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瑜伽,就是身與心的“結合”

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伽

在瑜伽經裡,巴坦加里賦予了瑜枷目標,對一個充滿熱忱的學習者來說,有這本經典就夠了,因為其他的書籍也只是在解釋這本經典。如果能約束心靈的變化,就可以達到瑜伽的目標,所有的瑜伽知識都是以此為基礎。巴坦加里給予了瑜伽定義,並同時教導如何練習它。

“如果你能約束心靈不起漣漪,你就可以體驗瑜伽了。”

瑜伽這個字被翻譯為“結合”,但是要結合一定得有兩樣東西,是什麼與什麼結合?就是身與心的結合。這裡我們以“瑜伽”來代表瑜伽的經驗,這種借由控制心靈的變化而得到的特殊經驗,被稱為瑜伽。

七坦(Chittan)是指心靈的全部,要能一窺巴坦加里所說的心靈全貌,應該先瞭解在“七坦”裡心靈的層次。

心靈的最底層叫做阿中文卡拉(Ahamkara),即本位主義的“自我”層面,以“我”為主;往上則為靈性智慧層面,叫做布地(Buddhi),是能提升智慧或增加辨別的能力。另一個心靈層面叫做馬納斯(Manas),即為欲望層面,系透過感官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

舉例來說,你正安靜地坐著,享受著孤單,當廚房傳來一陣香味,那一刻欲望層面會記錄:“我聞到香味了。”這時智慧層面會區分差異:“那是什麼味道?”“我想是乳酪。”“真好,哪一種?”“瑞士的。”“對,就是瑞士乳酪。”那麼,一旦智慧決定:“是的,是很好的瑞士乳酩,就像你去年在瑞士愛吃的那一種乳酪。”自我層面會說:“哦,是嗎?那我應該現在吃一點。”

這三種想法往往同時產生,一切都發生得太快了,致使我們很少辨別其中的改變。

這些心靈上的變化,引起了極力想要吃到乳酪的念頭。此時,欲望被引發了,除非你窺視廚房,並且吃了乳酪,否則你的心不會回到原來寧靜的狀態。念頭被引發,會努力達成這個欲望,一且願望實現了,你又回到原來寧靜的狀態。這是心靈的自然狀態。但是這樣心靈的變化,擾亂了原來的“寧靜”。

所有外在世界的不同,都是來自你心靈變化的結果。

有一段梵文這麼說:“看其心,觀其人。束縛與解脫都在你的內心。”如果你覺得被束縛,你就被束縛;如果你覺得解脫,你就解脫。外在的事物既不會綁著你,也不會釋放你,唯有你的心使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對監獄囚犯說:“你們都覺得被關住了,渴望被釋放,但是看看那些守衛,他們不也跟你們一樣嗎?他們也在這獄裡,雖然晚上他們可以出去,但早上他們又回來了。他們愛來,你們愛出去,這圍牆是一樣的,對他們來說這不是監獄,對你們來說這是監獄,為什麼呢?”

這圍牆有什麼改變嗎?沒有,你感覺它是一個監獄,他們感覺這是一個工作和賺錢的地方,這是心理態度使然。如果你不要想成被關,而想成這是一個改正你的地方,它給你機會改變生活的態度,重新整理、淨化自己,你將會喜愛待在這個地方,直到淨化了自己。

即使他們說:“你的關押時間已屆滿,你可以走了。”你可能會說:“先生,我還沒有滌除罪惡,我需要再多待一些時間。”事實上,有許多這樣的罪犯,在離開監獄以後,還是繼續過著如瑜伽修行人的生活,他們甚至感謝這樣的牢獄生活,因為他們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它。

所以,如果你能控制思想形式,將它改變成你所需要的,就不會被外在世界所束縛了。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對,全看你將它視為天堂或地獄。所以整個瑜伽是基於約束心靈的變化,如果你能控制你的心靈,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事,那麼這個世界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束縛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