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VR想要變成主流技術還需要跨越多少障礙?

在大型體育比賽(比如NBA總決賽)的廣告中,如果你看到了一門新技術,那就意味著這門新技術已經深入許多人的心靈。三星曾發佈一則電視廣告,在廣告中一隻鴕鳥帶上

Gear VR

頭顯體驗飛翔的感覺,這標誌著我們朝著消費VR前進了一大步。

如果只是大型科技公司(比如三星和Facebook)想讓技術走向主流,並不意味著它就會真的走向主流。VR可以給人帶來沉浸式體驗,這些體驗是其它地方得不到的,例如,你可以在雲中遨遊,悠閒眺望周圍的一切,正如舵鳥在廣告中做的一樣,雖然VR 能讓我們為之興奮,但是技術普及的速度並不快。如果VR想真正成為大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事情必須做,涉及許多方面。

SuperData Research 公佈的報告顯示,去年一些知名頭顯上市,到今年3月底,消費者總計購買5大知名頭顯770萬台,包括Gear VR、索尼

PlayStation VR

、穀歌Daydream View、

HTC Vive

、Oculus Rift。雖然SuperData Research預測數字在2017年年底之前將會達到1590萬台,這樣的數量仍然算不上主流,還有其它資料說使用者並不會經常使用VR系統。

不妨想一想:你所知道的人中有多少人使用

VR設備

,尤其是高端VR系統,比如Rift、Vive?回答基本上都是零。在一些科技中心區,比如矽谷,情況也沒有好多少。

沒錯,分析師看好VR的發展,一些人預測說到了2026年VR市場的規模將會達到380億美元,還有一些人說最快2020年數字就會達到283億美元,去年只有37億美元。

2012年,Facebook花了30億美元收購Oculus,它一直在努力,想改變大勢。比如這個月,Facebook將Rift價格下調至最低點,現在只要398美元,而且用戶還可以從Spaces廣播Facebook Live視頻,Spaces是一個社交VR平臺。這些舉措可能會吸引少數人入局VR,但不會對大勢造成多大影響。

就連Facebook也認為影響有限。年初時,紮克伯格曾提醒投資者,讓他們對VR的增長和盈利能力保持耐心,他在季度財報會議上說,VR要用10年時間才能變成主流技術。

雖然Rift價格下跌,但是許多人仍然認為VR設備(尤其是高端設備)還是太貴了。例如,Vive要798美元,PSVR和Rift要398美元。三款設備都要用線連接到電腦硬體,Rift、Vive連接到遊戲PC,PlayStation 4連接到PSVR。即使是便宜的VR頭顯,比如Gear VR、Daydream View,也要連接到昂貴的手機,比如三星Galaxy S8、穀歌Pixel。

Greenlight Insights分析師Alexis Macklin認為,要讓VR變成主流技術,積累足夠的用戶數,價格是唯一的重要因素。Greenlight調查顯示,38%的受訪者說硬體成本是最大的購買障礙。

不論是HTC還是索尼,都沒有暗示很快會降低售價。未來1年或者2年,消費者用不到1000美元就可以購買到高端VR設備,包括電腦。到時情況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

現在的消費VR還處在第一代水準,在隨後的幾代裡,問題仍然會存在,至於後幾代產品何時上市,現在還知道。Oculus首席科學家Michael Abrash說過,未來的VR系統與普通眼鏡很難區分,不過他也認為,在未來幾年裡不會看到這樣的設備。

就短期而言,有一些技術將會讓穿戴VR頭顯的體驗更上層樓。Oculus、Vive試圖讓頭顯擺脫線纜的束縛,還有一些企業承諾推出高品質獨立頭顯,Gartner分析師Brian Blau認為,除了這些突破,最大的突破可能來自於光學和顯示領域。

Blau說:“今天,一些人使用VR頭顯時身體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改進硬體可以緩解此問題。”

企業最主要的目標是讓VR顯示幕的性能達到人類視力的程度,比如提供眼球追蹤工具,不需要移動頭部就可以四處觀看。無數企業正在開發更好的顯示幕,比如芬蘭V,它最近推出了一款原型頭顯,VR顯示解析度大幅提升,比Rift、Vive系統好最多60倍,頭顯還會引進嵌入式眼球追蹤技術。

Blau認為,今天的系統都太大太笨重,未來有很有希望頭顯會變得更苗條。他認為,產業將重點放在環繞面部的頭顯上,這是一個錯誤,他認為更小、更像眼鏡的頭顯更適合。Blau說:“你會看到許多不同類型的設備,比如滑雪護目鏡,體育護目鏡,安全眼鏡。我們會看到企業將顯示幕放進多種不同形態的設備。”

SuperData Research VR分析師Stephanie Llamas認為,對於使用者來說內容才是關鍵。Stephanie Llamas與其它一些人認為,許多人接觸VR可能是通過“基於位置”的VR實現的。Void和Nomadic在商場、影院設立VR體驗中心,邀請用戶感受複雜的VR體驗,只是要掏錢;這種體驗中心只是萌芽。

市場仍然很小,競爭很激烈,企業能開疆拓土嗎?很難說。如果它們能夠做到,就會成為大眾進入VR世界的門戶,幫助許多人接觸VR——第一次接觸。

Llamas說:“它們會讓用戶戴上頭顯,理解VR是什麼。老實說,大多人不知道VR是什麼。他們認為VR只是花哨的科幻,如果沒有嘗試過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基於位置的VR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讓人深入理解VR,深入體驗VR,然後就會想著在家裡裝一台。”

