾高氣揚的氣勢說我是客人你要尊重我,那些動不動在遊樂場插隊,不守規矩的孩子,恰恰是自己的邊界經常被侵犯,沒有得到過尊重的孩子。連自己的邊界都保護不了,才更想要侵犯別人的邊界來獲得心裡平衡。

那些清楚瞭解自我邊界的孩子才更懂得尊重別人的界限。因為瞭解自己的物品可以不給別人玩,才能尊重別人的物品不經允許不能碰。因為瞭解自己的邊界,所以清楚在公共場所要遵守規則。

人生的能量就是這樣,你想要的,努力去爭取,你的東西,用心去守護。這樣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當你自己很需要很渴望的時候,當你憑著自己的能力擁有的時候,當你並不富足到可以割捨給別人的時候,說明你根本沒有能力謙讓。你過於滿足了別人,誰又來愛護你呢?守住你自己擁有的一切,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愛護。

這不是自私,也不是精明。而是別人的欲望你始終滿足不了,也不該由你來滿足。

拼命討好別人,拼命為了別人壓抑自己的能量,這樣的謙讓必然變得一文不值。最後別人根本不會感激你的委屈和付出,反而認為你的付出是應該的。委屈的淚水換來的是不恥的嘲笑,連續的謙讓會逐漸變得失去還擊的勇氣。

巴菲特說:他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教誨,是父親一再對他說:尊重你自己的感覺,你越是別具一格,別人就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堅持你自己的感覺。

所以,孩子,不用在意別人的評價,你可以不要臉,不要臉地努力為自己著想,不要臉地對別人說不,與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努力綻放自己的生命光芒。

當你把自己照顧得越來越好的時候,當你充分感受到自己生命能量的時候,你越能發現自身的能量與價值,你才有機會彰顯自己的生命活力。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60分媽媽月華】暢銷育兒書作者,國家級兒童心理諮詢師,著有《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專注寶寶的吃喝拉撒,生長發育,學習力培養及身心成長,也關注媽媽的心靈成長,健康的母嬰關係才能培養出更加傑出的寶寶。如果你想孩子身心靈都能更健康,關注我都可以找到答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