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價格坑:貨比三家還是標準不一

人類從以物易物的時代,到形成用貨幣去衡量一個產品的價值的轉變經過了幾百年的時間。然而,在貨幣開始流行的幾百年後,人們卻仍然要為貨幣衡量標準而頭痛。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些價格陷阱走勢在購買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購買服務型產品,尤其是軟體類服務產品過程中,消費者被套路的可能性更高,那麼如何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避免賣家的各種陷阱呢?

賣家套路多?對比現原形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對於買家而言,在購買特定產品之前,一定要做好對比再入手。

貨比三家再入手

除了性價比的對比之外,還需要確認產品的品質是否與描述一致,這一點對於購買服務型產品的消費者來說尤為重要。這就像是,你在電商平臺買衣服,你要確認衣服的質地、大小、顏色、圖案是否與圖片相同。為了避免購買的服務於描述不符的問題,消費者在購買之前,要對不同品牌產品或服務做好調研,避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求最好 只求適合

有時候,購買服務型產品就和找CP一樣,不一定要找最好的,而需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

在電影《大腕》中有這麼一句經典臺詞:"知道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兒)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當然,這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對現實的一種諷刺,如果說被賣家套路這種價格坑,被坑得有點兒冤枉,那麼如果買家沒有深度瞭解自身需求而購買產品落入價格坑,就也不值得同情了。

消費者應該追求的是兼顧價格與價值的"公平價格"。也就是說,在你購買產品之前要準確定位需求。比如你要購買機器的保修和維護服務,購買全年服務需要300元,購買半年服務需要180元,雖然全年的更便宜,但是很容易造成浪費;半年的雖然平均每天更貴,卻可以充分利用,不致浪費,這時半年服務似乎是更"公平"的價格。

制定並明確服務標準與價格

其實,在服務型產品交易中最難的部分還是服務標準與價格問題。在服務標準化問題上,我們常常用航空行業的服務標準化來舉例。每個乘過飛機的顧客都清楚:航空服務的流程是十分清晰的,從訂票,到登機再到下飛機離開,期間任意一個環節都是規範和標準的,無論哪家航空公司,在流程的一致性上幾乎沒有差異。在這種服務流程標準化的環境下,顧客可以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

在討論過賣家與買家兩種思路的價格坑之後,從整個IT服務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們也需要制定一個服務標準與價格標準。制定了這兩種標準後,才能獲得到高品質服務,如果使用者依據行業標準來購買服務,也會讓價格更清晰,購買流程更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