VR早期的重點主要是遊戲,目標是吸引核心遊戲玩家的注意。這些早期接受者能夠讓新系統生根落地,只是這類用戶數量不夠多,無法撐起整個生態系統。正因如此,Llamas才會認為要讓更多的用戶進入VR世界,就要讓他們相信VR不只是遊戲,它更像媒介。

有一個領域很有潛力,Llamas認為這個領域就是動畫式、沉浸式VR故事,如果用戶能夠輕鬆觀看故事,效果就會更好,戴上頭顯就可以沉浸到故事中。Llamas談到了Baobab Studios,它是一家矽谷

VR電影

製作商,得到好萊塢、遊戲界資深人士的支援,它製作了至今為止最流行的一些VR內容。

Baobab Studios的CEO、聯合創始人Maureen Fan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要讓VR被更多使用者接受,高品質VR內容最重要。他說:“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內容可以推動產品走向普及。”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例如,下調Rift價格時,Oculus曾說內容庫的主題數量已經達到500個,足夠讓用戶不斷回頭了。

Fan認為:“隨著VR產業變得成熟起來,VR的新奇感最終會消失。你不只要有噝噝作響的聲音,還有要肉。”在Baobab看來,所謂的“肉”就是傳統三幕故事,它讓觀看者關心角色,讓觀看者渴望一次又一次看到它,即使故事本身非常短。她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挑選故事,讓主題對每一個人都有吸引力,吸引每一個人,包括你的母親、奶奶、兄弟。

Baobab Studios的第三個項目叫作“Rainbow Crow”,它講的是一個黑暗時代自我犧牲的故事。該公司還製作了另一部電影“Invasion!”,主題相似,在這部電影中,英雄一樣的兔子從倒楣的外星人手中拯救地球,外星人想破壞地球。

如果角色由名人來演,對公司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正因如此,Baobab的三個主要項目是由知名配音演員配的音,他們曾為Ethan Hawke、Elizabeth Banks和John Legend配過音。Baobab與好萊塢、遊戲產業關係密切,這種關係幫助他從頭顯製造商(三星、HTC)融到資金,Baobab可以看清未來,以後推行新項目時會更加自信。Fan說,沒有多少VR內容製作商有這樣奢侈的資源。

Fan認為,要製作更多更好的資源需要資金支援,這是一個問題,因為許多VC選擇投資技術而不是內容。

非盈利組織在VR紀錄片專案中投了許多錢。不過Fan認為,要讓大家普通對技術感興趣,兩方面的投入都不夠。也沒有足夠的玩家幫助VR走向主流。她說,要讓

VR技術

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資金問題是產業必須克服的一個主要障礙。

Fan說:“何時讓內容為自己獲得資金,這是產業的‘聖杯’。也就是創作者從內容中賺到足夠的錢,不需要外部資金。”

Fox有一個項目名叫“The Martian VR Experience”(火星救援VR體驗),它的戰略正是這樣的。這部作品長20分鐘,是Ridley Scott電影的附屬作品,工作室希望觀看者能為內容掏錢。到底作品的銷量如何?官方沒有提供資料,不過按照SteamSpay對VR內容銷售的估計,只有幾千人在高品質VR體驗中以馬克·沃特尼(Mark Watney)的角色登上火星。沒錯,市場上有少數幾個VR作品賺得的收入超過100萬美元,但是畢竟是少數,要想撐起整個內容生態系統還相差很遠。

Oculus承諾向VR內容投資5億美元,像Oculus這樣的投資項目可能會起到幫助作用。然而Fan卻說行業需要更多更廣泛的資金管道,這樣才會有足夠的內容取悅大眾。

當新技術出現時,每個人都想知道要採取怎樣的舉措才能讓技術走向大眾。在

VR

產業,這個問題人們已經問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答案要浮現出來還有點言之過早,畢竟用戶不多。只有將硬體價格降下來,才會有足夠的使用者支援好內容發展。

Greenlight Insights的Macklin說事情正在好轉。一年前,Greenlight Insights調查用戶發現20%的人回應說嘗試過VR,今年上升到了38%。Macklin說:“變成主流技術之前,VR會以緩慢的速度穩步爬升。”她認為,只有當硬體變得更好,價格變得更低,內容很好才有意義。

什麼東西能讓VR走向主流?對於Facebook而言答案不言而喻:用戶深知有了

VR技術

,他們可以與知識的人、深愛的人更親近。Spaces是Facebook的社交VR項目,為什麼推出這樣的項目?為什麼要讓使用者從Spaces直播視頻?背後的動機正在如此。

Spaces主管Mike Booth解釋說,Facebook認為VR是“終極通信設備”。他還說:“讓人們看到怪異的VR是什麼東西,這是最重要的事。不只是炸飛機器人、射擊僵屍那麼簡單。在VR裡面我的朋友正在找樂子,我想加入進去。我想參與,看看它是怎樣運行的。可能我會想著買一個自己的頭顯。”

用VR與朋友、家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繫,到目前為止,這樣看的人仍然很少,這點Booth心知肚明。他希望公司在Spaces的努力、其它人在社交VR上的努力能儘早改變形勢。Booth認為:“人才是VR真正的殺手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