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兩個在工業物聯網時代的新角色

OFweek物聯網訊 最近筆者讀了一篇2015年的文章,標題是“The top 5 new jobs created by industrial IoT",作者Kund Lasse Lueth預測未來有五種工作會因為工業物聯網的興起而有大量的需求:工業大資料科學家、機器協調專家、資訊技術/物聯網解決方案架構師、工業電腦工程師/程式師、工業使用者介面/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看看這五種職業,哪種工作未來會是獨立作業,哪些工作適合在使用工業物聯網的公司內任職呢?30年前電腦剛興起時,懂得使用電腦的工程師鳳毛麟角,如若提起IT人才,簡直神人一般。加上當時只有大型電腦,多數電腦工程師都只能供職研究機構。直到個人電腦興起,中間還有以工作站揚威的Sun等公司,直到當一般大學都有電腦工程或資訊工程系後,配合著個人電腦的普及,逐步演進到今天許多公司都有IT部門或至少配備IT人員。
物聯網獨立服務運營商
筆者有一個在心中反覆思索了很久的問題,10年後的物聯網應用方案會讓使用的企業內都設置物聯網運維部門,還是會由獨立的運營商專責運營,或是中間存在一種過渡型態?
物聯網從業人員與傳統IT工程師的區別在於,IT從出生開始就獨樹一幟,一直是一門專門的學科,然而物聯網則是IT與OT交織的科技,不同的產業、甚至是同產業內不同的公司,需要的IT/OT專才各不相同。試想台積電與聯電的獨家制程決不相同,就算是寶成與豐泰鞋業的制程也必有因為獨到的管理哲學導致相異的產業管理模式,遑論懂半導體制程的物聯網工程師/程式師是否做得來制鞋業的物聯網工程師,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物聯網架構雖然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南向(south bound)的邊緣層,中間的平臺層負責串連裝置並做基本的資料處理,北向(north bound)的應用層則運用平臺收集、分析資料,進而利用分析結果控制邊緣層的裝置。
但是不同的產業或不同的任務,牽涉到不同的應用場景,因而需要收集的機器日誌或行為日誌,可能南轅北轍,安裝的位置與建模使用的演算法也定然迥異。因此所謂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架構師與物聯網工程師/程式師,其實是個很廣義的泛稱。未來的技職與大學教育如果不能配合推出跨領域的課程,讓在校學子適當地調整學習內容與模式,物聯網推廣初期將嚴重受制于IoT人才不足。基此,除了個別行業巨擘外,物聯網發展初期很難期待在每個採用物聯網應用方案的使用者(政府或企業)都網羅上述五種人才,在體制內建立完整的物聯網部門編制。
然而,獨立存在的物聯網應用方案服務運營商是否就是大勢所趨呢?個別產業的熟稔程度、資料所有權、資安、客戶信賴度等等都是需要克服的挑戰。在智慧城市(路燈、交通、空汙監測等)的應用場景中,因為涉及的專業知識相較於工業、商業、醫療等行業相對較少,專業的服務運營商切入困難度較低,而且因為智慧城市覆蓋範圍較大,又需要大量維修或巡邏人力,收集的資料往往都是公開資料,非常適合電信或有線電視運營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