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的九月到十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可寶寶的內心有一道跨不過的坎兒,那就是扒螃蟹!用手掰,用牙咬。優雅形象盡失,而且還屢屢受傷。
講真,國人對於吃的藝術是早有傳承的,最早又可追溯到西周時代,從《周禮》和晉代《字林》記載可知,我國已有兩千七八百年的吃蟹歷史。食蟹似乎是一件大有講究的雅事,早在明代,能工巧匠即創制出一整套精巧的食蟹工具,文人雅士人人必備之物。
這套工具叫蟹八件,可見古人們吃蟹甚是講究,有了這套工具,以後吃螃蟹何須使出洪荒之力,弄得遍體鱗傷。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蟹八件”也逐漸減少。據說用“蟹八件”拆完一隻蟹至少得半個小時,這些叮叮噹當的飲食器械已經不太適合現代人的習慣了。下面給大家介紹比較實用的現代吃蟹方法。
1、減掉大閘蟹的八隻腳,包括兩隻大鉗,放涼後其中的肉會自動與蟹殼分開,很容易被捅出甚至是被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後來吃。
2、將大閘蟹蟹掩(即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公蟹母蟹形狀不同)去掉,順勢揭開蟹蓋。
3、先吃蟹蓋部分,用小勺把中間的蟹胃部分舀出,輕輕將外面包裹著的蟹黃吮乾淨。注意,不要吮破中間那個呈三角錐形的蟹胃,應將其丟棄。
4、吃完蟹蓋輪到蟹身,先用剪刀將多餘的蟹腳、蟹嘴和蟹肺剪掉。
5、用勺柄將蟹身中間一個呈六角形的片狀物挑出來,那是蟹心部分,丟棄。
6、準備小碟,用醋淋在蟹身上,然後把蟹黃蟹膏吃乾淨。
7、把蟹身掰成兩半,此時可見成絲狀的蟹肉。只要順著蟹腳來撕,就可以將蟹肉拆出。吃乾淨的蟹殼是完整呈半透明狀的。
8、將蟹鉗分成三段,前兩段都可將蟹殼直接剪開,用勺舀出肉。最後的那只鉗子,技巧是剪開兩邊,然後用手往相反的方向掰兩隻鉗腳,鉗殼就完整地分開了。
9、以此法吃出來的蟹殼,雖未必能完整地拼回一隻蟹的形狀,卻也鋪陳得條理分明,絲肉不剩。再喝上一杯暖融融的薑茶,驅寒暖胃。
清蒸是我們常用的做法,柳杉木具有天然香氣,赤陶可吸附水汽,也會讓螃蟹的美味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