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鋪天蓋地的雞湯正能量下,你敢不快樂嗎?

近日,美國知名商業新聞網站Quartz,發佈了一篇文章,探討了關於積極情緒背後的危害,文章名為《積極情緒會把快樂變成一種責任》,這句話源於一位丹麥的心理學家Brinkmann(布林克曼)。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將文章進行了翻譯。

每個人都希望你過得快樂。心靈雞湯書列出各種建議,告訴你怎樣去停止擔憂,製造幸福,拋棄消極的念頭;工作場合裡,老闆們都喜歡看見充滿笑意與熱情的員工;似乎回答“你好嗎”這個問題,唯一的答案就是一句語氣輕快的“棒極了!”

——但是,丹麥奧爾堡大學心理學教授Brinkmann認為,流行的“積極文化”有著它深深的陰暗面。

Brinkmann在他的最新書籍《堅決說不:拒絕那些“改善自我”的狂熱心理》 中寫到,

“我相信我們的情緒和思想應該真實地反映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如果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們應該允許自己表現出消極的念頭,去感受那種情緒,因為這才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有時生活很美妙,但有時也很悲傷。比如親人可能會去世,我們總會失去他們。如果我們一直只允許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那麼當這種事真正發生,現實情況對我們的打擊將會更大。”

可見,在生活的很多場合,高興也許並不是一項合適的反應。更可怕的是,假裝快樂其實讓我們的情緒更為受傷。

那些天生樂觀向上的人,和那些天生愛看“自我調整心態”雞湯書的人,他們固然沒有什麼不對的。

只是當今社會,表現快樂仿佛成了對人們的一種強求。比如在工作場合,員工業績評價往往強調“專注于積極的成長”,而不是面對實際的困難,要求員工表現得開心幾乎成了老闆的極權思想。

Brinkmann 把這種時刻要求員工表現出快樂的做法,稱為“思維控制”。

幸運的是,美國在2016年,將“禁止強迫員工高興”列為一項職場規定。

著名跨國行動電話運營商T-Mobile,曾經在他們的員工手冊中要求員工“維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員工應該擁有能促進工作效率、生產力和合作關係的職業精神,用一種有利於建立有效的工作關係的態度與客戶、同事及管理人員溝通”。

美國國家勞工關係局認為這些要求損害了員工組織集會,表達對工作環境不滿的權利,所以出臺了上述規定。

同時,許多公司在保證員工幸福感方面進行了大筆投資——當然這些投資也是出於老闆的私心,希望快樂的員工能擁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當你在工作中與人打交道,與團隊合作,這些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徵尤為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企業如此強調這一點,因為企業不僅想要利用員工的生產力,還要利用他們的性格特徵。”

Brinkmann(布林克曼)說,“我認為這就是‘積極心理’的陰暗面。我們的心理感受就像一件商品,而且我們很容易把自己從真實感受中抽離。”

“被強迫的高興”不僅僅是工作場合一項隱患,同時也影響著社交場合。雖然被問到“你好嗎”的時候,回答一句禮貌的“很好謝謝”還是挺合理的。

然而這意味著,我們的社交氛圍可能越來越多地,被我們戴上的“積極面具”所主導。雖然機智、活潑的社交氛圍令人享受,為了禮貌強行裝出的積極,卻妨礙著人們開始談論自己真正的苦痛和創傷。

不得不表現出的“高興”,是一種“自救”的狂熱。

那些旨在教人們怎麼尋找幸福的“自救”雞湯書籍可能更加傷害你的情緒,因為那種“每個人都應該能使自己快樂”的觀念,仿佛在責備那些不快樂的人是因為自身原因才無法快樂起來的。

並且,在我們理解並面對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其實每種情緒它都有存在的意義。

消極的情緒起到了十分重要而健康的作用。負罪感和自責感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憤怒是面對不公平的正當反應,悲傷有助於我們在痛苦中釋懷……

快樂很好,只不過不是時時刻刻都需要。

在我們生活中陷入消極情緒的時候,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更重要,而不是積極盲目地追求讓自己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