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驗:某個孩子跟父母很像,不僅樣貌相似,走路和說話的動作也神似,甚至那種由裡而外的“質地”似乎也是一樣的。為什麼會這樣?難道父母身上的特徵會像模子一樣遺傳給孩子嗎?的確如此,除了父母身上的基因外,父母身上的某些行為習慣也會毫無保留地“遺傳”給孩子。尤其是父母下面的5種壞習慣,你只要稍微對比一下這樣的父母和他們的孩子,“遺傳”規律的確是深刻存在的。
暴力
故事:
有一位爸爸非常痛恨自己,他總會在暴怒中毆打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每次打完便會陷入深深的內疚和痛苦,不能自拔。他說,小時候在他的記憶中,他的父母從沒有友好地說過一句話,現在即使他們已經年近70歲,即使老母親有時生病在床,老父親還是收不了手。他痛恨自己的父親,覺得他們的暴力從沒給他一天的幸福,他在結婚前也一度發毒誓,一定不會像父親那樣對待妻兒,但事實上他卻成了父親的翻版。
想修補父母刻在孩子童年裡的缺陷,是非常不易的。有個喜歡打孩子、打家人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學校打人。這似乎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不僅是因為孩子從父母的暴力中,學到了處理問題的方式,那就是暴力讓對方屈服,孩子還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暴力對待。所以在他們早期的生命中,父母用行動告訴他們,暴力是強者的象徵,友善與和諧是弱者的面具,他們模仿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深入骨髓地遺傳著父母的“暴力基因”。
髒話
故事:
電梯裡,一個小女孩不小心踩了一腳陌生的小男孩,小男孩“呀”一聲惱了,隨即爆了句髒話:“你是吃Pi 眼長大的嗎?”小女孩氣得雙頰漲紅、差點哭了。小男孩的媽媽,一個戴眼鏡的打扮斯文的女士責怪孩子粗暴,還要讓小男孩給小女孩道歉。這時女士剛好接到了一個電話,神情瞬間大變爆粗口:“你是吃Pi 眼長大的嗎?%@#¥&……”一大堆髒話,旁人都驚呆了,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啊。
浸染著“髒水”的母體,她的孩子也是帶著“髒水”的痕跡“出生”的。孩子的語言發展,一開始從胎兒期耳濡目染地在子宮中感受了父母語言的互動,到出生後,無時無刻不身處在父母的語言海洋中。從父母說話的語氣、語調到父母夾雜著髒話、不雅字眼的語言,都會被孩子毫無保留地吸納並轉化為孩子自己的語言。尤其注意的是,越年幼的孩子們,他們越不能瞭解髒話給他們帶來的意義,他們把髒話當成跟其他一樣的語言,不知道負面的語言說出來會傷害到他人,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髒話是不好的話。習慣性地,他們便使用這類不適宜的話語用於人際溝通中。
貪小便宜
故事:
幾年前在超市見到一對母子,當時小男孩只有3,4歲左右,女人帶著孩子在拿超市免費提供的塑膠袋,一邊抽一邊卷,沒一會兩手卷得滿滿的。孩子很“懂事”地拿著大袋子接過媽媽手裡的塑膠袋。最近又見到這對母子,小男孩已經上小學,穿著校服有點神情緊張地抽一卷又一卷免費的塑膠袋裝進大袋子裡,媽媽在不遠處挑揀香菇,偶爾還要把一兩片放進外套的口袋裡……
很多時候貪小便宜不是什麼大毛病,但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如同一件雪白的衣服染上了污點,心理上可解釋為偷偷地得到了免費的小好處的那種滿足感。這種“遺傳”現象很有趣,一旦父母中有貪小便宜的,孩子毫無例外地都會有這樣的特徵。那是因為父母的這種理所當然地貪小便宜的價值觀,會讓孩子傳承。買東西服務員算少錢了、售貨員搞錯多給了商品,貪小便宜的人們肯定會竊喜繼而唯恐對方知道。這種習慣對人格的玷污是存在的,會讓一個孩子變得不可愛和不可信了。
撒謊
故事:
某個周日,爸爸帶女兒毛毛外出玩耍,毛毛感冒喉嚨發炎,媽媽叮囑說一定不能吃上火的食物。結果,兩父女還是去了麥當勞吃炸雞。怕毛毛媽媽責怪,爸爸跟女兒說一定不能跟媽媽說吃了炸雞,要跟媽媽說只吃了麵條。於是兩父女撒了謊。沒多久,毛毛死了。原因是毛毛把爺爺的降壓藥當糖吃,爺爺發現藥少了,但毛毛不承認自己吃了降壓藥,而只是說吃了鄰居小朋友給的糖果,爺爺相信了。毛毛由於降壓藥過量、中毒時間太久導致心臟驟停再也搶救不回來。
父母經常性撒謊的壞習慣,給孩子傳遞的資訊是,可以為了減少麻煩、方便自己而撒謊,因為父母做得坦然,孩子也會“遺傳”得坦然,如果沒人加以指正,孩子會把撒謊當正常的處事方式。那些謊話連篇卻壓根不知道自己有錯的孩子就是這樣養成的,如果撒謊能讓他們得益,孩子便把撒謊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所以,當你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面前撒謊成功避開了麻煩,恭喜你,你已經給孩子做了非常棒的示範。
不善良
故事:
小的時候聽說過村裡某戶人家的故事,說兩婆媳吵架,媳婦被氣惱的丈夫狠狠打了一頓,媳婦很委屈很生氣,煮飯的時候在湯裡吐口水吐痰,然後盛給婆婆和丈夫喝,她年幼的4歲的兒子目睹了一切,媽媽讓他一定不能喝、也不能告訴別人。後來兒子長大,當年年輕的媳婦變成了人家的婆婆,有一天她跟兒子吵架吵得很厲害,他便像媽媽當年那樣,煮飯時將臉上、嘴巴裡的所有髒東西全部丟到湯裡,最後還要撒上一泡尿,熬成一碗湯“孝敬”媽媽。
不善良真的可以“遺傳”的,善良的父母以自身的行為準則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不損人利己、不占人便宜,真誠地對待他人,孩子也會以父母的行為為模仿物件規範著自己的行為。忠厚善良的父母很難養出冷酷卑鄙小人,所以真正善良的父母不用擔心孩子不善良。即使是善良的父母養出殘忍待人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必定是曾經受到過他人的傷害,而這些孩子的本性還是善良的。否則,不善良的父母,養出不善良的子女也是定律,那是因為父母用不善良對待著這個世界,包括他們的孩子,孩子同樣也會以相似的行為和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栽下罌粟不會結出櫻桃,惡果不知會在哪個枝條上結出。心理學家艾普教授說:“如同水中的魚群群居群嬉一樣,孩子們會時時參照周邊的人們,互相觀察、互相模仿。”托爾斯泰也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所以,父母是什麼“種”,便會結出什麼“果”,5種壞習慣會毫無保留地“遺傳”給孩子,所以,如果想讓孩子不“遺傳”你的惡習,一定要謹慎而為之,在孩子面前努力當個“好”的人,而不是渾身帶著“惡”的人。希望你的孩子變成什麼樣,那麼你就在孩子面前表現成怎麼樣。