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放牛班的春天」為你熬制“心靈雞湯”

描述師生關係的影片很多

有能賺取眼淚的[地球上的星星]

有讓人捧腹大笑的[高山上的世界盃]

有關於禁忌之戀的[教室別戀]

甚至還有壓抑心疼的[熔爐]

而看完今天要說的這部

就像穿過雪地之後

在熱氣騰騰的浴缸裡跑了個澡

從裡到外都被暖意包裹

單是讀著它的片名都覺得溫暖——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由克裡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等主演的[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3月17日在法國上映,迄今正好13周年。

也許這並不是一部不可替代的電影,至少離經典的地位還有一段距離。但與[死亡詩社]、[心靈捕手]等影片相比,它有著法國人獨有的幽默智慧,還有優雅的浪漫情懷。

▲[放牛班的春天]海報

2004年,作為中法文化交流項目之一,[放牛班的春天]由法國文化部長親自推薦到中國放映。

這部電影當年在法國持續上映近5個月,前後有將近850萬人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對於人口只有7000萬的法國,這已經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

故事講了在一間名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裡,擔任學監的馬修老師建立合唱團,給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帶去洗禮。

“放牛班”的故事固然真摯動人,但影片卻還有一個看不見的主角——音樂。

本片的導演克裡斯托夫·巴拉蒂本身便是個對音樂癡迷的人,在拿到這個劇本之後,他便和作曲家Bruno Coulais開始了音樂的編寫工作。

從2000年的9月到2001年的6月,他們整整花了9個月的時間在本片的樂曲創作、歌詞編寫、和聲編配之上。

▲影片導演巴拉蒂

導演親自參與配樂的目的,就是盡最大可能地用音樂來表達,人物角色言語之外所不能表達的感情,以及導演自己對每一段故事的理解。

整部影片一共17首樂曲(合唱),出現在各個情節片段中,由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用他們仿佛來自天堂的純淨聲音演繹,讓觀眾的耳朵和心靈一次次地被沖刷、洗淨。

除了音樂,影片的其它環節也都是在準備了非常長的時間後,才正式進入拍攝。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男孩“莫安琦”這個角色的選定。

▲巴拉蒂跑遍了法國所有的音樂學院,才確定了這個“天使面孔”

而其他的學生,則是在拍攝當地——法國多姆山省的拉維爾城,將近2000名學生中挑選出來。

儘管他們都沒有表演經驗,但他們的樸素純真正是巴拉蒂最希望的。

▲上圖為拍攝地實景,下圖為劇照

影片中寄宿學校的拍攝地點借用了多姆山省中部的一座城堡,擁有700多年的歷史,城堡依山而建,古色古香,極富詩意與浪漫.

不得不提的是,影片中的靈魂人物——馬修老師的扮演者傑拉爾·朱諾貢獻了出色的表演,才能讓人信服地喝下導演一手熬制的“心靈雞湯”。

朱諾雖然在國際上不算知名,但在法國本土的電影界,有他參演就是品質的象徵。

他為馬修老師這個角色加入了很多細節,最簡單的例子便是站在學生面前的手足無措,這段戲在原本的劇本和導演的設定中是沒有的,都是朱諾的自由發揮。

▲朱諾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讓這個不受拘束,有些老小孩特徵的人物形象頓時鮮活了起來

他曾談到自己在塑造這個人物時的考慮:“一雙舊皮鞋,一成不變的西服,破損的外套,這幾個小細節便可以讓這個人物更加真實。”

▲這些不著痕跡的細節設計,讓馬修老師這個角色好似從銀幕上走了下來,成為你身邊熟悉的某個風趣幽默的小老頭

合唱團、小天使、幽默老爹,[放牛班的春天]擁有一種地道童話般的溫情。

但它與迪士尼的童話不同的是,故事中的城堡裡沒有公主和王子的“狗血”套路,有的只是如同片尾視窗飄出的一架架小紙飛機,輕盈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