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鬧市區隱藏的絕美老街巷

上個月,成都說唱界“扛把子”謝帝發佈了新歌——《這才是成都》

這是成都 my city 成都

春熙路 太升路 武侯祠

望江樓 府南河 浣花溪

九眼橋 蘭桂坊 少陵路

猛追灣 電視塔 梁家巷

萬里號 錦江賓館

荷花池馬家花園

寬巷子 窄巷子 通惠門

大慈寺 少城街 人民公園

後紫門 天府廣場

鹽市口 人民南路

武侯區 金牛區 青羊區

錦江區 成華區 你在哪

……

這首歌裡面提到的地名、街名大多都是成都的地標,一說起來,大家都知道。但除了這些聲名在外、人頭攢動的旅遊景點,成都還有一些老街巷,它們低調地隱匿在這座城市中,無人打擾,只有資格的老成都,才能說出個一二三。

北 書 院 街

在我心裡,出太陽就和發工資一樣讓人欣喜若狂,若是出太陽又不用上班,在路邊找個老茶鋪荒廢時光,那就是人生巔峰了。

北書院街是成都人最市井的生活小街巷之一。樓上是住家,樓下是茶鋪日雜,天亮了,年輕人去上班,老人家就出門喝茶下棋搓麻將。 

飯點喊一聲“老闆端碗面”,或者三兩步回個家,打著飽嗝再下樓和老哥哥老姐姐擺一杯茶那麼長的龍門陣。

雖然緊鄰著車水馬龍的紅星路,北書院街一點都沒有被飛快發展的時光碾壓。菜籃子擺在路邊,二手的舊皮箱堆在樹下,每個人笑呵呵地和陌生人打趣說話。

原來在舊房子裡你擠我我擠你的三哥田螺,最近也盤下了半條街的門面,這應該是整條街上,最大的變化了。

五 昭 路

原本只是想在昭忠祠街口吃一個蛋烘糕,沒想到一拐彎,走進了五昭路。

和隔壁的“紅星路35號”比起來,五昭路就像是網紅面前的小透明。沒有嘰嘰喳喳的人群和七七八八的自拍杆,五昭路有顆小清新的心,但卻是一副老街巷的外表。

街道牆上貼著燈謎,牆頭時不時出現一些充滿藝術氣息的設計。

茶鋪、木藝、買手店,分立小街道的兩旁,沒有炫目的店招,甚至連名字都要仔細找才看得到。但穿過這條街,就能知道成都人為什麼總是對生活“不急不躁”。

同行的妹紙摩挲著青磚牆,在陽光下一臉羡慕,就差一個愛人一起來拍婚紗照了。

柿 子 巷

隱匿于金河路一隅的柿子巷,若不是有心人,應該很難發現它。巷口矗立著一座低調老舊的仿北歐洋樓,這是以前的王公館。雖然歷經八十多年風霜,卻依舊很有味道。

繞過這座建築,便是柿子巷。這一條長不足300米,寬不過5米的小巷,保留著很濃厚的民國風味。與金河路的車水馬龍不同,這裡顯得有點冷清。

小巷裡面零散開著些店鋪,有接地氣的小百貨店,也有雅致的古玩店。柴米油鹽醬醋茶和琴棋書畫詩酒花就在這裡完美融合了。

巷子中段隱藏著一處很雅致的喝茶勝地——斯文草堂,它棲身於古舊的紅門後面。要不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門內窺探了一番,你很難發現裡面別有洞天。

寬 窄 巷 子

對於外地遊客來說,如果要同時尋找到蛋烘糕、葉兒粑、糖油果子……這些讓人巴心巴肝的成都小吃,那麼無疑,寬巷子是最好的選擇。

就像是一個儀式,也像是一門必修課,24K純遊客來過這裡,成都之旅才算完整。

在老茶館門口悠閒地喝杯蓋碗茶擺哈龍門陣,慵懶地躺在椅子上讓老手藝人掏個耳朵,曬把太陽,舒爽的腳趾拇都摳緊了。

夜幕降臨,這裡依舊遊人如織,大概都在回憶著這一天的滋味,意猶未盡。而成都人,早已經盤算好明天約上哪些朋友搓麻將了。

支 磯 石 街

寬窄巷子旁有條街,不到500米長,名叫支磯石街。傳說中支磯石是天上織女墊織機的天石。 

青磚牆、柏油路、銀杏樹,這條街上百年的興衰變遷,見證了成都老街經歷的歷史軌跡。

泡桐樹小學對面,童心未泯的文具店老闆正在看動畫片。看到拿著相機的我還不忘問一句:你在爪子哦?

