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整年都健康,來看這份24節氣重點特輯

年前,24節氣剛剛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研究發現,跟著節氣調整日常吃飯、穿衣、睡眠……就可以輕輕鬆松地離健康更近一步。

在新年的第1天,貼心的豐盛榜特別為大家準備了「24節氣健康特輯」。

下面,就直奔主題,一起看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裡分別都藏著哪些健康的智慧吧。

1、立春

時間點:2月3日~2月17日

關鍵字:勤伸懶腰、少酸多辛

立春後保持身體的舒展暢達是頭等大事。強烈推薦伸懶腰時配合呼吸(伸展時盡力吸氣、放鬆時大口呼氣),這樣可以促進身體氣血運行、提高新陳代謝和免疫力。

另外,立春要適當多吃帶點「辣味」的食物,比如白蘿蔔、蔥、薑、蒜、胡椒、芥菜……少吃酸的,來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迴圈、促使發汗,保護肝功能。

2、雨水

時間點:2月18日~3月04日

關鍵字:保暖、多吃新鮮蔬果

雨水節氣天氣會逐漸升溫,但冷、暖空氣仍頻繁交戰,經常發生「倒春寒」,各種細菌病毒也異常活躍。

「保暖」對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朋友來說至關重要;而年輕人即使覺得熱,也要注意「下厚上薄」,只有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晝夜溫差小於8℃才可以「不捂」。

雨水時節經常有人口乾舌燥、嘴唇開裂,最好不吃燥熱的食物「火上澆油」;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的水果,比如百合、菠菜、豌豆苗、春筍、甘蔗、柑橘等。

3、驚蟄

時間點:3月5日~3月19日

關鍵字:預防感冒、早睡早起

驚蟄是流行感冒、過敏高發的時期,除了出門戴好口罩外,我們還可以在感覺鼻塞、嗓子不舒服時,熬點蔥白蘿蔔粥喝來預防。

做法:取大蔥的蔥白,將其切成段後和蘿蔔片一起用大火煮開,也可以先將白粥熬好,然後再加入蔥白燜煮一會即可。

另外,早睡早起有助於身心的放鬆和受損細胞的修復,養精蓄銳對調節身體免疫力、抵禦疾病至關重要。記住:最晚別超過23點上床。

4、春分

時間點:3月20日~4月3日

關鍵字:減壓護眼、防春困

春分最適合外出賞花踏青,釋放焦慮、修復心靈。研究發現,在春天進行戶外活動還能提高心肺功能、降血壓呢。

在春分放風箏不僅能讓我們全身都得到運動,空中的風箏還能幫助我們調節眼部肌肉、消除視疲勞。這樣動一動、跑一跑,連春困也會隨風而逝了呢。

5、清明

時間點:4月4日~4月19日

關鍵字:養肝、喝茶

清明食材最經典的,就是能養護肝臟的芹菜和春筍。而韭黃、菠菜、薺菜、黑木耳、黑豆、枸杞等也很適合在此時食用。

當然,清明也是喝茶的好時候。建議大家學會用菊花、茉莉花、玫瑰花以及紅茶等泡的茶,來養護身體。

6、穀雨

時間點:4月20日~5月4日

關鍵字:除濕健脾、防大汗

穀雨是春夏之交的節氣,天氣升溫加速、降雨量增加,為細菌、黴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我們除了要保持生活環境的清潔、乾燥之外,還應該多吃些大棗、山藥、蜂蜜、薏仁米、白扁豆、赤小豆等健脾除濕的食物。

出汗過度容易影響夏季的氣血健康。一般清明過後就不建議「春捂」了,可以通過快走、慢跑、放風箏等運動來讓身體暖和。

7、立夏

時間點:5月5日~5月20日

關鍵字:吃蛋、減肥

雞蛋是夏天補充營養的首選食物:立夏吃上一個雞蛋,可以快速補充體力,還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常吃番茄、山楂、獼猴桃等略帶酸味的水果,能夠斂汗祛濕、生津解渴、健脾消脂。

