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馬哈MT-03/YZF-R3對比測評
目前的摩托車市場中250cc~300cc排量車型經歷著非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兩款小排量雅馬哈,均屬摩友熱議車型,希望詳盡的測評報告滿足大家的求知欲,您可以酌情對比挑選現在已經上市的高性能車型。
雅馬哈摩托車的最新款小街車MT-03與旗下小跑車YZF-R3 的基本架構是相同的,從發動機、車架、減震系統到制動系統,配置都完全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外形”及“騎乘姿態”,MT-03相對較直立的騎行姿態可以獲得更好的舒適度,而R3則更適合以戰鬥姿態迎接挑戰。
可以說,MT-03 和R3 騎起來還真的是給人截然不同的感受,究竟為什麼能造成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次的測試,我們從市區騎乘、山道騎乘和兩者的配備差異,這三個部分來切入探討,究竟這些差異性如何造成兩者騎乘感的不同。
通常試車都會騎上山道,但今天的試駕比較不一樣,我們要先從市區開始。在市區道路行駛,最主是要能感受到車輛的靈活性,無論這台車擁有什麼樣的性格,它在市區騎乘所展現的「靈活性」都能被獨立出來作為另一個範疇討論。車輛的靈活性是決定市區騎乘感受的重要因素。
靈活帶勁:MT-03
MT-03 的把手位置比起R3 ,往駕駛方向動了19mm,高度也增加了39mm,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騎乘姿勢有些高而挺。姿勢的改變,讓MT-03 在市區騎乘時有著輕快的操控感。雖然是以較高挺的騎姿進行設定,但在背部還是稍微保有一點自然的趨前,畢竟MT-03 還是一台擁有42匹馬力的黃牌檔車,這樣的設定有助於駕駛抵抗加速的力量。
寬大的手把,讓MT-03 的轉向特性非常輕巧。因為把手位置向後且向上移動,在過彎的時候,頭部位置較高,擁有較佳的視野。後照鏡固定的位置也是影響視野的重點之一,MT-03 的後照鏡位置在把手上,距離自然騎姿的視線高度較近,在市區轉彎的時候,比較容易察看到後方狀況。頭部高度較高。在市區行駛,我們多少會遇到需要超車的狀況,對於MT-03 來說,擁有良好的前、後方視野無疑大幅增加了安全性。寬大的把手,讓變換車道變得迅捷且輕鬆,再順著充沛動力輸出,抓準時機,超越就是一氣呵成,毫不遲滯。良好的靈活性與加速性讓MT-03 特別適合在市區穿梭。動力充沛,超車一氣呵成。
沉穩扎實:R3
從車頭的角度來看,R3 的騎稱姿勢在上半身部分較為低趴,為了保持手臂自然的放鬆,背部也會稍微拱起。在把手的部分,分離把的寬度比起MT-03 的平把窄了不少,把手往內收的角度,也讓駕駛的雙臂接近水準,能自然貼近油箱和身體。大致上整個人是縮在整流罩裡面的,這是與MT-03 較為不同之處。在小轉彎騎乘的部分,因為分離把寬度較窄,龍頭會比較重一些,市區小轉彎時俐落度就會受到影響。好在R3 可用的舵角不算非常小,在市區騎乘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城市穿梭總評
MT-03 的騎乘姿勢,手臂彎曲度輕鬆,腰、背、頸部較為挺直,視野優良。
是否容易在市區騎乘,靈活度是因素之一,不過在實際比較之後,會發現除了靈活度的差異,MT-03 和R3 兩者的視野差異也是重點所在。MT-03 透過較高挺的騎姿,在視野高度上取得優勢,再加上把手與後照鏡位置的設定,後方視野也同時獲得確保。即使只是單純直線行駛在車陣中,騎乘MT-03 也是比較沒有負擔的。再加上較寬的把手,整體的輕鬆感自然不在話下。
R3的騎乘姿勢,比較低趴,需要稍微抬頭才能保持視線平直。
R3 也可以用較為高挺的姿勢來騎乘,但是就不太切合車輛的設定。在騎乘跑車的時候,即使是R3這樣比較高把的跑車款,上半身也還是會稍微比較趴一些。在市區走走停停的狀況下,上半身會頻繁的移動,比如說停紅燈的時候,就會暫時挺起上身。也因此上 半身移動的幅度大,後照鏡就不容易涵蓋視線範圍。若騎乘的時間拉長,無論是對於腰背或者專注力來說,確實都會比較負擔。
輕鬆暢快:MT-03
MT-03 較為高挺的騎姿,在山路上的感受一樣是偏向輕鬆靈活的。不過畢竟這樣的姿勢比較不利於上半身姿勢的緊收,在高速巡航的時候,隨著速度提高,受到風壓的影響,不自覺會想要稍微趴低上身。在過彎的時候就沒有這個問題,高挺的上半身讓騎士在過彎的時候選擇性較高,無論選用內傾、同傾甚至是外傾的姿勢,對於MT-03 的設定來說,皆無違和之處。
輕鬆的上半身姿勢,讓MT-03 在山路騎乘比較輕鬆隨性。
精准明確:R3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不需要特別的刻意去做姿勢,R3 的騎乘位置直接就是一個環抱著車子的感覺,身體可以自然緊收。在山道較為流暢的節奏裡,這樣的姿勢可以說是剛剛好。R3 也不像超跑會整個人趴在油箱上那樣緊繃,但如此的姿勢也確實提高了人車的結合度。
