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銷量倒一,騰勢如何前行?
導語:在乘聯會公佈 2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之後,我們按照慣例做了每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點評。在整理資料時,電動君發現, 繼 1 月份銷量為零之後, 2 月騰勢銷量繼續低迷,銷量 73 台,創下 2016 年以來銷量最低記錄。
雖然騰勢官方還未給出2017年銷量目標,但是就目前這表現著實堪憂。在2016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論壇上,騰勢汽車CEO嚴琛坦言:雖然騰勢定位是中高端新能源汽車,補貼前的價位都在35萬左右,但2017年20%的補貼退坡將是自身品牌的較大考驗,未來會通過性價比進一步吸引用戶。
翻閱騰勢歷史銷量,其實,銷量差強人意的不僅僅是今年前兩個月。
2015年,騰勢制定3000輛的銷售目標,全年實際完成2,888台的零售銷量,完成率96%。2015年作為新能源汽車元年,在這個新能源呈幾何倍數瘋狂增長的時期,雖然定位高端,但騰勢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
2016年,騰勢制定6000台的銷量目標,全年實際完成2287台,完成率38%,同比2015年下降21%。根據乘聯會發佈的資料,2016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總體銷量為32萬,同比增長84%,雖然騙補對2016年新能源市場打擊很大,但市場總體依然保持高增長態勢。基於近幾年新能源市場井噴的基本事實,有人調侃道,隨便造個新能源汽車都能大賣賺錢,從上面可知,2016年騰勢銷量卻逆市同比下降21%,看來這個道理似乎並不適合騰勢,你們說呢?
另外,由於年銷量基數只有2287台,根據蓋世汽車的統計,騰勢品牌位居全國69家乘用車企銷量排名倒數第一,換句話說,騰勢不僅是銷量最差的乘用車品牌,還是銷量最差的合資品牌(大眾表示:混成你這樣我早停產了。)。
頂著百年賓士的星輝,背靠號稱國產新能源技術最強的比亞迪,騰勢交了一份不太美好的答卷。那麼,騰勢的問題究竟在哪裡?
古語有雲,說騰勢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毫不為過。2010年3月,比亞迪與戴姆勒中國簽訂備忘錄準備成立對等股份的合資企業;2011年2月,“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成立;2012年3月底,“騰勢”品牌發佈,定位高端商務電動汽車;2014年9月,騰勢第一款車型面世。
由於定位高端,再加上賓士的支持,騰勢品牌初期將共用賓士在國內的部分經銷商。騰勢品牌市場總監胡曉慶在接受網通社的採訪時表示:騰勢初期將“深耕一線,逐步往二線鋪設”,騰勢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佛山、天津、南京、長沙9個城市,共擁有12家經銷商店,同時,“青島、武漢、廈門等二線城市也是騰勢的下一批目標城市。顯然,經銷商數量稀少是騰勢難以走量的最直接因素。接受中汽報採訪的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即使開拓市場,騰勢也沒有競爭優勢。”
共用賓士經銷商雖說可以間接提高騰勢的逼格,沒有銷量支撐也只是空中樓閣。以最新上市的騰勢400為例,廠商指導價區間為36.98-43.28萬元,補貼後售價為30.38-36.68萬元(以北京地區為例),補貼後的價格與賓士C級有些重疊,汽車評論員封士明說,“定價過高使騰勢被市場詬病,36.9萬到39.9萬元的價格可以選擇一款比較豪華的汽車了。”那麼問題來了,去賓士4S店看賓士的消費者,真的會被一輛“自稱”國產高端純電動汽車“擄走”嗎?
說到價格,目前國產新能源乘用車最貴的是比亞迪唐極速版,60多萬,而騰勢400補貼後最低價在30萬以上,除了唐,騰勢就是最貴的,這也是網友吐槽較多的。我們都知道,自主品牌轎車產品主要還是在10萬以內,SUV火了之後這個區間到10-15萬,即使哈弗品牌已經成為國產SUV代表,但售價20萬的H9和H8照樣賣不動。所以,售價高達30幾萬的騰勢市場表現如何,就很顯然了,雖然騰勢400理想工況續航已經達到400多公里,是國產新能源續航最多的車型,但這款“真自主,偽合資”的電動汽車真想在賓士身上“喝點湯”,只能說很難,市場表現已經說明了一切。
為什麼說騰勢是“真自主,偽合資”呢?