當然,趁著還沒到露肉的季節,我們可得抓緊減肥啦!苦瓜、黃瓜、綠豆芽正是夏季塑身的首選食物,可適當多吃。

8、小滿

時間點:5月21日~6月4日

關鍵字:多吃苦、不熬夜

小滿的到來標誌著暑天的濕熱正式拉開帷幕:大家的夜生活開始豐富,熬夜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休息不好,就容易便秘、口腔潰瘍、咽喉腫痛……更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小滿時節最好保證晚上10點到11點就睡覺,平時適當喝些綠豆湯、涼茶,吃苦瓜、黃瓜和櫻桃來補充水分、維生素、膳食纖維和其他微量元素。

9、芒種

時間點:6月5日~6月20日

關鍵字:抗衰老

芒種是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如果保養不好,就白白錯失了一年中最寶貴的、修復身體老化細胞的機會。這時除了要塗防曬霜,還強烈推薦大家吃些番茄。

番茄中所含的番茄紅素是強抗氧化、抗輻射的生物活性物質,能有效保護皮膚、預防黑色素生成。它既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做成番茄蛋花湯來為身體補充水分、生津開胃。

另外,新鮮上市的櫻桃、桑葚也有類似功效,適合在芒種吃。

10、夏至

時間點:6月21日~7月6日

關鍵字:保護心腦血管

中醫認為夏至時人體的陽氣達到鼎盛,氣血上升,容易出現心腦血管問題,空調調到26℃左右就夠了,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10℃。

西醫則建議大家在炎熱的時候要注意調節體溫和水鹽平衡,避免中暑。多喝白開水,還要吃些西瓜、柳丁、香蕉、毛豆等來補鉀,避免出汗過多出現低鉀血症。

11、小暑

時間點:7月7日~7月21日

關鍵字:防曬避暑、保證睡眠

防暑是小暑節氣的「首要任務」。不然,輕則體力不支、免疫力下降,重則頭昏腦漲、上吐下瀉,甚至誘發心血管相關健康問題。

首先要做好防曬,中午前後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其次,要保證7小時高品質的睡眠,才利於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提高抗病能力。

另外,富含水分、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各種瓜類是降溫防暑的最佳食物,而小暑前後吃些淡水魚、蓮藕、綠豆芽、海帶也對身體很好。

12、大暑

時間點:7月22日~8月6日

關鍵字:多喝粥、多吃肉

天氣熱,胃口差,抵抗力也會降低。蕎麥、玉米、綠豆、扁豆、薏仁等粗糧營養豐富,熬煮成溫熱的稀粥最合適大暑喝。

而天熱會讓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我們每天應該比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最好吃100~120克。豆製品、牛奶、雞肉、鴨肉、瘦豬肉都是此時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13、立秋

時間點:8月7日~8月22日

關鍵字:多吃酸、理腸胃

秋季,是最好的進補期。但如果剛立秋就忙著進補,很容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這時我們最要緊的事,其實是調理腸胃。

立秋後,天氣還是比較悶熱,很容易沒胃口,建議大家用燕麥熬粥喝;還可以多吃些酸味的蔬果,比如蘋果、石榴、葡萄、山楂、檸檬等來幫助消食、開胃、通腸道。

14、處暑

時間點:8月23日~9月6日

關鍵字:早睡1小時

炎熱的夏天已經消耗了我們太多能量,所以到了處暑,身體開始修整,就很容易疲勞。

此時要改變晚睡的習慣,儘量每天多睡1小時,最好晚上10點前就入睡,還要適當午睡,提前預防「秋乏」。

另外,處暑節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早晚溫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舊疾復發。

