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期末成績下來後,最忌諱跟孩子說這3句話

期末 孩子 3句話

共 2109字,估計閱讀時長 3分鐘

這幾天,期末考試的成績陸續都出來了,身邊的家長連打招呼都“與時俱進”,充滿了“博弈”:

“陳姐,這麼巧,你也出來遛狗呀。你家孩子這次考得不錯吧?”

“別提了,數學考個25,氣得我牙根癢癢!你家孩子挺好吧?”

“好啥,也退步了,昨晚剛訓了他一頓!才考個第二,跟第一差10好幾分!”

“……”

雖然大家平時總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盡力就好”“別有壓力”,可實際上,沒有哪個家長真的不在乎成績。特別是當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也很少有家長能做到真正的冷靜,很多帶刺兒的話總是脫口而出。

雖然我們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好意,但很多話其實挺傷人的,就像鋒利的刀子一般,不知不覺就在孩子心裡留下傷口。特別是這3句話,一定要慎重:

01

你怎麼這麼笨?每次都考這樣!

孩子考試沒考好,原因肯定有好多,比如學習習慣不好、基礎知識不牢、考前焦慮……但是我們卻總是忽略掉這些具體原因,反而給孩子扣上一個籠統、不正確的帽子:“你笨” “你不懂事” “你調皮搗蛋不好好學”!

一般的孩子是不可能笨的,因為絕大多數孩子的智商都相差無幾。但是動不動就罵孩子“笨”“蠢”的父母,反而顯得十分無知,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分析孩子的學習,也沒有耐心去分析,只希望罵孩子一頓就能讓孩子“不待揚鞭自奮蹄”。這其實是教育上的懶惰!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習得性愚蠢”:很多人天生並不蠢,只是後天被父母、老師罵蠢了。

我們脫口而出的“你真笨”“你好蠢”,都是對孩子先天品質的懷疑、否定,具有很強的負面暗示性。孩子聽完這些話,得到的資訊就是:“我考不好,就是因為天生腦子笨,我永遠趕不上那些聰明的。”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完全接受這些負面暗示,深信自己“很笨”。遇到難題時,稍努力一下就放棄了,還會給自己找個藉口:“算了,不做這道題了,我這麼笨也做不出來。”這時候,可就成了真笨了。

給父母的建議:讓我們完全不去批評孩子,這是不現實的,誰都有控制不住火氣的時候。但是當你下次批評孩子時,請不要指責孩子的智商、人品、性格、相貌,一定要把焦點集中在具體事情上,比如字跡是否工整、作業是否有計劃、作息是否規律等。

罵孩子誰不會,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幫他指明一條出路。

02

考這點分,還有臉要禮物?

優媽小的時候,一次跟著母親去趕年集(過年時候的農貿市場)。路過一個小攤時,我滿懷期待地跟母親說想買一個頭繩,過年戴。結果母親回過頭來,皺著眉頭訓我:“考試不中屁用,花錢比誰都利索!幫我提著菜,回家!”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提議母親做一道糖醋排骨,母親給我一個白眼:“饞嘴!把吃的心思用在學習上,早考好了!”

那一天,我真的太傷心了。我想不明白,因為沒考好,我就沒資格要任何禮物、沒資格享受任何零食、甚至沒資格高興嗎?明明只是沒考好,為什麼總感覺自己跟犯了罪一樣?

幾乎每次考完試,只要不理想,母親都會這麼斥責我。那種負罪感帶來的自卑,持續了整個童年……

把“獎懲”跟學習捆綁在一起,考好了獎、考差了罰,這是很多中國父母最長用、最簡單的手段。短時間裡效果很明顯,孩子會為了一部手機、一次旅遊機會而努力學習一陣子。

但是時間一長,往往沒什麼好結果,因為“獎懲制度”會嚴重削弱孩子對學習本身的興趣。今年你獎了孩子100塊錢,下次再獎勵100的話,吸引力已經不如第一次了。當你滿足不了孩子,或者孩子對你的獎勵不感興趣的時候,孩子學習的動力也就到頭了。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每次都因為成績不佳而被懲罰、被諷刺,內心的壓力、焦慮、畏懼也會慢慢累積,很容易引發厭學情緒。

給父母的建議:獎勵不一定非得是物質的,不一定非得價值多少錢。全家一起去辦張健身卡也可以是獎勵,還能督促孩子鍛煉身體;一套經典的兒童讀物也可以是獎勵,趁機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最好的獎勵,其實就是對孩子的認可、肯定。

03

你看看人家XXX,你能趕上人家半點兒就好了!

每個人的童年裡,都生活著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他比我們聽話,比我們學習好,比我們勤快有禮貌……而我們恨不得掐死他。

父母們的本意,是想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趁機激發孩子的動力。但是,大多數父母在羡慕、讚揚“別人家孩子”的同時,總是伴隨著對自己孩子的斥責、不滿、數落。最終,非但沒有樹立起榜樣,還讓孩子對“別人家孩子”充滿了排斥和敵意。

另一方面,孩子在犯錯、失利時,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寬容、理解。而這種反復的對比,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讓孩子覺得不如別人。在缺乏自尊、自信的狀態下長大的孩子,無論工作、戀愛都會受到影響。

給父母的建議:人這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斷與人對比,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孩子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成長的節奏,他在生活中取得的點點滴滴的進步,其實都值得父母去認可、表揚。

如果真要對比的話,不妨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對比,幫孩子見證自己的進步、不足,也更有利於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

孩子上學的時候,我們總以為成績就是一切,沒有成績就沒有未來。

等孩子長大了才發現,什麼都沒有健康快樂的成長重要;再優秀的成績都彌補不了童年缺失的遺憾;再多的獎狀,都換不回你跟孩子親密無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