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艾灸後的相關注意事項,初學者一定要知道!
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我艾灸後某某地方發癢,發涼,發脹,艾灸後我的毛病好像加重了,艾灸後有上火現象,怎麼回事啊?不會是灸出來問題了吧?其實每個初學者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今天小編教大家正確認識艾灸,正確去操作!不去瞭解艾灸,出現一點點本是正常現象的小問題就大驚小怪,心裡發慌,那不如不做!
艾灸的排毒通道:
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時候,感覺出汗,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
2、當有的人出汗一個階段後,開始起紅疹,硬疙瘩,這也是排毒的一種表現。一般繼續艾灸,紅疹慢慢會下去,硬疙瘩,可以邊艾灸,邊按摩,也會慢慢消失,這屬於皮膚排毒的一種現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別多,這也是從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此時應該多喝水,沒有關係這些反應慢慢都會消失的。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問題。
4、有些人出現拉稀,頻繁拉稀,而且拉屎極臭,這也是一種排病氣的反應。有這種反應的,一般胃腸有問題,或有腫瘤發生。腸道問題居多。
5、有的人會有咽喉腫痛,牙痛等,此時多喝水,或煮一點綠豆粥來喝,嚴重的可以停灸,等這些症狀過去後,繼續艾灸,可能還會有上述症狀發生,一般反復幾次後,就沒有了上火的症狀。(如果艾灸出現上火的情況,想快速達到祛火的目的,那麼先停下來艾灸,借助於食物來達到降火的目的。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不乾燥,小便不混濁。;常吃綠豆粥、荷葉粥或綠豆湯、蓮子湯(不去蓮心)。;多吃山楂、山藥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食物。;每天要多喝白開水,或糖鹽水,也可以降火;另外,可以多吃一些如苦瓜、綠豆湯、西瓜、冷飲等清熱降火的食物。取冬桑葉3克,加上白茅根和麥冬,再適當加一些甘草,用來泡水喝,可以達到清熱降火的目的。)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會有發燒的症狀,沒有關係,多喝水,可以再督脈和膀胱經刮痧或拔走罐都會退熱,而且降火氣。
7、我的治療理念是,治療疾病,一定要給疾病一個出路,當艾灸後,元氣聚集到臟腑的時候,病邪往往會自己找出路,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們設計好的,而是病邪自己習慣的路徑。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徑是我們理想的路徑。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他會自己尋找出路。
8、有的反應會出現頭暈耳鳴,眩暈的,遇到這樣的反應,可以停下來,休息幾日。如果這種反應遲遲不過,在大椎點刺放血或刮痧,這種反應會慢慢消失,有的人會重複這種反應2-3次後,慢慢適應。
9、艾灸的走串,遇到這樣的很正常,也不要大驚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沒有要好,經絡的通串,提示經絡疏通的是否通暢。
10、婦科疾病在艾灸的時候,有的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會有水樣的,有的會有膿樣的分泌物,這些都是艾灸在幫助調整和消炎,一般過一個階段,這些分泌物會逐漸減少。如果有肌瘤,積液,囊腫等婦科疾病,在經期的時候,會有爛肉,血塊,血水等排出,應該是肌瘤,積液,囊腫的分解。不要害怕,有上述疾病的人建議經期艾灸,給疾病以出路,月經期就應該是排出的路徑。
11、大姨媽出現暫時性失調,如提前,推後,經量增加或減少,經血顏色有改變,有褐色,黑色,暗紅色血塊排除。特別是有婦科問題的人,本身月經就不調的人,艾灸後,大部分人都會在大姨媽上有上述反應。
12、經過幾次艾灸,或一段時間的艾灸後,有的人會表現出肢體冰涼,這是寒氣用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在體表,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的季節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同時配合患處的刮痧,或按摩等輔助治療的方式,使寒邪儘快排出。一般到了夏季伏天的時候,這種反應可以消失。但是如果體內寒邪沒有排盡,這種反應在其他季節還會有,所以堅持艾灸很重要。也許真的應了那句話“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對於寒邪較重的病人你需要斷斷續續艾灸三年甚至更久。所以艾灸是一個慢功夫。
13、拔罐過程中出現的水皰,是體內病原體某種病毒外排的一種現象,也是強制排毒的一個方法,在排毒過程中不要抑制水皰的產生。有的人認為是留罐時間長才會出皰,就縮短上罐時間。其實出皰跟時間沒有關係,有的人還認為是火燒的,這些都是對出水皰沒有從根本上去理解認識而已。對於火罐根治療法中出現的一系列實際問題,我們不應該回避,而是要主動地面對,從中去瞭解它,認識它。經歷了十多年的體會與實踐,我總結出,其實出水皰是好現象,說明排毒快。
在第一次上罐時,罐口就可能出現水皰,或膿水,出泡沫、凝血等現象,這些東西都是從肌體內排出的病氣及垃圾,起罐後可以將水皰用牙籤或針把膿水放出,用棉球及衛生紙輕輕擦拭即可。有條件的情況下沖個熱水澡,效果更佳(提示:不論你出多少水皰,洗澡都沒有影響,只會説明你加速血液迴圈,這是最佳選擇,請大家消除疑慮,不防試一試,親身體驗一下吧)。
艾灸注意什麼: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時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間不要生氣,如果生氣,氣賭經絡,艾灸就不會起作用,反之會加重氣血的瘀阻。
3、大饑大飽不宜艾灸,饑餓艾灸容易暈灸,太飽艾灸氣血運行慢,容易發生腹脹。
4、患有胃腸疾病的,艾灸期間不要吃食物,灸後半小時才可以吃飯。
5、艾灸前最好喝溫開水200-250毫升,艾灸後要喝溫熱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點。
6、艾灸前可以洗溫水澡,艾灸後半小時,可以洗熱水澡,稍稍燙一點皮膚的溫度。
7、有些人艾灸的時候想泡腳,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水溫要高於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學會循序漸進逐漸適應熱度,逐漸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體會吃不消,顯得太燥。
9、皮膚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後在這裡拔罐,使裡面的病水儘量拔出。然後溫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癒後,可以繼續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關節活動部位,要的等待結痂後在灸,關節部位不容易癒合。
在家做艾灸的時候,可以配合薑、蒜、藥等做隔薑灸、隔蒜灸、隔藥灸。
隔薑灸:是用薑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生薑辛溫無毒,升發宣散,調和營衛,驅寒發表,通經活絡。
隔蒜灸:是用蒜做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大蒜辛溫喜散,有消腫化結,拔毒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