要多吃胡蘿蔔、菠菜、芥藍、西藍花等富含胡蘿蔔素的深綠色蔬菜和橙黃色蔬菜,來提升皮膚和黏膜的抵抗力。

15、白露

時間點:9月7日~9月22日

關鍵字:保暖

白露,意味著深秋的正式到來。這時變化多端的天氣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和血管收縮,讓周圍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升高;而乾燥的氣候也會讓血液黏稠度增高。

所以,是時候該穿上外套和長褲,不能再像夏天那樣赤膊露身了,尤其是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還要注意頭、腹部和腳的保暖。

16、秋分

時間點:9月23日~10月7日

關鍵字:滋潤

秋分開始,人特別容易感覺「燥」:咽幹口苦、口唇乾裂、喉鼻幹癢、大便幹結、皮膚乾裂的人不要太多。

這時我們需要多喝水,還可以適當多吃一些梨、銀耳、西洋參、杏仁等食物,也可以用蜂蜜水、大棗烏梅湯、百合蓮子粥等來滋潤自己。

17、寒露

時間點:10月8日~10月22日

關鍵字:防寒、防病

寒露是從秋向冬過渡的節氣,這時候已經不能再「秋凍」了,所有人最好都戴條圍巾保護肩頸、套件背心保護腰背、穿上厚襪子保護腳。

另外,口腔潰瘍、急性腸胃炎和腦血栓很容易在這個節氣裡發生。我們一定要注意口腔清潔和飲食衛生、多喝水。

18、霜降

時間點:10月23日~11月6日

關鍵字:進補、護膝

霜降是進補調養的好時機。此時氣溫下降較為迅速,天氣非常乾燥,身體不調養好,就容易出現腹瀉、感冒、咳嗽等不適,可適當多吃白果、南瓜和板栗。

另外,預防「老寒腿」一定要注意保護膝關節,尤其是老年人要儘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不做要較長時間屈膝的動作。

19、立冬

時間點:11月7日~11月21日

關鍵字:冷水搓鼻、不過早鍛煉

立冬後,寒風一天比一天凜冽。每天早起或外出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有助於增強鼻粘膜的免疫力,能防治鼻炎發生。

另外,冬天早晨氣溫低,容易引起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會增加,晨練容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最佳的鍛煉時間是上午10點~下午4點之間。

20、小雪

時間點:11月22日~12月6日

關鍵字:抗抑鬱

小雪節氣後,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光照較少,人們的心情會受其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

研究發現,葉酸攝入不足的人容易出現失眠、健忘、焦慮等抑鬱症狀。菠菜富含葉酸,應適當多吃。此外,蘆筍、獼猴桃、牡蠣、橘子、豌豆、黃豆等中也都含有葉酸,能幫助我們抵抗抑鬱。

21、大雪

時間點:12月7日~12月21日

關鍵字:吃大白菜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濕度很低。大白菜是大雪節氣的時令菜,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很好地養護我們乾燥的皮膚;而且大白菜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潤腸通便。

22、冬至

時間點:2017年12月22日~2018年1月4日

關鍵字:養精蓄銳、多吃黑

冬至當天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的一天。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因為從這天起,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冬至前後,就應當適當減少運動量。

中醫提倡冬天多吃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藍、紫薯、藍莓等。現代營養學認為它們富含花青素,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23、小寒

時間點:1月5日~1月19日

關鍵字:早睡晚起、多吃肉

小寒是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我們的代謝也是最低最慢的時候。最直接的保健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時能有效幫助我們增強免疫功能。

另外,適當多吃些牛羊肉、雞肉、魚肉、豆製品等高蛋白食物,能有效預防寒冷;再配上蘿蔔、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吃,營養會更全面。

24、大寒

時間點:1月20日~2月3日

關鍵字:少吃鹽、吃點苦

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吃得清淡些有利於血管健康。另外,要儘量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醃菜、熏肉、香腸等傳統的冬季食物。

可適當多吃些苦味的蔬菜,比如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它們有清熱瀉火、增進食欲、消除疲勞等多種功效,能增強體質,有助我們平穩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