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前喝湯,不矯情
大學是在南方上的,南方的同學們,就餐的時候,經常會先要一碗湯,美滋滋的喝完以後,再開始吃飯。那時還不知道其中的道道,只是覺得她們好麻煩,但好身材確實令人羡慕。
後來學了營養,也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後,覺得“飯前喝湯,勝過藥方”,這句話還真是有一定的道理:
1、飯前喝湯,如果是米粥之類的,一部分會在舌下被消化成葡萄糖,直接被吸收入血,能量到達大腦,大腦會給消化系統下達“開始工作了”的資訊,更利於一餐飯的消化吸收;
2、飯前喝湯,可以給消化道增加一些“潤滑劑”,更利於下嚥,尤其是幹硬的食物;
3、飯前喝湯,湯到了胃裡,通過胃粘膜,再通過神經反射到大腦食欲中樞,使食欲中樞興奮下降,也會有飽腹感,食量就會減少,進食的速度也會慢下來,更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當時,在南方上大學的時候,還學會一招,那就是煲湯中的肉,是絕對不吃的,只喝湯。南方的同學說,營養都在湯裡,肉已經被煮的沒有營養了。但真相是這樣的嗎,類似于這樣喝湯的誤區,還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誤區一:只喝湯不吃肉
熬制時間越久的肉湯,就會越香濃,人們以為營養都已經在湯裡了。其實,湯裡最多的是脂肪,而肉裡的蛋白質只有6-15%溶解到了湯裡,絕大部分營養成分還是在肉裡;
誤區二:喝湯要趁熱
很多人喜歡喝剛出鍋的湯,說暖胃。其實我們的口腔黏膜和食道黏膜是很嬌嫩的,口腔黏膜能夠承受的最高溫度是65°,而食道黏膜做多只能承受45°的溫度。溫度過高,尤其經常喝熱湯,就會破壞粘膜層,甚至出現燙傷、炎症、潰爛、惡變等情況;
誤區三: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那我就喝點甜飲料啥的吧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是咱們的老祖宗留下來的遺訓,不無道理。喝湯也是一樣,什麼人喝什麼湯,否則會適得其反。
對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人群來說,飯前喝湯,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甜,既不能油大也不能脂多。尤其對於痛風病人來說,如果飯前喝湯,還是不要選擇魚湯肉湯海鮮湯等口感好的湯為好。
不過,飯前喝湯,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都適用,例如以下幾類人群:
1、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來說,並不合適飯前喝湯。相比健康人,這類人群胃液分泌本來就少,飯前喝湯會稀釋胃液,給消化吸收帶來一定的問題,引起胃部不適;
2、對於胃酸分泌過度的人群來說,煲湯,尤其是濃縮的肉湯,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從而會出現打嗝、反酸、燒心的狀況;
3、對於胃下垂和胃動力不足的人群來說,不僅僅不能飯前多喝湯,飯中和飯後也不能多喝,否則湯的重量會加重胃的負擔。即使要喝湯,也要少量緩慢的喝,最好飯後半個小時之後再喝,100-200ml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