其一,2016年11月7日,深圳市市場監督局發佈了一項公告,核准 “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雖然騰勢官方表示:此次變更僅涉及商事主體名稱變更,公司性質、業務範圍、相關股權及董事成員均無任何變化。對此,有業內專家直言,名稱的變更實則是戴姆勒有意弱化賓士品牌對騰勢的影響,說通俗點,就是戴姆勒已經對騰勢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未來不抱太大希望。
下面這些舉措也能看出戴姆勒的真實意圖。2016年9月30日,巴黎車展,賓士推出其首個電動車品牌EQ及首款產品Generation EQ,賓士官方新聞宣佈:2025年前,賓士計畫推出10款以上EQ純電動車型,未來將投資100億歐元開發電動汽車;2017年1月6日,賓士宣佈將在中國修建電池廠,並生產EQ電動汽車。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唐仕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述汽車未來在中國的大部分售價將低於25萬元人民幣。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當寶馬推出i系列並席捲全球,奧迪E-tron也在蠢蠢欲動,作為德系“BBA”三大巨頭領頭羊的賓士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新能源車型,除了在中國與比亞迪合資了並發佈騰勢品牌,還有一些對新能源產業鏈的投資,顯然,汽車鼻祖並不滿意。因此,弱化騰勢,推出賓士自己的新能源品牌EQ這一舉措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二,一般來說,我們對合資的理解是,外資車型引入國內市場,剛開始中方主要扮演組裝與市場銷售方面的工作,隨著中方設計水準的提升,後期才會逐漸接手一些設計工作,但這些合資車型從核心三大件到外形與內飾幾乎都是外資的。而騰勢,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如此介紹中外雙方在合資公司的分工:比亞迪提供電池和驅動技術等電動汽車最核心的三電技術,賓士提供整車平臺與製造工藝。所以,如果一款新能源汽車,它搭載的是自主三電技術,你們覺得它是合資車嗎?
真自主,偽合資,也罷,還是拿產品說話。
前面已經說了,騰勢是目前國產純電動車型裡面單次充電續航最多的 ,等速工況下最高續航達到473公里。一方面,騰勢將改款車型的動力系統優化,續航提高到四百多公里,對於騰勢這種造車態度值得肯定,因為,大部分車企在“初步掌握”了三電技術之後就會將這套系統移植到其它車型,反而忽視了對這套系統的再優化與突破,這種叫“量變而質不變”。另一方面,騰勢這套三電系統依然用的是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並將容量升級到62 k·Wh,當整個行業都在鼓吹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已到極限時,比亞迪卻悄無聲息地將騰勢的續航做到四百多,這種對技術的執著恰恰是自主品牌所欠缺的。
不過,新款騰勢400做的最大改變也僅僅是比亞迪負責的動力系統而已,賓士負責的諸如外形、內飾與底盤等部分,都沒有做過多改變,我們不得不臆測賓士對騰勢的態度。雖然比亞迪能夠給騰勢最先進的純電動技術,但賓士如果無法提供其它的平臺,那麼騰勢未來發展的最大硬傷就是缺乏平臺、車型過少。
一般來說,合資品牌想要取得銷量,必須持續引進新車型與新平臺,沒有哪個品牌用單一平臺打天下的,所以,對於騰勢,當前僅有的賓士B級平臺顯然已不夠用。從以上分析可知,賓士是否會將其它平臺給騰勢是個問題。
前段時間一汽跟上汽為了爭奪奧迪車型資源鬧得滿城風雨,而賓士在華已經有了帝都的北汽跟福汽兩大合作夥伴,顯然,騰勢想要拿到賓士的新平臺甚至新車型難於上青天。
對於騰勢未來的前途未蔔,電動君認為,比亞迪能夠將唐與秦的LOGO 從“BYD”換成“唐”與“秦”,那麼,騰勢品牌不妨作為比亞迪的一個子車型推出,而不是單獨的合資品牌。
縱然比亞迪對騰勢滿懷希冀,但騰勢目前存在的平臺稀缺、車型太少、定價過高、經銷商數量有限與銷量慘不忍睹等諸多問題,時刻讓人懷疑,騰勢品牌是否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