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孩子上了興趣班,不久便不要上了,這怎麼回事?這到底是不是他們真正喜歡的呢?我們如何避免找錯孩子的興趣?
有媽媽說,女兒2,3歲的時候很喜歡塗鴉,這裡畫畫那裡塗塗,到處都是孩子蠟筆的痕跡。媽媽很高興,看來孩子喜歡畫畫呀,她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便張羅著給孩子報了興趣班。一開始孩子很興奮也很積極,連續上了4節課後突然說不想上了。這位媽媽很著急,畢竟交了這麼多學費,不上了很浪費啊,因此她千方百計逼著孩子上,結果孩子每次上課都要鬧彆扭,剛開始時的熱情已經沒了蹤影,回到家再也沒見到孩子拿起蠟筆到處塗了。後來讓孩子學舞蹈、學彈鋼琴也是這樣。
難道自己找錯孩子的興趣了嗎?
這是很多父母已經遇到的事情。為什麼孩子一開始看似喜歡,但做了幾次後就不熱衷了呢?到底孩子的興趣是發掘出來的還是培養出來的?幼兒說想到了孩子喝粥,某個孩子一開始很喜歡喝豬肝粥,媽媽發現孩子喜歡吃,很高興地經常做、每天做,甚至當孩子膩了不想吃了還強迫吃……孩子能不看到就吐嗎?避免孩子吃東西厭倦,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經常做同一種,保持某種食物的新鮮感和誘惑力,那麼就能產生持久的吸引力。
但是對孩子興趣的培養來說,這樣做的方法不可行啊,不可能讓孩子偶爾學一學便停下來,這不叫培養興趣,頂多只能算消遣,怎麼辦呢?
多種興趣同時來怎麼樣?
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可以這樣做,為了不錯失孩子真正喜歡的事兒啊,並且孩子還能在多種興趣中切換,不會因為太集中太頻繁而讓孩子對某種興趣產生厭倦,還能在對比篩選中發現孩子持續得最久的,這很可能便是孩子的興趣點。
但這種方法也有弊端,不夠專注啊,孩子的寶貴時間都浪費在試錯中了。並且多種興趣班同時來,多了容易給孩子造成壓力,這可是要耗費精力的,孩子會不會因為過於超負荷從此抗拒做任何父母安排的事情?除此之外,最根本的不足,是這種方法是從外力推動孩子進行的。
內因是驅使持久動力的根本原因,維吉爾說,人們之所以做得到,那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能夠做到,這就是內因。那麼父母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因呢?
培養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愛
孩子之所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是因為孩子對某件事情未有足夠的興趣時,父母便匆忙介入。是否有某種興趣是孩子天生就會瘋狂愛上,會讓年幼的他們每天自動自發不用監督催促都在做的呢?不能說沒有,但鳳毛麟角。
有句話說得很好,吃遍天下美食,總覺哪裡不夠好,便會忍不住自己做一頓;博覽天下群書,總覺哪裡不夠有勁,便會忍不住自己寫一篇;賞遍天下畫作,總覺哪裡不夠完美,便會忍不住自己畫一副;聽遍天下音樂,總覺哪裡欠缺,便會忍不住自己唱一曲甚至創作一曲……
不少行業的頂級成功人士,或是那些耗費大半生精力從事愛好並以此為事業的傑出人物,他們都不是從小就被父母發現了興趣繼而讓他們投入而成就自己的,相反,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是半路出家的,比如40歲才拿起畫筆的法國偉大畫家亨利.盧梭,曾是搬磚工的世界著名球星拉米雷斯,曾從事英語教師後來創作《哈利波特》的作家 J·K·羅琳,棄醫從文的魯迅,最早是個窮畫畫的知名導演馮小剛,以前從事銷售的主持人樂嘉……
他們一開始一定是在某方面長時間的浸染,從而產生一種試一試的衝動,正是因為有巨大的熱情、發自內心的喜愛,所以能讓他們克服路上的所有困難和阻攔,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因此才成就了一個個的偉大和璀璨,否則只能是過眼雲煙白折騰。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艾利克森通過多年的研究,他總結出傑出人物的路線圖,他把“產生興趣”列為最重要的一點,並且他還強調,當這些傑出人物還在懵懂階段時,受到某方面的薰陶,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這是他們最終對這件事情充滿熱情的第一步。
所以,“薰陶”是發現孩子們真正興趣的最正確的途徑。
那麼具體到我們家庭的教育,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呢?
發現孩子一開始喜歡看、喜歡搗鼓的,不要功利性地、唯恐落在起跑線上地讓孩子著手做,就如同孩子喜愛時髦的服裝,你就著急讓他們學設計一樣,只會消耗盡他們的熱情。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的這股熱情越漲越洶湧,直至外溢才有可能轉化為行動。
對於喜歡時髦服裝的孩子,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帶孩子參加各種時裝周,經濟條件不好的,就各個商場轉溜、觀看各種時裝畫冊書籍或展覽,讓孩子一飽眼福,儘量地滿足他們喜愛的熱情。
而畫畫呢?多帶孩子參觀畫展、觀看各個畫家不同風格的畫作、研究歷史上畫家們的人物傳記喝傑作等。
音樂呢?常帶孩子觀看音樂會,歌劇舞劇、古典的現代的,説明孩子發現音樂的有趣之處。
寫作呢,毫無疑問地是讓孩子博覽群書……
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能讓孩子長期浸染薰陶的途徑,一切興趣將會自然而然便達到了。
否則,如果一開始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投入,尤其是那些家庭環境不寬裕的父母,用盡吃奶的力氣把僅有的一點錢把孩子送進了興趣班學習具體技能,因為這點錢來之不易,父母便會逼迫孩子學習,結果是苦了自己、更可能耽誤了孩子。
即使看似能堅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孩子,他們很可能是在用毅力做著不喜歡的事情,或者等學費消耗完了讓父母誤以為沒有浪費後,便再也不願碰。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朗朗,但你知道有多少個失敗的朗朗中才出了一個成功的朗朗呢?有多少孩子只是為了興趣而興趣最終不了了之的呢?
所以,想要找到孩子真正喜歡的興趣,那就要先給他們足夠多的薰陶,自然地,他們便能找到將投入終生精力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