支磯石街走到盡頭是成都畫院,上世紀80年代的成都美院很神聖,“我們看見有誰從美院側門出來,都覺得那是文化人,了不得的。” 

這個季節,院內幾棵高大的銀杏樹只剩下枝條,深秋初冬,銀杏葉黃的時候應該又是另一番景象吧。

泡 桐 樹 街

在成都,如果你自稱是個文藝青年,那麼,你一定要去泡桐樹街轉轉。

泡桐樹街在寬窄巷子隔壁,以前僅僅是一條不起眼的老街,近幾年被懂生活的成都人打造成了一個文藝浪漫的休閒地,是成都小年青們最愛去閑坐和擺龍門陣的地方。

多色彩的店鋪、貫穿整條巷子的泡桐樹、清新的鮮花和盆栽...讓這條小巷充滿了慵懶、文藝、清新的氣息,給人一種走在鼓浪嶼的錯覺。

在泡桐樹街,形形色色的小店鋪被盤活得有聲有色,這裡有文藝的冒菜館、地道的茶鋪、小資的咖啡館、甚至紋身店...在這條巷子,任何事物都充滿了文藝情調,所有店鋪都演繹著小資生活。

奎 星 樓

奎星樓這三個字,在成都人心裡就是一個油嚕嚕的飽嗝。

雖說成都是一個隨處可見美食,路邊亂抓一家店都好吃的地方,但能在奎星樓站住腳跟,似乎成了不少新派美食館子的目標。

白天,這裡的街道靜悄悄,只有人行車往,和無心開門做生意,只想曬太陽的老闆娘。

但一到太陽下山的時候,整條街都活過來了,連綿的門面燈光把街道照得通堂透亮,吆喝著“來嘛,來吃嘛”的阿姨聲音一個比一個洪亮。

會到奎星樓吃飯的人,心裡都有自己珍愛的味道。再多的煩惱,在拈起一筷子的那一刻就全部拋諸腦後了。

方 池 街

大概是被對面寬窄巷子裡的公館搶了風頭,方池街上的公館鮮少被人提及。沿著街道往街巷深處走,一棟民國風格的三層小樓逐漸顯露出來,這是成都最著名的公館之一——李家鈺兄弟公館。

這座公館有很濃郁的西式風格,古典又洋氣,所以,當你看到圓拱形的窗戶上鑲嵌著紅黃藍綠的彩色玻璃時,千萬不要感到驚訝。

要是你聽到一聲清脆的“割了!”,那准是路邊的熟人麻將又開搓了。大家都是熟人,每天圍坐下來,直奔主題先搓它個四五圈麻將熱下身,然後開始嘮嗑一天的家長里短。

這裡是沒有秘密的呀,有的只是街坊鄰居的真心實意。

多 子 巷

對許多外地遊客來說,來成都,一定要去寬窄巷子打卡,不然就感覺這次旅行是不完整的。而成都本地人,偏偏不喜歡去湊鬧熱,甚至有意避開:快步走過寬窄巷子入口,穿過人行天橋,轉入一街之隔的多子巷。

“安靜”兩個字是屬於多子巷的,兩邊高大的榕樹把這條巷子包裹了,一旁的紅磚瓦房平添了幾分年代感。走在路上,心裡想著夏天這裡該有多涼快。

“成都一半人進了火鍋店,另一半,在茶館裡。”這句話不假。一眼就望到頭的多子巷裡就有兩家茶館,不同於人民公園的露天茶鋪,這裡的茶館多了幾分安靜和格調。

巷子盡頭,不知名的白花開的正好,幾株鵝黃的迎春靜靜宣告著春天的到來。

黃 瓦 街

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年代感的一條街,清代稱松柏胡同,居住在這條街道上的兩位侯爺因家業破敗,竟用舊建廟宇的紅磚砌牆,黃琉璃瓦蓋頂,形成特色,故取街名為“黃瓦街”,並沿用至今。

如今,街邊的房屋再也看不到黃瓦蓋頂的景象,但還有一些老建築,即使在悠長的歲月中,變得破敗,卻依然彰顯著川西民居特色,有著別具一格的美感。

往前走幾步,就看到少城組合小學校的校門,木質門匾上刻著四個大字——“少城塾香”。

街對面,一位磨刀人專心地忙著手裡的活計。這樣的景象,大概也只有在這樣的老街巷才能看到了吧。

就在上個月20號,《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錄製現場,發佈了“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資料,成都榮獲“中國幸福城市”獎項。

來源:成都商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