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黑囧解讀:國產手機利潤為何集體低下

2月28日,小米在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了一場規模頗大的發佈會,向外界正式公佈了此前消息不斷的小米自產晶片松果澎湃S1。S1發佈沒多久就在網上引起了大量數碼愛好者的討論,S1相對中低端的性能也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吐槽。那麼究竟小米為何要費大力開發一款相對中低端的產品,而不是選擇繼續選擇購買高通的SOC呢?本次黑囧就為大家無責任解讀下S1背後的意義。

手機作為目前作為消費量大的電子數碼終端,其背後的紅利規模,想必所有人都知道是十分大的。但是,這麼大的市場紅利被誰刮分了你都可曾想過?或許在普通消費者看來,目前手機市場可謂是群雄逐鹿。蘋果在後庫克時代對於市場銷量份額的控制逐漸下降,三星、華為靠著硬體自產的優勢逐漸崛起,小米、OV等國產廠商也依賴優質的管道、行銷也在市場中分得了一杯羹。然而,在這樣的亂象之下,小米這樣的國產廠家卻依舊和蘋果有著難以逾越的差距。

從2016年的手機銷售份額來看,確實目前手機市場呈現出一種混戰的狀況。三星以21.2%的份額居第一,蘋果的銷量份額不斷下滑僅占14.6%,華為、OPPO、VIVO等國產廠商緊隨其後大有趕超之勢。然後在這樣的銷量分佈之外,利潤佔有份額上,卻呈現出一種蘋果一家獨大的現象。

不久前,著名的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佈了2016年世界手機市場利潤報告。從Strategy Analytics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2016年世界手機市場的總營業利潤大概在537億美元左右,而這其中有足足449億美元的利潤被蘋果所拿走,占到了總利潤的大概80%。剩下的20%中,三星又拿下14.9%,國內增長迅猛的華為只占到1.6%,更有很多手機廠商呈現出負利潤的狀況。這樣的一則報告確實讓許多人驚訝,看似群雄爭霸的手機市場實際上竟然仍是蘋果一家獨大。真是天下手機財富分五鬥,蘋果獨佔四鬥,其他廠商分一鬥。那麼究竟為何,在利潤上國產廠家和蘋果三星間的差距如此大,下面就讓黑囧讓和大家一起無責任猜想一下其中的原因(PS:若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中大聲互掐。)

一、 性價比為王,品牌溢價能力差

目前國內的手機廠商陷入了一個不小的怪圈,很多廠商在品牌塑造和產品宣傳之時,主打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性價比。從小米“為發燒而生”口號吸引了不少用戶,大獲成功之後,國內的廠商或多或少都會生產一些主打性價比的產品,想從性價比之上取勝,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從之前的小米到現在的360、ZUK,還有天國的IUNI之流,廠商們在性價比上殺得你死我活,今天我把820塞到千元機上,明天我出臺6GB運存的千元機。雖然,這樣的做法給預算不多的消費者帶去了更多優質的好選擇,但同時也對國產廠商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就像現在,很多平時不關注消費數碼的人們談及小米初印象就是“某絲”,這使得小米的品牌溢價能力大大降低。一旦產品價格定到了3000以上就會讓原有的用戶群流失,同時又吸引不了那些在原有印象裡已經將“小米某絲”根深蒂固地植入腦子中的普通大眾。對此,小米在這兩年採取了細分產品線的做法,一方面在紅米系列上延續著較高性價比,一方面又在小米常規旗艦上穩步提升價格,同時又推出如同小米MIX這樣的概念性設計產品,努力改變大眾心中對於小米的偏見,盡可能地在提升自身形象。但這條道路還需要很長時間,品牌形象的重塑也不會立竿見影。

一、 行銷管道成本巨大,利潤被瓜分

和蘋果不同,國內廠商如同OPPO、VIVO雖然產品的溢價能力已經不錯,拿著相對低端的產品賣出了中高端的價格,但是這樣的溢價確是大量的線下管道和超多的廣告宣傳帶來的。和蘋果靠著從遠古時期積累起來的好口碑來吸引消費者不同,國產的高溢價手機OPPO和VIVO之流靠著大量銷售員進行售賣。

這樣的做法,雖然成功地將OV的手機賣出了高價格,但同時也消耗了很大的成本。輪番播放的廣告宣傳和線下“十步一VIVO,五步一OPPO”的專賣店規模都是需要大量的成本去維護的,而這也大大地壓榨了高溢價手機對於廠商帶來的利潤。

二、 缺乏核心競爭力,被硬體廠商無情剝削

如果說蘋果是台積電這樣的硬體廠商的爸爸話,國內的廠商就大多都是高通這樣的硬體廠商的兒子了。在螢幕三星產、SOC高通貨、CMOS來自索尼、定制系統還基於安卓的情況之下。國內手機廠商其實是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在一個個掌握核心科技的硬體廠商面前,國內廠商只能靠著出貨量去換取硬體訂單。

看似一部手機的純利潤很高,但是硬體廠商瓜分走的太多,尤其是在目前各類硬體市場基本呈現出一種寡頭現象的情況下。往往每個手機所需的部件你只能進行有限的選擇,就像SOC,如果你想造一台旗艦手機,能夠選擇的基本只有高通821和很少對外出貨的三星8890。在這種供需雙方不平等的狀態下,這其中硬體廠商的議價能力肯定是高於國內的手機廠商的(畢竟不賣給你,我也可以賣給別人,而你卻沒得選擇)。

當然,對於這樣的情況,國內廠商們也在積極地應對,早在安卓2.X時代,華為就嘗試著推出自己的海思晶片,雖然剛開始的K3V2這樣的產品坑苦了許多消費者。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目前華為的海思晶片早已經是很高水準,如同960這樣的產品也能夠和高通三星一較高下。而不久前,小米也推出了自己的松果澎湃S1晶片,雖然目前小米仍然只能生產中低端產品,和主流水準差距很大,但是相信隨著技術的積累,小米也能為我們帶來拿得出手的產品。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投入到核心硬體的生產之上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利潤占額低下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問題,除了上面的幾種可能之外,也可能存在著走量以低價產品為主這樣的問題。上面的各種原因當然也僅僅是黑囧針對現狀進行的無責任解讀。只是可以肯定的是,國產手機廠商雖然這兩年在銷售額上風光無限,但是和真正的大廠(不是OV!)還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一點是現狀,也是動力。無論是華為還是小米目前都認識到了自主研發對於利潤提升的重要性,S1的發佈就是一個好的論證。未來想必所有的國內廠商都會積極為做大做強而努力。而手機愛好者無論是喜歡上樹的米粉還是熱愛出海的花粉都期待著國產手機廠商能夠越做越好,提升市場話語權,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