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Move It:這個小小的智慧健身器,簡直可以成為你的私人健身房

“很多智慧硬體(死了),不是因為它的資料不准,關鍵是它的資料有沒有意義,使用者是不是需要。”面對雷鋒網的採訪,有著15年的軟體工程經驗,曾歷任微軟資深軟體工程經理、YY副總的Ivan Ho如是說到。現在,他成為了一名智慧硬體創業者,產品是智慧健身器Move It,Ivan有多年的健身習慣,“兩三天不去健身房,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

今天,Move It正式上線小米旗下的米家眾籌,而早在2016年5月,它就在Indiegogo上完成了11.5萬美元的眾籌,眾籌額達到預訂目標的366%。在這個時候做智慧硬體,就像Ivan所說,是他覺得這是一個有真實需求的產品。

Move It採用組合收納設計,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走馬燈,因為要做產品展示,Ivan把它放進了一個裝無人機的雙肩硬殼背包中。這已經是號稱可以成為你的私人健身房的一切。

拆開之後,Move It就變成了4個器材:彈力繩、腹肌輪、俯臥撐器和跳繩,覆蓋了肩部、手臂、胸部、腹部、腿部、臀部等核心肌群和調解全身體態的有氧運動。

讓這些健身器材智慧起來的關鍵是Move It的智慧手柄,它內置了7類高精度感測器,可以和套裝中的任意一個器材對接,來識別使用者的鍛煉狀態,並智慧分析動作是否正確。

比如,光電編碼器用於跳繩計數,拉力感測器用於彈力繩彈力識別,而它的壓力感測器配合紅外感測器,能夠有效識別用戶在使用腹肌輪、俯臥撐器時動作是否標準。雷鋒網試用了腹肌輪發現,作弊幾乎沒有可能。

作為一位元有著資深軟體和產品經驗的創始人,Ivan的產品配套的App品質也很高。連接Move It,輸入你的身高、體重後,App會推薦幾位專業的健身教練,並推薦同樣選擇了這位教練的學員。好友,是這個健身App的特色功能,也出現在各個功能中。

App會默認將每個用戶的體能設置為Lv0,並制定每日卡路里計畫,只有連續堅持,才能晉級下一個級別。當然,因為這些健身器材都有智慧模組,你也可以用他們做一個體能評估,然後再進行針對性的每日訓練。

和知名的健身應用Keep類似,Move It也有各種由專業健身教練制定的訓練計畫,並有關於正確姿勢的視頻。Move It優於Keep的地方在於,它的器材是能夠被App直接追蹤的,更能保證動作完成的真實數量和品質。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的健身愛好者,懂得器材的正確使用方式並自行制訂了計畫,也可以直接使用“健身房”功能,系統會自動識別你使用的器材,並記錄完成個數。

如前所述,好友是Move It的特色功能。在“健身房”功能中,每一個器材對應的都有完成該動作的用戶的排行榜;在“挑戰場”功能中,你還可以與好友進行非同步PK;在軟體的功能表列中,個人排行榜和好友的選項,每天都在更新消耗卡路里、累計鍛煉次數以及各個器材對應的動作的排行榜;Move It還提供了“動態”功能,供健身使用者們記錄自己的鍛煉和身材變化。

Ivan Ho是香港人,14歲就去了加拿大,並在當地生活、讀書。電腦專業畢業後,他加入了微軟西雅圖總部,工作幾年後就來到了北京,在微軟北京工程院任職。在北京工作的時間,他的工作內容豐富了很多,分別參與了手機、流覽器和各種軟體的研發。但是,大公司緩慢的決策機制以及微軟當時的策略,讓他覺得很難在中國做出什麼東西,“我們不是沒有嘗試,甚至有時候會背著總部先嘗試,但最後還是要層層上報。”2010年前後,Ivan主動找到雷軍,加入了YY,並在兩年後幫助公司在美國上市。

2015年從YY離開後,Ivan還短暫嘗試過創業做智慧家居產品,但他遇到的問題是,智慧家居需要相容各種不同的物聯網協議,而且,要實現智慧,最起碼的要求是把房間裡所有的家電都換成智慧產品,雖然智慧家居可以做到很便宜,但整套下來,花費還是很可觀,“所以現在很多的智慧家居還智慧停留在玩一玩的程度。”

之後,Ivan開始了現在的創業。儘管是自己熟悉和喜歡的健身,價格也比智慧家居低很多,Ivan同樣非常理性,他很清楚很多健身器材被買回家後,經常會遭遇閒置,所以他不認為Move It會替代專業的健身教練,反而會成為後者非常有益的補充。

“辦了健身卡,一年只去3次,其實也是健身教練的痛點,”Ivan解釋,如果你沒有堅持健身,身材多半不能得到改善,未來再去健身房消費的幾率也非常低。Move It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將健身愛好者和教練聯繫起來的途徑:在健身房完成訓練後,用戶也可以使用Move It在家裡訓練,並將訓練記錄和數據傳回給教練,甚至在後續版本中,教練可以和用戶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即時視頻溝通。目前,Move It在米家的眾籌價格為1299元,全額付款的用戶還可免費獲得三個月的一對一專業教練諮詢服務。

優秀的設計、專業教練加好友激勵體制,Ivan對雷鋒網說,“希望Move It能成為一個被健身愛好者們喜歡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