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中華最古老的測量儀錶——圭表

OFweek儀器儀錶網訊 傳說當年伏羲從甘隴出發,迎著陽光升起的方向,來到了萬里無垠的中原,他放開眼光,打量這莽莽乾坤,仰觀長天、俯測大地,他竟然用上了一套專門的測天儀器:圭表。這是中國最早啟用的測量儀器。
圭表由一根標竿加一個土圭組成。圭身長條形,初用土制,後改用玉制、石制,圭身平面中線刻有長槽,用以注水。圭身橫躺著,標杆直立著,構成直角,讓日影正好落在圭板上,圭板上有刻度,用來標示日影的長度。使用時,在圭槽中注上水,以保證圭板放置的絕對水準。一天之中,日影最短時為正午,正午時日影所在的方向為正北,反向為正南;南北連線直角交叉線則指向正東與正西,以此定出了四面、八方——中國人由此明確了“空間”的概念。
《周禮》中的《地官·大司徒》篇說,“(前人)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就是指這個說的。因為不同季節、不同地點、不同時刻日影的長度不同,日光投影的刻度不同,通過長期的觀測記錄,比較研究,就可以獲得不同時空節令的相關資料。

中原大地太遼闊了,伏羲及其後繼者發現:在南北不同地點,正午時間測出的日影並不一樣長。在反復測量中發現,在某一個地方的正午時分,放置圭表觀看,標竿下“無日影”,這樣就把放置標杆的地點視為“地中”,而這個時間點被命名為“天中”,以“地中”為座標,可推演其他地點的“經緯度”。日影刻度記下了,據此可測定一晝夜十二時的起止點、推算出一日一百刻、一月三十天、一季三個月、一年十二個月的起止點;進而確定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三百六十五天,以及十二年一周天,三十年一世、六十年一甲子的時間演變;由此衍生出天文、曆算、農事安排、動植生死的一系列知識來。它通過“測量”,測出了“天”“地”的運行規律,找到了時空轉換的法則。這是當時最精密的時空測算,且與農業生態息息相關。埃及金字塔、瑪雅祭天台對“天文”的精確測算,構建神奇,但那更多是服務於“神”的,比較而言,中國先民更加密切地關注社會民生。而且這種儀錶投入極低、技術簡樸直觀,易於普及。
“圭測日影”法是中華文明曙光初露時期的頭等科技發明。今河南汝陽縣有座“天中山”,其實是一個人造土山包,傳說那就是伏羲測定的“天中”所在地。今河南登封還有一座周公的“觀象臺”,經郭守敬整修過,至今保存完好,它便是一個巨型土圭的“升級版”。
時空概念的獲得,是中國先民進入文明生活最重要的科學知識。長年不間斷的日影測定,使先民不斷獲得生活環境的資料,讓先民學會了與周圍生態週期性的變化相適應、相關聯,從而形成了周而復始、天人合一的理念。由此看來,對於生活在北溫帶的中國先民來說,圭表的意義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