從這個角度特別能看出手臂姿勢的差異,騎士的手臂距離油箱很近,如果在山道上想要帶上比較大幅度的內傾姿勢,手臂就可以靠在油箱上,人車結合度提高。從外側角度來看,車手更像是縮在車子內。
山道騎行總評
從手臂、手肘和腰背的位置角度,我們特別清楚能看到兩者姿勢的差異。MT-03 依舊輕快而R3 也是沉穩,不過相較之下R3 的人車結合度就比較好一些。一般來說山路比較不會走走停停,大多是速度快慢的節奏變化,駕駛很容易維持穩的騎乘姿勢,這對R3 的設定來說,就非常的適合。上半身少了頻繁的高低位置移動,造就R3 駕駛與車輛的高度結合,確實提供了充足的安全感。
MT-03 的手臂位置距離油箱有一段距離,腰背明顯挺直。
R3 的手臂距離油箱較近,腰背的彎曲度也有利於上半身支撐。
MT-03 以街車之姿登場,絕對不僅僅是拆掉整流罩而已,在車體的細節上,YAMAHA 針對街車的需求做了許多調整,以下我們從MT-03 的改變來逐步比較MT-03 與R3 的差異。
MT-03特色細節
少了整流罩,發動機和車架成為了MT-03 造型的一部分,刻意裸☆禁☆露出的車架,使用與輪框相同的藍色烤漆,強化了MT-03 在機械結構的美感。在車殼部分,為了營造出更緊湊且帶有肌肉感的意象,MT-03的油箱外罩變得比R3 更大,並帶有交叉曲線的造型,讓油箱造形變得更霸氣。油箱頂部稍微增加的高度也讓視覺的重心更為集中,凸顯出更強烈的街車性格。
MT-03特殊吸震結構
YAMAHA 針對MT-03 的街車屬性,並且想要進一步強化「輕鬆的」騎乘感,特別在「車把」、「後扶手」兩處增加了減震設計,使用的原理就是在固定點上採取彈性的固定材質,在車把基座的固定點,使用橡膠襯套作為實際連接的介面,這是在車輛設計中很常見的減震方式。在車把的部分,若不仔細觀察其實和一般的把手無異,不過車把對操控感來說也至關重要,所以在襯套的材質上選擇了較硬質的橡膠,在減震之餘不會吃掉了前輪的回饋感。
這是減震襯套正常時候的狀態。
非常用力抓著把手往後扳,就可以看到襯套被拉開,是具有彈性的組裝。在後扶手的部分,減震材質的延展程度又更明顯了。若後座選擇採取抓著後扶手的姿勢,則手部感受到的震動與拉扯都會大幅降低,此設計是為了提升後座舒適度。
注意後扶手與椅墊的間距。
用力往外翻,明顯看見後扶手具有彈性。
騎行視野比較
對於大多數的車款而言,在騎乘的狀態下,其實駕駛是看不到車子本身造形的,但一台車是否裝有整流罩,在駕駛的視野中,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在這邊暫時撇開MT-03 和R3 騎乘姿勢的差異不談,跨上MT-03 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駕駛的視野是相對開闊的。另外,MT-03 的後照鏡固定於車把上,所以擁有較寬的距離與較高的高度,因為與視線的角度較為接近,觀看後照鏡時的視角差異不會很大,大多數時候都能輕鬆地看到後方狀 況。R3 則因為後照鏡位置較低,且左右距離較窄,比較容易因為駕駛視線高度變化而影響到後照鏡的可視性。
少了整流罩,MT-03 的視野開闊,沒有壓迫感。
有整流罩的車款,視野會比較局促,對地面的角度更是受到不少限制。
MT-03 與R3 都是能輕鬆騎乘的車款,不過單純以兩者之間來看,MT-03 又更為輕鬆許多。兩者的差異就如文章標題所說,差異相當大。就像師出同門的習武之人,MT-03 和R3 源自於相同的門派,有著相同的底子。各自卻發展出有不同特色的武功套路,一個靈巧刁鑽,一個沉穩氣長,與兩者交手,自有不同的應對方式。然而不同騎乘資歷的騎士,對於騎乘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對於檔車的初學者來說,MT-03 平易近人的操作,讓他擁有一個類似輕檔車的駕駛感受,非常容易上手,甚至說要直接以MT-03 作為完全沒有打檔車駕駛經驗的初次入門也不為過;對於僅有輕檔車駕駛經驗的騎士來說,MT-03 是能文能武的個性,即使對於320cc 的動力並不是那麼熟悉,也會因為MT-03 容易駕馭的個性,增添無比信心;對於經驗較為豐富的重車騎士來說,同樣也會對於MT-03 的「輕鬆騎乘」感到驚訝,介於輕與重之間的巧妙平衡,你將不需要繃緊神經來應對猛暴的動力或沉重、遲鈍的車身反應,但就在你需要它火力支援的瞬間,MT- 03 能給的,一樣不會讓人失望。R3 的動力與MT-03 相同,不過在騎乘感受部分,R3 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有考驗的。無論是因為整流罩所增加的車身重量,或者較窄的車把讓舵角控制變的沉重,R3 的操作都比MT-03 來的更重手。對於較有經驗的檔車騎士而言,若硬要挑出誰比較好,一定是廝殺得難分難解。最終,兩者的差異就會回歸到「駕駛風格」上,到底比較喜歡仿賽車的 緊致騎乘風格,或是比較喜歡街車的隨心所欲,就直接影響了兩台車在內心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