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限塑九年,如何破局?

今年是“限塑令”正式施行的第9年。資料顯示,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3家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大概在700萬單左右。按照每單外賣用1個塑膠袋,每個塑膠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膠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59個足球場。
7月15日,在西安市建國門綜合市場內,幾乎每一個攤位前都掛著一遝塑膠袋,免費向顧客提供。“這樣一捆塑膠袋重500克,進價5元左右。一天一捆都不夠用。”一位賣菜的攤販說。不僅是建國門綜合市場,記者走訪西安市多家農貿市場發現,免費塑膠袋用量驚人。
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要實行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

9年過去了,雖然超市、商場已經不再免費提供塑膠袋,但小商鋪、菜市場免費塑膠袋依然大行其道。
9年限塑稍顯成效
7月15日,在西安市南梢門附近的永輝超市里,消費者楊祥把衛生紙、花露水等日用品和火腿腸、優酪乳等食品依次裝進自備的環保購物袋中。“我每週六都會逛超市。以前免費提供塑膠袋的時候,種類不同的東西,我會選擇分開裝,每次購物都會使用好幾個塑膠袋。這幾年使用塑膠袋要自己花錢購買,我也逐漸養成了使用環保購物袋的習慣,省錢、省事還環保。”楊祥說。
自國家實行“限塑令”以來,大型商貿市場雖然還向顧客提供塑膠袋,但已由免費使用改為自願購買使用。為了鼓勵顧客少使用塑膠袋,很多商場還推出了帶有自己商場logo的環保購物袋。
華潤萬家超市曾對西安市10個店的塑膠袋使用情況進行過統計,資料顯示,“限塑令”實施之前的2007年,10個店使用各型號塑膠袋為1680萬個。“限塑令”實施之後,10個店的塑膠袋使用量減少了一半以上。
國家發改委統計資料顯示,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至2015年年底,7年多時間裡,我國超市、商場的塑膠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累計減少塑膠購物袋140萬噸左右,相當於節約840萬噸石油、標煤12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3000萬噸。
西安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商品零售場所無償或變相無償提供塑膠袋等,將處以最多5000元罰款;如果商品零售場所不但無償提供塑膠袋且不在銷售憑證上單獨列示,將處以最多1萬元罰款。比如,西安市東縣門附近的一家藥店就曾因銷售不合乎國家標準的超薄塑膠袋,被處以1萬元罰款。
菜市場、小店鋪成法外之地
7月15日,東門順城巷早市,不乏手提無紡布袋來買菜的顧客,但無一例外,無紡布袋裡還是塑膠袋。
“‘限塑令’剛開始實行那會兒,有的菜販還會象徵性收幾毛錢,後來就免費了。現在出去買菜,通常帶回家三四個塑膠袋。我老伴兒比較節儉,一般都將這些塑膠袋用作垃圾袋。”家住西影路的市民李阿姨說。
7月15日8時。西安市安東街一家早餐店門口,老闆從熱油裡撈起剛炸好的油條,老闆娘在一旁早已準備好塑膠袋,裝好後遞給顧客。
“顧客要把油條打包帶走,我們會免費給他們提供塑膠袋。我們用的都是標準厚度的塑膠袋,沒有有害物質”,老闆娘介紹說,“不像很多菜攤,用的都是最便宜的塑膠袋,一兩塊錢就能買一捆,一捆好幾十個。那種塑膠袋裝不了食物,有毒。”然而記者卻發現,這位元老闆娘說的“無毒害”塑膠袋上卻看不到任何的標識,與“限塑令”中規定的“在食品安全方面,直接接觸食品的塑膠購物袋必須標有‘食品用’字樣”並不相符。
在北郊一家小超市內,一把小青菜、幾個番茄……一位顧客用免費的塑膠袋把購買的物品分類裝好後放到購物車,拿到稱重處稱重、貼價簽。
外賣助長“白色垃圾”
不僅是菜市場和便利店,外賣也成了“限塑令”的“灰色地帶”。
7月14日,在碑林區一幢27層高的寫字樓裡,記者碰到了正在清理垃圾的清潔工李阿姨。“每天都要從我負責的那9層樓裡,運出6大桶生活垃圾,其中絕大部分是外賣餐盒和飲料瓶”,李阿姨說,“飲料瓶能洗乾淨拿去賣錢。沾著油漬,甚至還裝著剩飯的塑膠盒,沒有人願意回收。”
面對每天產生的大量外賣垃圾,在這幢寫字樓工作的吉雨潔很痛心,但同時也很無奈。“每天中午11點到1點半,是諮詢量最大的時候,忙完累得不想動,只能叫外賣。每天中午吃飯至少要用一個餐盒、一雙筷子和兩個塑膠袋。”吉雨潔說。
資料顯示,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3家外賣平臺,日訂單量大概在700萬單左右。按照每單外賣用1個塑膠袋,每個塑膠袋0.06平方米計算,每天所用的塑膠袋可覆蓋42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59個足球場。如果再加上塑膠餐盒和一次性筷子,外賣產生的垃圾量大得驚人。
2016年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明確提出: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對此,有環保專家建議,外賣平臺可以大力推廣可回收的環保餐盒,消費者在自備筷子的同時,還應自覺做好垃圾分類,減少餐廚垃圾的污染。
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00億件。如果按照每個快遞包裝箱0.2公斤估算,3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600多萬噸。不僅是快遞包裝箱,額外購買的精美禮盒,也成為快遞垃圾的重要來源。
過度包裝,快遞之過?
