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三伏天還手腳冰涼?中醫教你一招把體內寒氣逼出來!

最近天天氣溫逼近40℃,熱得人想狗帶。全國都在悼念一個叫“熱”的傢伙,因為——熱死了!

買張涼席,一睡變成電熱毯了!帶小狗出去遛了圈,變熱狗了!麻將剛碼好,居然糊了!拌個涼菜都得趕緊吃,要不一會就變麻辣燙了!

然而,這個時候有一群人:大熱天手腳冰涼,開空調怕冷,開到最低檔,還要裹著毯子,蓋著厚被子。這群上輩子折翼的天使們被旁邊大汗淋漓的人冷眼嫉妒著。感受到了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

 

很多女性一到冬季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有些情況嚴重的,炎熱的夏季手腳都冷,所以即使三伏天,她們晚上睡覺都需要蓋被子。別人奇怪不解,自己尷尬痛苦。其實這和我們體內寒氣大有關係。

中醫認為:陰虛則內熱,陽虛則外寒。手腳冰涼主要是腎陽虛引起的 血遇熱則行,遇寒則凝,血液失去腎陽的溫煦而不能榮養全,故手腳冰涼。通俗的來講:就是陰虛火旺—手腳心發熱,陽虛怕冷—手腳冰涼。中醫調理陽虛主要是溫陽補腎為主 艾草為純陽之物,所以艾灸補陽效果最好。那麼如何艾灸呢?

首先,在肺區,距身體五釐米,做迴旋灸,二十分鐘 通過氣感將熱量傳至手心,接下來是八髎區,距身體五釐米,做迴旋灸,二十分鐘。通過氣感將熱量傳至腳心。配合穴位按摩,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比如:陽池、大椎,主要治療手涼; 氣沖和湧泉用來治療腳冰。

陽池穴:在四五指間延下,腕背橫紋凹陷中,記得一定是凹陷中,按壓時有酸脹的感覺,點按三至五分鐘。


大椎穴:低頭脖子根最高點 點按三至五分鐘


氣沖穴:肚臍下五寸,旁開兩寸,腹股溝動脈搏動處 點按十秒立即鬆開重複五次
 

湧泉穴:腳掌上三分之一人字窩中,點按三至五分鐘 

手冷腳冷不是病,只是冷起來要命。中醫療法治根治本,效果更加穩定。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同時人的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我們要把握好機會將體內的寒氣逼出來。

再給大家介紹幾個驅寒妙招,可以結合起來使用喲~

吃姜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於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薑”之語。姜含揮發性薑油酮和薑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薑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熱水泡腳

用熱水泡腳卻是是非常不錯的驅寒養生的好方法,而且沒有季節上的限制,而且每年都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泡腳的時間不要太長,十幾分鐘就好了,只要感到後背有熱烘烘感覺就好了。泡腳不能泡到出大汗,中醫上認為,汗液由部分津液轉化而來,津血同源,出汗太多傷氣血,正所謂“大汗亡陽”。因此,夏季泡腳最好用40℃左右的溫熱水,具體以不出汗為原則。

吃羊肉

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研究顯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不過,“吃伏羊”並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並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別隨意嘗試。

 

三伏貼

“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貼敷一般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節疾病、宮寒痛經等,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禁☆病症的人群可以考慮此法。


刮痧

刮痧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療上,刮痧有著活血化瘀、調整內臟陰陽平衡、疏通人體筋絡、排除體內毒素、行氣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後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對刮痧部位要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