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寶寶未來會在這方面比別人差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你在生完孩子後,有感覺所有事情都不順心嗎?有沒有對寶寶表現出過多的緊張?常覺得只有寶寶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這可能是產後抑鬱了。但影響的往往不只是媽媽。
小雅媽媽跟不少產後媽媽一樣,也出現了上面的表現,但她沒有像何潔那樣落到跟老公離婚的地步,小雅爸爸非常理解妻子,給小雅媽媽帶來不少的安慰。但小雅寶寶似乎很愛哭,除了睡覺,醒著時都在哭。好在,隨著小雅的慢慢成長,小雅媽媽終於恢復了情緒的健康,而小雅也長成性格活潑的可愛小姑娘。
但在小雅10歲時出了一些狀況。平時總愛跟朋友呆一起的小雅,突然不怎麼外出了,並且總是要媽媽緊緊地抱她一下,晚上央求媽媽陪她睡,即使出外也要媽媽陪同。媽媽有點擔憂,這孩子到底怎麼了?
該怎麼辦呢?小雅和媽媽後來怎樣了?別著急,幼兒說在稍後會告訴你。
媽媽產後抑鬱,會給孩子未來帶來什麼?
曾經產後抑鬱的媽媽,會給孩子未來帶來什麼影響?不同孩子的情況可能有些少差異,出現的年齡也不一樣,幸運的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有這樣的後遺症。
比如有的孩子2歲時會很黏媽媽,一定要媽媽抱,別的家人抱會哭鬧;又比如有的孩子3歲上幼稚園時,所表現出的分離焦慮比別的孩子更強烈,別人可能1~2周就適應了,這些孩子半年一年才適應;又比如有的孩子跟爸媽分房睡後,本來自己睡得好好的,突然就不願意了,一定要媽媽陪著睡,半夜醒來發現媽媽不在就會大哭不止;一個5歲的孩子可能會突然愛上了吸吮手指,並且要把自己裹在被子裡面才能睡;又比如平時奶奶送上學時孩子很乖,但一旦媽媽送時就會黏著媽媽不放、怎麼也不肯讓媽媽離開;有些孩子睡覺時一定要牽著媽媽的手或讓媽媽摟著才能睡,媽媽還未上床陪著他們就會睡不著……
孩子們到底在媽媽的抑鬱中遭遇了啥?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可能會更多地表現出倒退行為,他們正在尋求心靈補救。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當他們還是小嬰兒時,媽媽由於產後抑鬱過分關注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忽視了小嬰兒的情感需求,比如擁抱或其他親昵行為,寶寶哭鬧時媽媽置之不理;有些產後抑鬱媽媽可能過分緊張而給寶寶造成不安;甚至有些產後抑鬱媽媽可能會朝寶寶大吼大叫、毆打寶寶,極端的還會做出傷害寶寶的行為。這些都會給小嬰兒造成心靈上的傷害。小嬰兒帶著這份不安全感慢慢成長,當他們的心靈未夠強大而心中的不安全感積累到一定程度便會“爆發”,他們常常便會表現出渴望媽媽陪伴、擁抱等各種行為,他們的內心在迫切地尋求媽媽的確認——我是否安全?我是否被愛著?
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如果一個媽媽繼續冷漠,後果是嚴重的。孩子的希望被澆滅,心灰意冷後也會表現出情感冷漠,以及更深重的不安全感。
那麼,媽媽該如何做呢?
媽媽需要做的,就是儘量滿足孩子這種心理需求、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有些渴望不能滿足的,比如孩子不讓媽媽離開幼稚園,媽媽可以通過其他陪伴的方式彌補。除了需要媽媽保證孩子生活環境不存在任何情感的恐嚇和威脅,媽媽還要拒絕對孩子斥責怒吼、拒絕對孩子不夠耐心和煩躁,每天至少安排1~2小時的高品質陪伴,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關愛。當然,爸爸的陪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得到安慰。
媽媽們如何避免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似乎已經成了產後媽媽們的一道坎了,不少年輕媽媽深受其害。比如早年報導有媽媽在抑鬱中從高樓一躍而下,還有媽媽在抑鬱中摔打寶寶致寶寶成植物人而後悔終生,所以產後抑鬱可大可小。最近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發現,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接受硬膜外麻醉,有助於降低產後抑鬱的機率。產後媽媽們也可以採用“自我警示法”,即先瞭解產後抑鬱的症狀和表現,如果在產後發現自己有類似的行為,要自我警示,及時尋求自我放鬆的方法。產後媽媽們也最好提前跟家人溝通,尋求家人的理解和幫助。產後抑鬱一般頭胎髮生較多,二胎髮生的機率會降低,這也是跟新媽媽過度緊張有關。
小雅和媽媽後來怎樣了?
小雅媽媽理解和接納了小雅的行為。當小雅需要媽媽擁抱時,媽媽給小雅有力量的擁抱;母女倆在睡前會聊天談心,兩人還因此成為無話不談的“好閨蜜”;媽媽一有時間便陪同小雅一起外出或一起看書或一起設計髮型,母女倆的共同興趣也越來越多了……沒多久,小雅放鬆了很多,她又恢復了以往的外向和自信,又開始跟朋友們一起出遊一起逛街了。唯一不同的是,母女倆更親密、相互間的心靈更貼近了。
本文關鍵字:產後抑鬱症、幼兒心理、安全感、家庭育兒、親子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