陝西省郵政管理局資料顯示,2016年,我省快遞業務量達到3.69億件,同比增長81.3%,增幅全國排名第二。在今年天貓“6·18”包裹簽收量城市排行中,西安位居第九。消費者享受著購物帶來的愉悅,商家收穫著豐厚的利潤,卻給環境帶來不可估量的負擔。
快遞業務劇增的另一方面,是海量“快遞垃圾”處理難題。
包裹膠帶有多長污染就有多長
“把快遞盒當廢品賣,少了人家不收,攢多了放在家裡又不衛生。還不如有一個扔一個!”在碑林區華豪麗晶社區裡,陳秀琴正提著兩個塞滿氣泡袋的快遞盒子向垃圾桶走去。
陳秀琴基本每週都會收到一兩個快遞,“每次拆快遞,都像隔著玻璃尋寶,能看到,卻被包裝擋著,摸不到”,陳秀琴說,“前段時間,我在網上買了兩瓶韓國洗髮水,打開包裝材料才發現,每一個塑膠瓶上都被裹滿膠帶,膠帶外又包了兩層氣泡袋和兩圈膠帶紙,和幾個氣泡枕一同放入一個鞋盒大小的箱子裡後,再用透明膠帶纏幾圈,光拆這兩瓶洗髮水就用了三分鐘。”
據瞭解,無論是快遞公司,還是代購個人,目前大量採用的都是不可降解的透明膠帶,成本高是他們不選擇可降解牛皮紙膠帶的重要原因。
調查發現,一捆長60米、寬4.5釐米的普通膠帶,5卷售價為9.9元。而購買同樣寬度、長為50米的牛皮紙膠帶,單卷的價格就達到5元錢。據測算,平均每件快遞的膠帶使用量是0.8米。懸殊的差價,讓環保包裝材料難以被廣泛使用。
“個人定制”背後的浪費
除了快遞紙箱外,“個人定制”的精緻包裝盒也成為快遞垃圾的重要來源。
在淘寶網上,以“包裝盒”“禮品盒”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會搜索到大量向消費者提供“個人定制”包裝盒的商家。這些商家提供的“個人定制”包裝禮盒,材質從普通紙張到PU皮,應有盡有。
“‘個人定制’包裝禮盒可以根據商品的類型、材質、尺寸等專屬定制,並且可以採用燙金、覆膜等技術,絕對能讓禮盒看起來高檔、摸起來有質感。”一家禮盒定制店的客服人員介紹說。
“上次給兒子用白卡紙折了一個糖盒,結果班裡小朋友的糖盒是買的,兒子不好意思把他的拿出來。這次我給他買了新糖盒,他終於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糖果了。”在一款單價為11元的糖果盒商品評價中,有一位家長這樣寫道。
與“個人定制”伴隨而來的,是過度包裝。這些精美的包裝盒在結束其“顏值擔當”的使命後,何去何從成了難題。記者從黃雁村附近的一家廢品收購站瞭解到,現在的盒子材質多樣,表面上都印著精美的圖案,處理起來會增加成本,很多收購站不願意回收。“紙箱子還能收,那些有塑膠塗層的盒子,我們收了也賣不出去。”廢品收購站的老闆說。
構建完善的回收體系迫在眉睫
“應鼓勵公眾當面拆封,把包裝箱交由快遞員統一回收,快遞企業能對包裝箱、包裝填充物等進行充分再利用。電商也應該在包裝箱上提醒消費者,合理利用包裝箱,不要隨意丟棄。”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教師王寶說。
王寶建議,解決快遞包裝的回收再利用問題,除了應強化政府責任,儘快構建起快遞包裝的回收體系外,各類行業協會也應盡自己的職責,制定行業規範,強化“簡約”包裝理念,儘量使用單一材質,降低回收再利用成本等。
《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規定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食品和化妝品部分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限量指標計算方法,對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的空隙率、層數和成本等3個指標做出了強制性規定。分別是包裝層數3層以下、包裝空隙率不得大於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
“現在快遞所用的瓦楞紙箱回收率極低,其中黏連的塑膠製品又難以降解。市民應養成良好習慣,將膠帶與紙箱分類處置,提高回收率。”王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