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些美食重慶人都不一定嘗過 趕緊行動!

只要一說起重慶美食

大家的第一反應豆是

火鍋、串串香、小面、酸辣粉等等

但這些只是重慶美食的冰山一角

還有很多極具風味的重慶特色美食

就算正宗重慶人也不見得全部嘗過喲

北泉水磨手工面

來自北碚的北泉水磨手工面源於清朝末期,已經有近1600多年的歷史了。手工面用一百多年酵母,取縉雲山清泉配小麥第一、第二道特粉,在經歷二十多小時天然發酵後待用。

接著再經過砣面、醒面、切條、接條、刷油、扯環條、扯堆條、下盆、上棍、扯撲、行槽、上架等18道製作工序,才能成為“雪白如銀、纖細如絲、中心空通”的麵條。目前有韭葉、園條、油酥3大類26個花色品種。

特色:細面的粗細可達到1毫米,入口滑嫩,吃起來又勁道十足。

青草壩蘿蔔卷

來自合川青壩村的青草壩蘿蔔卷的製作技藝,至今已經流傳了200餘年,但目前只有少數幾戶人家還在製作。經過選料、清洗、切片、包卷等7個步驟,從蘿蔔做成可以售賣的蘿蔔卷總共需要20來天。

據村民介紹,青壩村的蘿蔔在河沙土裡長成,色澤鮮豔、個大皮薄、形如砂罐,又被稱為“砂罐蘿蔔”,“用‘砂罐蘿蔔’製作的蘿蔔卷不僅脆嫩爽口,還保留了蘿蔔本身的甘甜口味”。

特色:蘿蔔卷裡則裹著辣椒和花椒醃制的生薑,吃起來麻辣鮮香,十分爽口。

涼拌米豆腐

來自黔江的涼拌米豆腐,在重慶、貴州和湖南三地的米豆腐中算是最有特色的一道菜。

其製作工藝需要將大米提前浸泡12小時以上,然後用石磨成米漿,加水倒入鍋中用小火持續熬制,同時加入石灰水不停攪拌,直至鍋裡起泡,靜至冷卻後才能形成米豆腐,大致需要耗費兩天時間。

特色:涼拌的米豆腐冰涼有嚼勁,可以添加胡海椒、青椒醬等佐料,清新爽口。

竹園盬(gǔ)子雞

來自奉節竹園鎮的竹園盬(gǔ)子雞,是奉節縣世代相傳的傳統美食。

其製作工藝是以高山松柴薰制的老臘肉和農家土雞,再輔以陳年“大頭菜”用特製盬子汽蒸4個小時而成。整個過程,食材全靠鄉間民窯燒制的特有盬子的小孔蒸汽汽熟。

特色:汽熟的雞肉和臘肉不油膩,肉質軟糯,湯醇味美。

鬱山擀酥餅

來自彭水的"鬱山擀酥餅"于清朝嘉慶年間創制,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

酥餅選用上等的飴糖、芝麻、黃豆等20餘種材料組成,按照特定的精准比例搭配,經過制酥、制餡和烘烤等10道工序製成。

特色:手工精製,酥餅香、甜、酥、脆。

郁山雞豆花

來自彭水的鬱山雞豆花,因原材料母雞肉、蛋,形、色均如豆花而得名。

雞豆花選用優質母雞雞脯肉、蛋清、油,將雞脯肉製成漿狀,取蛋清,放入適量優質澱粉,加輔料,再放入適量的純淨雞肉湯,清水調勻,煮熟後再配以適量雞肉湯製成。

特色:色澤晶瑩,清香鮮嫩,入口即化,保留了母雞肉、蛋品的原汁原味。

油醪糟

來自涪陵的油醪糟早年是民間接待客人的飯前飲品,客人進家,主人就煮一碗油醪糟讓客人享用。

其製作工藝是用糯米製成醪糟坯,下油鍋,加芝麻、桔餅、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棗、白糖等稍煎,最後放入開水中煮沸即成。

特色:香甜可口,油而不膩。

松溉鹽白菜

來自永川松溉鎮的松溉鹽白菜哦,起源于清初時,是四川、重慶、湖北等地,饋贈親友的地方特色食品。

它是以每年立春前10天左右採摘的黃秧白為原料,經洗淨、破兜、浸泡、除殘、壓榨後,拌上食鹽和中藥配料,加進少許花椒,然後一層醃好的白菜鋪一層粉碎的豆豉,送入發酵倉內發酵。經過一年密封之後,才能將白菜取出清洗、晾乾、包裝。

特色:鹽白菜吸入豆豉醬香味後,香味持久,是肉片湯、酸菜魚的極佳配菜。

九園包子

渝中九園包子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製作工藝有嚴格的標準:咸餡用帶皮豬寶肋肉、精瘦肉、干貝、金鉤、口蘑等原輔料製成;甜餡則用豬板油、冰糖、蜜棗、蜜櫻桃、蜜瓜條、核桃仁、芝麻、白糖等原料製成。

醬肉、素菜包重量均為1.5兩一個;前胛肉和五花肉比例必須是7:3,和麵最關鍵的一步是加入牛奶。有了以上獨特的工藝要求,九園包子的口味和視覺都與普通包子與眾不同。

特色:皮薄餡滿,松泡爽口,味鮮美、香甜。

發現有好多吃的都沒試過呢!

有點蠢蠢欲動的感覺 ……

泥萌想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